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那些勸你及時行樂的朋友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你想擁有幸福的生活,那就為其樹立一個目標吧。

我們的行為總是出於某些特定的目的,所以,我們每個個體都是以目的為導向的人。有時,我們用確定的目標去決定自己的行為;有時,我們尚未清楚並不是我們自己制定的,我們的行為只是迎合其他人的期望。想要聰明的利用意志力助成功一臂之力,關鍵是要了解自己的目標。我們要克服

“及時行樂”

這種原始的本能,對樹立一個目標非常有幫助。當你決定做某件事時,一個確定的目標可以時刻提醒你: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遠離那些勸你及時行樂的朋友

及時行樂會讓你的意志力下降

需求的來源

在心理學上,人們將生物需求和社會需求(動機)區別看待。我們在搖籃裡便已經開始有了這些保證生存的生物需求,這些就想到我們生存程式中的

“吃” “不要被吃掉”

以及

“繁衍生息”

,它們都是可以被快速滿足的需求,並以我們可以看到的方式始終存在於我們實現終極願望和長遠目標的過程中。從學習語言開始,你的社會需求(如人際關係、權力慾望和努力帶來的成就感等)便開始構建起來,知道大約7歲時才形成自己獨特的社會需求格局,且7歲以後幾乎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因此,我們無法有意思的控制或扭轉自己的需求,這樣的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目標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遠離那些勸你及時行樂的朋友

自我分析需求

如果你的目標與內心需求不一致,那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打個比方,一個有著強大動力想成為經理的人,他的內心深處不是渴望權力。那些不能迎合我們內心真正需求的目標會影響意志力的發揮,因為此時隱藏在意識深處的社會需求會阻礙我們的行動。突然生出對權力的慾望這種事情不太可能會發生,所以我們最好的選擇一下其他能迎合自身需求的目標。

我們那些埋藏在內心深處的需求發揮不了太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最好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目標。

將感受作為衡量需求的指標

這裡有一種明確的方法,遵循它就能找出真正適合自己需求的目標,那就是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你設定了一個目標時,為了實現它,你會不斷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並或多或少地獲取一下經驗。雖然每天的感受會有所不同,但在為了這個目標做出較長一段時間的努力過程中,你獲得的感受可能是美好的,也有可能沒有那麼美好。如果你在總體上感受不錯,你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做些什麼或者放棄什麼都不會讓你感到太困難,那麼這就是一個還不錯的目標。也就是說,你的目標與你的潛意識需求一致,只有這樣,你的意志力才會被加滿。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個最大的目標——就是

“走你自己的路”!

你的渴望、激情和熱情都是可以引領你獲得更好生活的燈塔,所以,請首先確保你的目標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遠離那些勸你及時行樂的朋友

走自己的路

對目標的渴望程度決定意志力的付出

當然,你在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孤立的存在,你的個人目標取決於你的社交圈、文化背景、生活狀況、年齡等多種因素。例如,一個醫生的孩子對自己生活的想法與其他職業者的孩子是不同的。

因此,我們的個人目標受制於社會環境、文化背景、生活條件、年齡等多種因素。

我們會樹立什麼樣的目標會受周圍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變化。當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決定了我們的目標;長大後的我們,我們的老闆、同事甚至鄰居和明星都能對我們的目標造成影響:榜樣的力量讓我們想要模仿,或者他人的期望影響了我們的追求。如果我們忽略自身真正的需求,就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慾望和野心所操控,而盲目的追求那些對我們自身來說並不是優先考慮的事情。例如,雖然我們更喜歡足球,但卻走上了領導的崗位。我們未來那些自己並不想要的東西消耗著自己的時間精力。當目標沒有符合我們的內心深處真正的願望時,我們為此所付出的意志力總會顯得動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