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讀懂魯迅就是讀懂生活

撰文:何雷西奧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讀懂了魯迅。

成年人最大的幸運,就是讀懂了魯迅,卻依然熱愛他。

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和散文集,我在中學時代就早早地備下了兩套,一直放在書架上。在我人生的不同年齡段,我都曾拿出來閱讀,每一個階段的閱讀體會都是截然不同的。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到了中年油膩後,再來重讀魯迅,感覺是那麼的透徹明朗。人生有再多的迷茫,在他的文字裡都可以找到答案。

《孔乙己》

這篇不足三頁紙的短篇小說,一直是以名篇存世,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小說的主題原本是批判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以及喝黃酒吃茴香豆群眾的麻木冷漠。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篇小說所揭示的寓意,幾乎是可以穿越時空,來解釋不同時代背景下的社會事件現象,揭示生活的真相。

遙想當年,孔乙己也如其他的莘莘學子一樣,在私塾裡被先生灌輸“學而優則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的人生理想,宏遠志向。然後堅定地走科舉入仕這一條價值變現路線。

但是,

科舉制度並不是一個充分市場化的知識變現商業模式,有限的公務員崗位招募需求,與過剩的教育流水線人才供應之間,產生了嚴重的供過於求矛盾。

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註定了在低門檻的“學”,會在高要求的“優”的剪刀下,許多人會被淪為犧牲品。而整個社會教育培訓系統,卻幾乎沒怎麼為這部分落第者,配備新的實用型生存技能培訓,和心理輔導課程。也就出現了孔乙己考了半輩子科舉連個秀才都沒考上,卻不知道如何營生的悲劇。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這種華山天險一條路的高階路線,幾乎是逼得人絕無退路可言的。

將孔乙己的這段遭遇,拿來解釋我們現代人的社會生存狀況,與他們又是有著多麼大的相同或相似之處。我們現代人學生時代在學校裡,老師們用

“知識改變命運”

的道理教育我們。指著校園裡的高幹子弟、富二代們說,你們與他們是別無二致的,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可是事實呢,

你猛然發現自己再努力,也是比不過人家又努力又有家世背景的。

社會的優質資源註定是要朝這些人傾斜的,而你受階層的侷限,只能再度恢復到父輩的原生態當中;再厲害再幸運也只能是在原階層上,做微小的突破。

那種“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逆襲是極小的機率,也許是傳說中才會出現的故事。如果你不願屈服,不願面對現實,孔乙己的例子就擺在眼前了。

一個人為什麼要有理想?

理想為什麼不能等同於現實,二者之間為什麼會有如此嚴重的不可調和性?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每個人的人生歸宿都是一樣的,歸根結底都要直面生命完結的那一刻。所以,大家的人生結局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在於人生的過程。這個不同的人生過程,最終會凝聚成我們的名字這個標籤符號,流入人類歷史的符號長河裡。人生過程輝煌燦爛的人,他的名字會變成超級符號,載入史冊名垂青史。

我們每個人每天進行艱苦卓絕的工作奮鬥,是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成就過程,卓而不凡;每天進行絞盡腦汁的家庭經營,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體驗過程,幸福美滿;每天進行堅定執著的沉浸式閱讀學習,是為了讓自己對世界的認知過程,深刻細緻。還有與周圍的人和事,謹小慎微地接觸,周到體面地處理,都是為了讓自己上述綜合目標的實現,營造出一個更好的拓展環境。

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得為我們自己設定一個人生目標,這個目標的設立前提,是要比自己當下的生存狀態更高更好的境遇。

這個就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那句口頭禪式的勵志語錄了,

“一個人要樹立崇高的理想”

。這句話在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按照這個方向走也沒有錯,要命的地方就在於落地執行上。

現實社會,

社會優質資源的分配方式,永遠是呈倒置漏斗型模式實施堆放的。處於底部人數佔絕大多數的平民階層,能夠獲取的社會優質資源是最少的,依次往上,階層疊高,可以獲取的資源逐漸增多。

顯而易見,處於最頂端的階層佔據著絕大多數優質資源,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終極奮鬥目標。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我們來細數一下,我們通常給自己樹立的未來理想是什麼。俠客英雄、豪門貴族、帝王將相,再則就是貢獻卓越的科學家、學者、工程師等,還有就是經商創業成功的企業家、大老闆,最不濟也得是個優秀正直,能夠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往下再數下去,就是我們最討厭的樣子了,農民、工人、小商販、個體戶等,三教九流,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可憎可鄙可有可無的小人物。

到了這裡我們幾乎可以給“理想”與“現實”,找到最具象的表達方式了。

理想,就是我們最嚮往的生存狀態;風花雪月紙醉金迷的優雅灑脫。現實,就是我們最討厭的生活狀況,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狼狽不堪。

