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二十七)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

曹操(二十七)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

《觀滄海》

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他開口吟出了第一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開篇就有居高臨下,睥睨天下的氣概。

睥睨天下,所以,這首詩的重點是觀字,不是臨字。

眼界決定高度,我們來看看以曹操的眼界,他看到了什麼。

首先,映入曹操眼簾的是:“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此時曹操目之所及,是大海煙波浩渺,水波盪漾,山島巍然聳立。按王國維的評價標準,這兩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平平淡淡。

接下來,曹操會給我們一個驚喜,他接著吟: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島上樹木蒼翠叢生,百草繁盛豐茂,秋風吹拂樹木發出蕭瑟之聲,大海湧起洪波巨浪。

“秋風蕭瑟”,蕭瑟,是個擬聲詞,是形容秋風吹拂樹木發出的聲音,我們看到這個詞,自然而然地想起秋天蕭瑟,淒涼的氣氛。

乍一看,這裡有個Bug,秋風蕭瑟,不應該是“長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不應該是“自古逢秋悲寂寥”的感受嗎?

為什麼會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公元200年,官渡之戰中曹操把袁紹打敗了,袁紹困守冀州,在抑鬱悲涼中領了盒飯,吐血而亡。

袁紹的兒子袁尚和袁熙逃到烏桓,就在現在的河北張家口以北一帶搞破壞;公元207年曹操帶人去揍烏桓,得勝歸來,路過碣石山,去那裡看大海,寫下了一組樂府詩,其中就有千古名篇《觀滄海》,《龜雖壽》二首詩。

這樣看來,《觀滄海》這首詩就是古代版的《打靶歸來喜洋洋》,把烏桓揍老實了,北方穩定了,接下來就要揮戈南下,一統天下,這時候的曹操,志得意滿,雄心萬丈。

面對大海的遼闊,曹操心中湧起無限豪情,收入眼中的,一切皆是生機勃勃。

風起,必然雲湧。秋風蕭瑟,自然引起洪波湧起;洪波,就是巨大的波浪,因為地球的自轉和潮汐的關係,大海本身就是無風三尺浪,所以秋風一起,就會掀起巨大的波浪。

如果你覺得“洪波湧起”這四個字太簡單,不能確切感受到當時曹操看到的景象,我們來看一下蘇東坡對波濤的描寫:“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蘇東坡這是細節描寫。

對,曹操現在碣石山,秋風一吹,風起雲湧,看到的就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曹操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他將來的勁敵孫權,劉備正在猥瑣發育,準備和曹操幹一架。

此時的曹操已經平定了北方,很快就要揮戈南下了,所以,儘管時代風起雲湧,但驚濤拍岸應該是劉備和孫權的感受,對曹操來說,天下三分已得其二,鐵蹄所到處,揮鞭牧倉生。以曹操的治理能力,他要的宇內昇平,河清海晏。

所以他不會描寫“驚濤拍岸,千堆雪卷”這類細節,曹操將目光投向了遠方,思緒飄向星辰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海天相接,浩浩茫茫,太陽月亮好像在大海懷抱中執行,燦爛的星河也彷彿是從大海升起。這是曹操的感受。

我每次讀到這裡,就想起《易經·繫辭傳》的描寫: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俯仰之間,自有天地,日月星辰皆在其間,這是多博大的胸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