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亦舒—流金歲月

亦舒金句多。像什麼“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穫,切忌喧譁”、“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證明什麼,生活得更好,乃是為你自己”……凡此種種,語言明快,有種看透世事,稍顯疲憊,但仍俏皮辛辣的味道。

讀亦舒不像讀張愛玲,後者比喻奇崛,常常於無聲處聽驚雷,但讀久了,就會有灰暗下沉的感覺,有種舊時代的暮氣,如張愛玲自喻的:是一種寂寞蒼涼的手勢。亦舒不同,即便字裡行間得張愛玲真傳,到底少了份沉重感,多的是香港繁華時期的綺麗和浪漫。

我們這代男孩子,對於港臺文學,大多始於金庸古龍。高中那會住校,有個週末沒有回家,宿舍斷電斷水,晚上點了根蠟燭讀《射鵰英雄傳》,看到黃蓉現出女兒身,一襲白衣,髮束金環,在柳樹下撐出小舟來見郭靖這一章,不禁神馳,不知身在何世。那是我在大陸文學之外,第一次感受古典的美。這麼多年過去,我仍然不認為《白鹿原》、《紅高粱家族》等是好文學,仍然不認為賈平凹、路遙等是好的文學家。我以為文學應該是美的感受,使人深受感動,我們不應盲目相信所謂的名家。

其後我讀過柏楊、李敖、余光中等港臺文學,當時在小地方上學,市面上能找到的也就是這些有限的資源。我喜歡過一陣子李敖,喜歡他的才子性格,喜歡他自傳裡流暢機智的文字。那時我對港臺女作家不大重視,翻過張小嫻吳淡如,以為大都是些淺薄的文章,像奶油,甜膩無營養。等到讀亦舒,已經是很晚的事了。

我讀亦舒—流金歲月

流金歲月

我讀亦舒—流金歲月

倪妮飾朱鎖鎖

大學時代課業不重,那時還沒談女朋友,時間無處打發,閒時喜歡去圖書館坐坐。記得是個秋天,陽光很好,空氣裡有水果成熟的味道。偶然在書架間遇到一本亦舒的《香雪海》,書名很美,無論如何要開啟看看。撲面而來就是典型的亦舒式結構,開頭是個敘述句,故事徐徐地就展開了。而後又看了幾本知名的,像《她比煙花寂寞》、《喜寶》、《印度墨》,故事不長,流麗而有餘味,遣詞造句也很精煉,經常能看到化用魯迅、文革等大陸語言,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語言天賦,一望而知是個聰慧的女人。

她書中的女性,多為電影明星或者世家千金,再不濟也是傳媒工作者,時時能接觸上流社會的中產職業女性,衣著品位幹練優雅,或者帶有資本主義老錢的味道。到底是香港,在英國治下無處不帶有英倫的烙印。在書中,下午茶、玫瑰園、珠寶是常見意象,故事背景隱約有個多雨的英倫襯托著,當然,也少不了一個品學兼優,有個好職業的家明。

我讀亦舒—流金歲月

我讀亦舒—流金歲月

亦舒實在是個會取書名的作者,讓人一看名字就聯想到一段傳奇故事。據說她寫書很快,也許有些人生來就是寫小說的。

懂得這麼多人生道理,被無數女性尊為師太的亦舒,卻在自己的人生裡一再失控,家事情事無不暗淡,晚年移居加拿大,偶有新作,反響平平。看來懂得道理是一回事,人生,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事關機緣、運氣、個人際遇,天意難測。

如今翻拍的《流金歲月》,美則美矣,終究隔了一層,畢竟當前的大陸和彼時香港存在不小差異,時代和時代也如隔海。倪妮和劉詩詩很美,鮮妍明媚,但舉手投足到底是大陸人的氣質,難以復原時代和原著的氛圍。

我讀亦舒—流金歲月

何止是電視劇,大時代洪流下,所有的審美所有的時尚,以及社會思潮都在發生轉變,今日的大陸蓬勃向上,也許將是未來某個時刻回望時的流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