為什麼我們會對柴米油鹽,雞毛蒜皮的現實生活充滿了厭惡呢?活著,就是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就是要去面對和解決一個個具體的生活問題,比如房貸、車貸、小孩上學、贍養老人,糧油米麵,油費煤氣費手機費等等。富人階層自然無須憂愁,工薪平民階層可就每天要為這些事情操心窩火,甚至大打出手,爭吵不休。你說這能叫人高興得起來嗎?!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理想,因為是要優於現在的生存狀態,它是不會自己主動到來的,需要我們為之努力奮鬥。而現實呢,它本身就在那裡,不增有減,不喜反悲,知根知底,一眼看到頭。如果非要在二者之間劃上等號,那麼,就得用足夠當量的佛系與世無爭,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境界,來消除其中的間斷。

可是,中國自古倡導的是儒家的積極入仕,功利至上。不爭與無為,在人們的價值判斷標準裡,是沒用沒出息的表現,迎來的非但是不理解,更多的是譏誚、蔑視和嘲諷。

孔乙己之悲,除了封建科舉取仕自身的弊端外,

更多的就是這種缺乏包容的社會環境、人文氛圍所致。

孔乙己考了幾十年科舉,連個秀才都撈不著,自己也知道在這條路上是走不通的。

於是,迫於生計,孔乙己也開始自謀出路,發揮自己寫毛筆字寫得好的書法特長,幫人家抄書掙錢。本來幹代人抄寫書信謀生這個營生,雖然掙錢不多,但也能自食其力。可是,他老人家卻不願忍受這份清貧,在遭受挫敗,科舉無望的情況下,便從此自暴自棄,將客戶的筆墨紙張拿去便賣了換酒喝。這就是典型的在理想與現實之間,不願意尋找平衡點,落地現實,將生活過得破爛不堪的例證。

在我們現代人的現實生活中,像孔乙己一樣,追求理想遭遇挫敗,卻又不肯屈服於現實,將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的人還少嗎?

是誰不肯饒恕你?說到底還得歸咎於自己,歸咎於自己固化的思維作祟。

半秒鐘看透事物本質的人,與一輩子都看不透的人,命運自然是截然不同的。

為什麼說孔乙己是一個精神貴族呢?

他本人似乎也很陶醉在這種精神愉悅的虛幻貴族狀態中,不斷地用自己獨特的

“貴族”

方式,在人前刷著存在感。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要講透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得把咸亨酒店,這家店在魯鎮的存在作用,做一下分析。

人類的生存空間通常來說,可以歸結為三個活動空間。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工作場所,第三個是社交休閒場館。

解放前的魯鎮經濟不發達,並不像現在的紹興,肯德基、麥當勞、錢櫃量販KTV,到處都開著有。咸亨酒店,就是當時魯鎮人集社交休閒於一體的第三空間。

孔乙己為什麼這麼愛去咸亨酒店,難道是店裡的黃酒和茴香豆特別好,別處買不到?還有,魯鎮上的讀書人那麼多,未考上秀才的也不乏其人,為什麼短衣幫們偏偏愛拿他來開玩笑逗悶子?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這個就要歸因到孔乙己的,

“精神貴族秀場”

惹的禍了。

“精神貴族”,就是活在自己精神幻想世界中的藍血貴族。“秀場”,可就要命啦,就是要把他自己幻想的這種藍血貴族形象,實物化的表現在人前,收穫存在快感。

既然是要作秀,肯定就得有場地有觀眾了。咸亨酒店的櫃檯前,就是孔乙己直播作秀的最佳場地,因為櫃檯前時常圍站著一群幹體力活的短衣幫。這些人斗大的字不識一籮,扁擔落在地上不知道是個“一”字。孔乙己穿著一身破舊長衫,往這些文盲短衣幫人面前一站,那簡直就是個文化人大知識分子,那種優越感別提有多滿足了。出口成章,張嘴拽文,一水的“之乎者也”、“詩云子曰”,旁邊的人一句聽不懂,紛紛用驚訝羨慕的目光仰望他,就更別提有多麼的自我陶醉多麼的爽歪歪了。

孔乙己的這種“貴族”式秀場,一開始還是能給短衣幫們帶來驚豔的。但是時間一久,次數一多,短衣幫們的新鮮感沒有了,漸漸品出味來,知道孔乙己是在人前故意賣弄學問,諷刺他們目不識丁。所以,短衣幫們就開始主動出擊,揪住孔乙己考不上秀才、偷書等劣跡當小辮子,一見著他來酒店就拿他開涮取笑。這便有了小說開頭提到的,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像孔乙己這種自欺欺人的

“貴族”

式作秀,在我們現代人當中那是有著大量的存在。比如當下所謂的網紅直播,網上炫富,與孔乙己幾乎是如出一轍。假名媛、假富家千金,還有一大批的成功學大師,弄得網路環境烏煙瘴氣,結果呢,自己的欺世盜名,換來的也就是一堆臭名、罵名、笑料,更有甚者身陷囹圄,自取滅亡。

人生是一場接力賽,比拼的絕非是一個人個體的爆發力,更多的是要靠家族、集體的綜合力作為支撐。對自己,對他人的角色預期設立的過高,那是不切實際的。

一個人正確的做法,是要“擴大認知半徑,明確能力半徑,縮短行動半徑”,做一個腳踏實地的人,認真經營自己的人生,在平凡中活出不平凡來。孔乙己的悲劇才不會在自己身上重演。

重讀魯迅丨孔乙己:一個懸在理想與現實中間,不願落地的精神貴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