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

2017年,一部懸疑犯罪推理劇《白夜追兇》橫空出世,重新整理網劇播放量,並達到了豆瓣評分9。0的好成績。近日,被稱為《白夜追兇》兄弟片的《重生》上線,兩者的編劇同為指紋,內容設定均為津港市,而且後者《重生》當中,也有潘粵明的驚喜客串。《重生》則集結了實力演技派張譯,趙子琪、趙今麥、張昊唯等主演。

《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

7月14日,津港市一舊倉庫中,6名警察、9名犯罪嫌疑人雙方激烈交火,最後唯一活下來的只有西關支隊副支隊長秦馳(張譯飾),因為此次案件有著太多疑點,故事以此為始展開,秦馳雖然受傷造成部分失憶,但依然心思縝密、能謀善斷,在破解疑案的同時,堅持追查714案件真相。

《重生》採用雙線結構,在其主線大案“714案件”的同時,融入了時下熱議的幾個社會問題,比如家庭暴力、親子關係,女團偶像、朋友關係,也增加了時代感與真實性。

“範凱案件“中,母親婁頤和兒子範凱之間的故事,映照出了當今社會父母與子女的主要矛盾,也引發了觀眾對於親子關係中所存在諸多問題的反思。

《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

婁頤(宋春麗飾),聲名顯赫的醫生,也是位個性要強的單親母親,因為工作繁忙,基本沒怎麼管教過孩子。當兒子犯下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後,母親追悔莫及。片中的範凱聲嘶力竭的衝母親喊道:“你常常忘記接我放學;我被同學欺負了,回家告訴你,你只知道罵我;你知道我生日是哪一天嗎?你既然不愛我,為什麼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

母親放聲大哭:“媽媽虧欠你的太多了。”可這一切都為時已晚。

《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

已經完全喪失理智的範凱拿起匕首架在親生母親脖子上,以母親的性命來要挾秦馳,而這個時候,母親將刀子扎向了自己的脖子,以死贖罪的母親,終究也沒能換回兒子的絲毫悔過。

初中時,範凱就多次受到通報批評,之後因打架鬥毆致使同學致殘,後來又多次因為其它事件被行政拘留,直到如今吸毒、販毒、殺人……一件件小事的積累,終將釀成最後的爆發,如果母親能多關注下孩子,在他第一次犯錯時有所警惕並疏導糾正,也不至於走到今天的悲慘境遇。

而對於範凱來說,他幼年時期無助與掙扎的經歷,讓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個被母親無視的孤兒。

事實證明,往往缺少親情陪伴的孩子,性格上要麼孤僻,要麼蠻橫霸道,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得不到的時候,行為方式上就比較容易產生極端化行為,甚至引發心理扭曲,變態,從而走向犯罪道路。

現代心理學在研究人的心理發展過程中指出,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形成的主要時期就在人出生至青春期之間(0-12歲),而在這個關鍵期,父母與子女適度的親子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下三種親子關係,值得每位父母引起重視:

一,完全無愛,冷漠疏遠

1959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洛博士做了一個實驗,讓新生的嬰猴同母親分離,以後的日子把它們同兩個“人造母猴”放在一起——鐵絲猴和布料猴,鐵絲猴媽媽胸前掛上奶瓶,布料媽媽沒有,雖然跟鐵絲猴媽媽在一起可以喝到奶,但他們寧願和布料猴媽媽在一起。由此可見,母親對於小猴子來說,絕不僅僅是食物的提供者,最為重要的,是母親所給於的保護和陪伴,這就是著名的“恆河猴實驗”。

雖然實驗的物件是猴子,但很多心理學家認為,它對於人類嬰幼兒同樣適用。

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在《幽微的人性》中有一句話:“生而不養是一種罪過。”

由於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工作緊張的狀態下,很多父母迫於生計,忙於奔波,很難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子女,取而代之的,更多是保姆,幼兒園老師,甚至是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

《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

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滿足於吃飽穿暖,要使孩子健康成長,還需要提供情感撫養,而情感撫養恰恰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所在,那麼家庭就是人格教育的最關鍵場所。所以說安全依戀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尤為重要。

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曾說過,“依戀”是嬰兒的生理需要,是人類的本能行為。

當孩子成長關鍵期被永遠錯過時,就好像這扇門被關閉,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完全是不可彌補的。最後時間終會讓我們瞭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二,溺愛過度,寵子無邊

2013年的李天一案件讓大家印象深刻,李天一是歌唱家李雙江和夢鴿之子,57歲老來得子的李雙江,曾經在節目中談及對兒子的教育:“從來不捨得打兒子。”因為父母親的極度溺愛,養成了李天一肆無忌憚的性格,私人生活豪華奢侈、混亂不堪,最後因為強姦罪只能在牢獄中度過自己的青少年。

溺愛屬於一種無原則的放縱撫養方式,父母常常打著“愛“的名義,對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不但不加阻止,甚至鼓勵,這種結果下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弱,往往不明是非,唯我獨尊,無法無天,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和任意衝動的行為習慣。

猶太母親有個教育孩子的秘決:“心軟是害,狠心是愛,誰溺愛孩子,誰總有一天會為孩子包紮傷口。”

《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

三, 過分嚴格,控制慾強

2015年7月,北大才子吳謝宇,透過高科技犯罪,把單親媽媽謝天琴殺害後人間蒸發,在逃亡三年多後被警方抓獲。

吳謝宇的母親,在生活工作上,保持著一貫嚴謹的作風,個性極其要強,即便經濟困難時,也曾多次拒絕親朋好友的救濟。母親望子成龍,對兒子吳謝宇有著強烈的控制慾,儘管兒子從小成績就很優秀,但母親依然專制緊逼,這種典型的高壓家庭模式,使得吳謝宇一直對母親言聽計從,也給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自卑和壓抑,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親子關係的失衡與惡化,使得雙方經常吵架,以至於釀成慘禍。

《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

近年來,弒母案件時有發生,在家長眼中,認為只要做父母的嚴厲些,孩子永遠都是聽話的好孩子,可當孩子被警察帶走時,才發覺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已經變得陌生甚至可怕。

父母對子女期望值過高所導致的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東方

寫在最後

琳賽·吉布森博士曾經在《不成熟的父母》中提到,有些父母或情緒極其不穩定、或控制孩子的生活、或逃避自己的責任、或拒絕和疏遠孩子等等,為了取悅不成熟的父母,使得孩子的自我認知和行為模式會嚴重扭曲,這種傷害並不會止於童年,而是會延續到成年之後,對下一代的教養也會無意識重複父母的模式。

由此可見, 父母恩愛和給子女慈愛,是每個孩子幸福成長並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條件之一,溺愛或無愛都會嚴重影響孩子今後的人生。我們應該學會與子女建立朋友型親子關係:儘量做到對孩子誠懇且慈祥,時常與孩子交流,用正確的愛,陪伴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支援孩子的正當要求,尊重孩子並能正確引導,而不僅僅是要求孩子言聽計從;

所有親子關係的改善,必定先來自家長的一些改變!

《重生》:以死救贖的母親,引發親子關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