寶寶走路摔倒,扶與不扶可能都會錯,很多父母不知道做到這三步

鄰居家有個可愛的小男孩15個月大,平時是奶奶帶著。有一次,我看到他走路摔倒了,奶奶趕緊衝上去,把孩子抱起來,連忙說:寶寶疼不疼,奶奶給你揉揉,都怪這個路,我們打它“。本來一臉懵的孩子,聽奶奶這麼說,立馬大哭起來,十分委屈。

寶寶走路摔倒,扶與不扶可能都會錯,很多父母不知道做到這三步

有一個朋友家的寶寶也是十幾個月,媽媽自己帶娃。有次跟我講她的育兒經,說:寶寶摔倒了就是不能扶,獨立的品質要從小培養。所以孩子每次走路摔倒,媽媽都不會去扶他,對他說:沒事,不疼,寶寶最堅強了,自己起來。然後等著他自己起來,有時候寶寶耍賴要讓媽媽扶起來,媽媽就是不扶,僵持一會兒寶寶也會自己起來。後來,寶寶再摔倒了,從不需要扶。朋友跟我講述這些的時候,對自己的育兒經很得意。

寶寶走路摔倒,扶與不扶可能都會錯,很多父母不知道做到這三步

這兩個案例代表了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種育兒理念,各有支持者。

不當的育兒方式,很可能帶來孩子的不當行為,那麼這兩種育兒方式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老人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年輕的父母是想讓孩子變得堅強,從小養成獨立好習慣。出發點都沒有問題,但結果可能都不是家長想要的。

1、這個老人帶大的孩子,很可能會遇事找別人的問題,不願意自己承擔責任,希望別人為他遮風擋雨。因為從小他跟人的互動模式就是,有問題的不是我,大人會幫我搞定的。

2、我這個朋友帶大的孩子,的確會自己解決問題,但很可能不懂得關注別人的感受,因為小時候他的感受沒有被關注到。一個優秀的,卻關注不到身邊人的感受的人,會是你想要的教育成果嗎?

寶寶走路摔倒,扶與不扶可能都會錯,很多父母不知道做到這三步

其實,面對孩子走路摔倒,我們應該做好這三步,才是育兒的正確“姿勢”

首先,當孩子走路摔倒了,我們要排除孩子受傷的情況,如果寶寶受傷了,當然需要就醫,毋庸置疑。

這裡我們主要想給大家示範的是,孩子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父母和家人該如何應對。

1、這裡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1-3歲的寶寶走路摔倒了,他疼不疼呢?

兒童的痛覺是隨著年齡增長而發展的,表現在痛覺感受性越來越高,新生兒的痛覺感受性是很低的。國外有人做過對新生兒的痛覺測查,他們用針去刺孩子最富有感受性的區域——鼻、上唇和手。結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兒對極強的刺激都沒有不愉快的表現。即有可能是不感到痛,成人對孩子的痛情緒可以起暗示作用,消極情緒暗示會使孩子感到疼痛更加劇烈。——來自豆丁網

也就是說,孩子的痛覺的感受是隨著月齡增加而提高的,所以1-3歲的孩子痛覺的感受性很低,一般的走路摔倒,會有點疼,但是不會很疼。所以,有時候小朋友自己摔倒了,看看周圍沒人,自己就爬起來了,也不會哭。

所以,當孩子走路摔倒了,如果他自己無所謂,直接爬起來就走了,我們大人也不必太過緊張,完全可以忽略,該幹什麼幹什麼。

孩子的這種反應是由孩子本身的氣質決定的。就像生活中有一種人是樂天派,他遇到什麼問題,都是無所謂的樣子,是那種真的無所謂,天生樂觀派。

寶寶走路摔倒,扶與不扶可能都會錯,很多父母不知道做到這三步

2、如果是1-2週歲左右的孩子摔倒了,他的第一反應是哭嗎?大機率不是哭,因為沒那麼疼。

7-12個月的孩子進入社交性參考階段,9-16個月的孩子進入社交性互動階段,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在摔倒了不疼的狀態下,一般是根據大人的反應來決定自己的反應,也就是參考大人的態度和意見。所以,你會看到有時候孩子本來沒有哭,就像開篇提到的奶奶帶的寶寶,本來沒哭,奶奶緊張的過來,這種情緒感染了孩子,讓孩子覺得這事不是小事,只好配合的哭了。

對於1-2歲的寶寶,正確的做法是先做下面兩個步驟。

第一步,平靜的對寶寶說:寶寶,我們在學走路的過程中摔倒是正常的,總會遇到這樣的困難,這沒什麼。那麼孩子就會覺得沒什麼了。

第二步,同樣平靜的問寶寶:寶寶有沒有摔疼?需要媽媽幫你揉一揉嗎?/需要媽媽抱抱嗎?雖然沒有那麼疼,我們也要關注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緒。這樣,孩子的感受得到了關注,也能平常心的面對摔倒這件事,而不是哭鬧。

因為處在社交參考和互動階段的寶寶,寶寶對一件事的態度和意見最早來自於帶養人的態度和意見。寶寶在這個階段對於事物的判斷,他沒有自己判斷的能力,需要參考別人的意見,這個人就是帶孩子的我們。所以,我們對事物的反應很重要。

3、如果是2-3歲的寶寶,已經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寶寶。我們還需要多做一步,就是第三步。

等寶寶情緒平復以後,我們跟寶寶溝通一下他是怎麼摔倒的,下次如何避免。

寶寶走路摔倒,扶與不扶可能都會錯,很多父母不知道做到這三步

我們可以問:寶寶,剛剛你是怎麼摔倒的,為什麼會摔倒呀?

他也許會回答:寶寶跑太快了,或者寶寶沒有看路。

那你可以繼續問他:下次我們要怎麼做,才能不摔倒啊?

他說:慢慢走,看著路。哪怕孩子沒有說出答案,我們也可以替他說出來。

每次遇到寶貝摔倒的情況,我們都需要重複這三個步驟,那麼,很快孩子就具備瞭解決這方面問題的能力。

總結一下,當我們發現小寶寶走路摔倒了,應對的關鍵根本不是扶或者不扶起來的問題,而是你需要平靜的來面對這件事,平靜的告訴他在學走路的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這沒什麼。同時,關注孩子的感受,每個孩子的感受不同,問一問他疼不疼,需不需要幫忙揉一揉,需不需要媽媽抱抱。最後,跟孩子討論他摔倒的原因,以及今後如何避免摔倒。育兒過程中,真正需要學習的,永遠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李玫瑾老師就曾說過:應該是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讓我們一起跟著孩子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