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討論,地方政府這波花冤枉錢了嗎?

先看兩組官方媒體最近披露的資料——

1。 “XX陝西”釋出在澎湃號上的訊息:

近日,西安市傳來喜訊,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專案一期資料中心完成除錯,即將正式上線運營。該專案一期規劃具備300PFLOPS FP16

(每秒30億億次半精度浮點計算)

計算能力,是除深圳鵬城雲腦外全國第二大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也是西北首個大規模人工智慧算力叢集中心。

……專案總投資約為19億元(經相關方提示此數字或有待商榷,筆者注),規劃總建築面積47296。89平方米,包含了高層新式廠房、資料中心以及配套用房……該專案分兩期建設實施,一期為算力達到300P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二期為高層產業研發中心。

網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87146

2。 《許昌日報》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網訊息:

1月30日,許昌市人民政府與XX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本文僅就事論事,故隱去公司相關資訊)簽訂中原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許昌市與XX公司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建設基於自主創新的中原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該中心由許昌市投資總公司投資建設,專案整體規劃為300P AI算力,總投資15億元,擬分兩期建設。

網址:http://www。henan。gov。cn/2021/02-01/2089564。html

一個現象

這本是兩則“普通”的政務新聞——地方政府重視AI產業,花大氣力

(財力)

建設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以期搶佔AI產業發展高地。這很好,符合發展潮流,地方政府有魄力、有格局,點贊!

但是有人瞧出來了

這兩條新聞之中不普通的地方:

諸位看官,兩地建設AI計算中心的投入是多少?十幾個億。算力規模又是多少?300個P

(每秒30億億次半精度浮點計算)

。這個算力規模跟這個投入對等嗎?

有人覺得不對等、不合理。

比如有自媒體發文稱陝西“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專案“中標價格已經是行業標準的3 倍有餘”,並給出了行業報價參考:“一般100P算力

(Fp16)

的人工智慧中心,報價一般在1至1。5億元左右,300P算力

(Fp16)

的人工智慧中心,報價3億元至5億元是比較合理的,而該人工智慧專案明顯價格過高。”

3~5億元

VS

15~19億元

,這價差隔著一座銀河了。

有業內人士看到後感到不平:300 P的16位算力,竟然要價十幾億,太離譜了!供應商是損公肥私。

這麼明顯的差距,難道地方政府就真的是冤大頭嗎?

事出反常必有妖,此事恐怕沒那麼簡單。

事實上,上述自媒體的質疑文章被轉發到某行業專家群內後,也引發了討論。本文字著“理越辨越明”的態度,對專家的評論進行不具名地引用,只希望事情能夠得到更為清晰的呈現。

三種觀點

專家們的觀點大概有

3種(以不同顏色字型區分)

1。 其中一種說法非常容易理解——

——該專案金額所包含的範圍有很多內容,遠不止300P的AI算力裝置。除卻300P算力設施,還有智慧城市

(軟體及應用)

、儲存、雲平臺、機房及土建、

(似乎有)

運營等費用。

這類專案都有評審公示、專案範圍說明等資訊。機房、土建等的費用詳情應有據可查。

2。 另有一方觀點就很值得玩味——

——

政府採購也不傻,拿出大把銀子為類似算力中心買單,是出於對高科技企業的支援。

其中一位專家丟擲一個論調:“完全靠市場發展不出高鐵”,給高科技企業以大力度的支援,也是為了幫助那些有一定困難的企業。而且,這種做法早已是國際通例,美國、日本、歐洲主導某些專案的採購時,都比市場價格貴不少。比如,從造算力的克雷公司、矽圖公司到造晶片的英特爾、英偉達,從日本電氣到富士通,包括目前比較支援ARM的歐洲各國,政府對這些高科技企業都有很大支援。

對於這一做法,

有人表示理解:

對於地方政府來講,響應中央號召

(發展智慧新基建)

,搞搞產業資源交換,不見得是壞事。對於中央政府來說,也是支援國內科技企業了;

“賽馬”不“相馬”

,誰能真正發展好都是民族幸事,花點錢幫一把,沒什麼毛病。

也有專家

認為這種做法有風險:

其一,硬體設施不像軟體,硬體物料清單比較明確清楚,且競品價格公開,如果政府採購價格畸高,恐怕會招致審計風險;其二,政府大手筆的採購只能救急,救不了一世,如果只靠政府養著,公司大機率是沒前途的,畢竟

“吃上了這口,就不好戒了”

3。 還有一方乾脆來了個“旁觀者迷”——

——

認為這類專案本身市場選擇就不多,國內能夠囊括晶片、整機、資料中心這些計算機圈產業鏈且有商業運作能力的機構屈指可數,不能孤立來看,每個專案採購方的考量都不太一樣,不在局內講不清楚。

論及於此,

基本可以認為,官方披露的投資金額是實打實地高出業界平均水平的。但具體是何原因,大家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地方政府想必也有自己的一把算盤。

用一位老師的話來說,想必地方政府是

“懷著很複雜的心情建設AI算力中心”

……

兩個問題

儘管業界對地方政府花大錢的行為表示理解,但回到AI算力新基建上,還是要探討兩個問題。

第一,地方建AI計算中心是否真的匹配了應用需求?

第二,業內有沒有更低成本AI算力的選擇?

目前全國僅有深圳、武漢等個別幾個城市已建AI計算中心,多數城市還在規劃或藍圖中,AI計算中心一段時間內還是個“稀有物種”。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各地藉此良機建設一座規模可觀的AI計算中心,是彰顯地方發展雄心和打造城市名片的好機會。

從歷史上來看,我們的地方政府向來在建設大規模算力中心時很上心,但具體建成以後的應用,顯得關心不夠。

就如上面兩個中心的規劃都瞄準了300P AI算力規模,但是卻沒有具體指出這300P的AI算力準備給誰用、怎麼用。

計算機系統結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曾表示,目前各地政府爭先恐後地建設AI計算中心,應用並不太明確。

而無論超算中心還是AI計算中心,最重要的都是應用匹配。

言外之意,地方政府建設算力中心的初心,應該是發揮其所長、做最適合的事情。如果只是為了建設而建設,不考慮建成“身後事”,那這個錢那就花得冤,萬千納稅人也不能答應。

應用和對產業的推動是檢驗投入產出比的最好試金石。

正常的腦回路應該是,不管是花了十幾億,建成後它能帶來的價值能夠遠超讓這筆錢躺在政府財政上,那這筆交易就值。

關於第二個問題,那就相對簡單了。所謂

“貨比三家”

,市場上能夠提供AI計算中心建設能力的,儘管少,還是有那麼幾家的。地方政府在招投標過程中,多多比較、多多考察,選出一款適合的方案,這個工作做紮實些總沒有錯。而且

對於產業而言,充分的競爭總好過於一家獨大

最後,希望在智慧化大潮的機遇期,各方還是要切實以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開展人工智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讓人工智慧產業能夠健康發展。

最後的最後,在發稿前,一位領域專家告知筆者,有的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建設,並不是政府直接出資,會有專門的運營公司投資建設,參建單位主要提供軟、硬體和裝機,

政府按需租用

。這種涉及的環節就更多、更復雜,如果有相關AI計算中心確屬此類,不在上述討論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