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和孫正義越過"三重門"!眾大佬揮手隱退 意欲何為?

6月25日,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正式退出董事會。和孫正義同天卸任的還有馬雲,他也宣佈卸任軟銀集團董事。作為投資人和創業者,孫正義和馬雲彼此成就的投資神話早已為商界津津樂道多年,這些年他們越過了創業者與投資人的第一重門,越過了亦敵亦友互為重要夥伴的第二重門,正在跨越商人與慈善家的第三重門。

馬雲和孫正義越過

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馬雲已經卸任了,也正如我一直對外宣稱的那樣,我現在也決定從董事會退下來了。

馬雲和孫正義越過

孫正義和馬雲,彼此“雙退”, 一段傳奇走到末章,不過,孫正義強調,他和馬雲關係很好,兩人會是一生的好友。

馬雲和孫正義越過

集團創始人馬雲:有人不相信一見鍾情,也許那就是一見鍾情。

馬雲孫正義彼此回憶初識心情

2006年馬雲做這段創業經歷演講時,還未在商界封神,回憶起2001年和孫正義初會的情景,話中全是欣賞之詞。孫正義亦如此,回憶中初相識的馬雲還是從前那個少年,目光炯炯。

軟銀集團董事長 孫正義:馬雲擁有一雙睿智的眼睛,眼光卓越,閃閃發光。

馬雲和孫正義越過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馬雲:我要改變世界。

馬雲和孫正義越過

亦敵亦友 一路走來明爭暗鬥不斷

在網際網路的寒冬,孫正義憑直覺投資馬雲,2000萬美元救阿里於危難之中。2007年,馬雲受邀成為軟銀第10位董事。但19年一路走來,雙方關係並非一帆風順,明爭暗鬥不斷。馬雲曾對孫正義的一毛不拔很有意見。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孫正義跟我有過一次巨大的爭論和爭吵,他說馬雲千萬不要給員工股票,我原來是百分之六七十的股份,最後現在只有百分之七,我說你不給,我來拿。

此外二人做企業風格也大相徑庭。馬雲講究中國的功、守、道,功成名就之後,馬雲懂得適時退出。

馬雲和孫正義越過

在網際網路的寒冬,孫正義憑直覺投資馬雲,2000萬美元救阿里於危難之中。2007年,馬雲受邀成為軟銀第10位董事。但19年一路走來,雙方關係並非一帆風順,明爭暗鬥不斷。馬雲曾對孫正義的一毛不拔很有意見。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孫正義跟我有過一次巨大的爭論和爭吵,他說馬雲千萬不要給員工股票,我原來是百分之六七十的股份,最後現在只有百分之七,我說你不給,我來拿。

此外二人做企業風格也大相徑庭。馬雲講究中國的功、守、道,功成名就之後,馬雲懂得適時退出。

但巔峰過後幾乎再無勝績。錢多,曾是孫正義的標籤,但凡看中的專案,一般都要買成大股東才肯撒手。然而無盡燒錢背後,那些投資大部分成了爛攤子。一期願景計劃更是把軟銀拖向一路虧損的深淵。軟銀2019財年,淨虧損70億美元,運營虧損125億美元。曾經當過3天世界首富的孫正義,如今被人笑稱“世界首負”。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馬雲:他大概是全球投資者裡最有膽的,這世上沒幾個人有他那種勇氣。

軟銀集團董事長 孫正義:確實是大膽過頭了,讓我賠了不少錢。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馬雲:我知道。

為填補窟窿,2016年起,孫正義就在逐步減持阿里股票,二人內在分歧也隨之加大。孫正義和馬雲,終歸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雙雙“辭任”之後:一個逍遙隱退,一個繼續艱難渡劫。

眾大佬揮手隱退意欲何為?

這些卸任大佬中,除了出生於上世紀50、60年代的“創一代”,還有不少是在網際網路浪潮中湧現出的新生代傳奇,雖經歷了商海浮沉,但基本仍處在事業巔峰,他們為何紛紛選擇激流勇退,頻繁卸任背後真實用意何在?

卸任目的一:培養年輕人

馬雲退休之意由來已久,常以實際行動昭告天下。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因為我知道,如果我64歲才退休,我就幹不了別的事,我就只能一直耗在公司裡,折磨年輕人,像大多數老前輩們一樣。

熱愛武俠文化的馬雲,想做的是風清揚,武功蓋世,卻封劍歸隱,讓徒兒成為絕世高手。

軟銀集團董事長 孫正義:長久以來,馬雲一直對我說,他的風格就是,儘快讓年輕人成長起來。

但事實上,據公開資料顯示,馬雲目前仍是阿里最大的個人股東,持股比例約6。2%,從股權數量來看,雖然不是第一大股東,但透過阿里的合夥人制度,馬雲仍能牢牢把控住阿里。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 寧向東:判斷一個領導人在企業中的控制力,第一就是從他的收益權,他是公司最重要的股東,透過股權來去影響股東會和股東大會。在公司最高權力機關上面發揮作用。

卸任目的二:從繁雜事務脫離

而最近接連曝出卸任訊息的任正非,是否在傳達退休訊號?透過天眼查查詢,任正非目前還在8家公司擔任高管,此次卸任並不等於完全退出華為主體系。此外,目前的華為暫時還離不開任正非這個重要的精神領袖。而卸任一些職務更能夠簡化辦公流程,提升效率,集中精力幹大事兒。

華為公司創始人 任正非:我在華為已經是個“傀儡”了,“傀儡”就是人家來問你一下就算數,不問我就不知道。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寧向東:所謂管大事還是管小事。隨著公司大了以後,他可能更多會把注意力關注在所謂重大的判斷上,他會分一部分決策權給其他人,但是大的事情上肯定我要拿主意,這樣也有利於公司大了以後更多人能夠把責任負起來。

卸任目的三:公司去個人化

卸任重要職務,還可以讓公司“去個人化”標籤,將個人形象與公司形象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