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審美之“量感”美

作者 紫砂彌陀

量感美?體量壯碩?唐朝的崇尚胖之美?

從直觀上這些想法都和量感美有關。

現在審美以瘦為美,胖子沒人喜歡。也許吧,亦或許真有一個絕美的胖子,如楊貴妃一樣的站在你眼前,估計你也會震撼吧!

不說胖,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量感美。

追求造型中的飽滿與張力,即所謂量感美。

審美是一個抽象的事情,僅僅用理論來講不容易理解,需要例項。如馬約爾雕塑的肥婆,其實已經超越了“胖”的概念,表現出了他對量感美的追求。

紫砂審美之“量感”美

馬約爾 雕塑

中國傳統審美雖然不太接受這種誇張的美,但是無錫惠山泥人中的阿福,卻是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歡迎。

紫砂審美之“量感”美

惠山泥人 胖阿福

中國著名的畫家吳冠中的洋阿福也是大眾被認可一種量感美。

紫砂審美之“量感”美

吳冠中 洋阿福

量感美只是眾多審美因素中的一種,這幾位畫家都把握住“量感”這一審美元素,把其他因素放在了次要地位,這樣形成了他們作品中獨特的東西。

紫砂壺在骨肉亭勻、比例恰當之外也有量感美的優秀作品。

紫砂審美之“量感”美

民國 漢扁壺

圖中的漢扁,嘴把刻意做的壯碩,粗細過渡比例較大,並且身筒瘦硬的流線延伸到嘴把之上,鮮明的對比有凸顯了嘴把的壯碩感。在影片上給人舒適、平衡感。這就是量感美在紫砂審美上的成功運用。

選定了“量感”美這一因素,就要把他抓住、放大、凸顯。上面例子中如果給惠山泥人的阿福配上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我想“量感美”的凸顯遠不如現在的小眼睛,整體的可愛程度,傳達的資訊完全就“不對味了”。漢扁壺也是如此,沒有那條瘦硬線,嘴把的壯碩感也會減少幾分。

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何道洪的很多紫砂作品也體現出了“量感”,基於這種審美因素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紫砂審美之“量感”美

何道洪 雙色三友壺

何道洪雙色三友,壺流、壺把、壺的這三者的比例都大於正常比例,與圓鼓的壺腹體現了量感。

紫砂審美之“量感”美

何道洪 集思壺

胖碩的嘴把的子,與硬廋的身筒對比,讓量感引人注目。

形容美總說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的確美醜之間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但,情人眼裡出西施,審美往往帶有偏見。藝術創作中,審美的“偏見”倒偏偏是獨特風格之母,偏見由於偏愛,而偏愛則可以發現別人尚未發現的特色。對“量感”美的這一審美偏見,也成就了眾多的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