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單于”冒頓把妻子拱手送人,是隱忍還是軟弱?

秦軍撤出漠南草原後,漠南草原上出現了月氏、匈奴、東胡三強鼎立的局面。匈奴西邊的月氏曾經因為人質事件,與匈奴撕破了臉皮,且被匈奴打敗,被迫向西遷移了。

匈奴回到漠南後,月氏被匈奴人的強悍所威懾,不敢主動生事。東胡一直活躍在漠南草原上。先前,匈奴人被蒙恬打敗,被迫北遷漠北後,東胡人趁機佔領了不少匈奴的地盤。

現在匈奴人回到了漠南,東胡人卻沒有半點要歸還的意思。這意味著東胡和匈奴的衝突不可避免。不過,這時的東胡遠比匈奴強大,東胡王根本就沒把匈奴人放在眼裡,時刻準備再一次把匈奴人趕出漠南。

但雙方還沒來得及開戰,冒頓就殺死了頭曼及他的反對者,自立為單于,成為匈奴的最高統治者。

東胡王聽說冒頓弒父自立,想試探一下這位年輕的單于到底有多大本事。他派使者去匈奴,向冒頓提出了蠻橫的要求:“聽說頭曼單于在位時有匹千里馬,現在他已死,千里馬沒有了主人,我們東胡王想得到它!”

東胡王想以此激怒年輕的冒頓。如果冒頓動怒或拒絕,就是不給他面子,他便以此為藉口,出兵攻打匈奴,將匈奴逐出漠南草原。

東胡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匈奴剛剛發生過政變,內部不穩定,雙方打起來,勝負非常明顯。如果冒頓給他寶馬,就意味著匈奴向東胡低頭認輸,說明匈奴人好欺負,接下來,他可以繼續向匈奴施壓,最後實現不打仗而讓匈奴屈服的目的。

冒頓能從月氏死裡逃生,能從頭曼那裡奪過匈奴政權,並鎮壓反對者,足以說明他不是一介武夫,而是個很有謀略的人。東胡王的意圖,他看得很清楚。

“千年一單于”冒頓把妻子拱手送人,是隱忍還是軟弱?

冒頓沒直接答應東胡王的使者,而是召叢集臣討論,看看大家對此事的態度,讓群臣一起感受被東胡欺辱的滋味,為以後同仇敵愾地打擊東胡埋下伏筆。

群臣聽說此事後,無論是出於真正的愛國,還是出於個人對東胡王無理要求的義憤,都紛紛反對將老單于的千里馬給東胡王。

冒頓見此情景,心裡非常高興,但仍將千里馬送給東胡王,並安撫群臣說:“既然與別人做了鄰國,我們何必要吝惜一匹馬呢?”

得到千里馬後,東胡王認為冒頓怕他,好欺負,便得寸進尺,繼續欺壓勒索。這一次,東胡王更蠻橫無理,他派使者前往匈奴,對冒頓說:“我們東胡王想得到單于的一位閼氏。”

閼氏是單于的妻子,相當於中原皇帝的皇后、皇妃。東胡王要冒頓把妻子送給他,對於匈奴國來說,這是把匈奴國母送給他,是對匈奴的侮辱;對於個人來說,連妻子都保不住,還算什麼男人,是對冒頓的極大羞辱。

東胡王認為,在這種屈辱面前,無論於公於私,冒頓都會動怒,繼而起兵,以弱抗強,正中他的下懷。退一步講,如果冒頓答應了,那說明匈奴從單于到臣民都是懦夫,都怕東胡,以後東胡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侵佔匈奴的土地,索要匈奴的財物。

面對東胡王的無理要求,冒頓內心很氣憤,但表面很坦然。他始終保持著理智和冷靜。他心裡很清楚,東胡王在逼他挑起戰爭,但此時發起戰爭,匈奴是打不過東胡的,匈奴將會面臨著大災,而他稱霸草原的希望也會被掐斷。

他需要時間積聚力量,也需要藉此事點燃匈奴人內心的怒火。只要匈奴上下同仇敵愾,打敗東胡就有希望。

冒頓又把這件事拿到朝堂上討論。群臣聽說東胡王索要單于的閼氏,一個個義憤填膺,叫嚷道:“東胡王無理取鬧,竟敢索要閼氏,我等請求率軍攻打它!”見群臣這等激憤,冒頓心裡欣喜。

“千年一單于”冒頓把妻子拱手送人,是隱忍還是軟弱?

他知道,此舉已經激起了匈奴人的國仇家恨。不過,他認為還欠火候。於是,他平靜地說:“既然與別人是鄰國,又何必在乎一個女人呢?”隨後,冒頓下令將他最心愛的閼氏送給了東胡王。

在一般人看來,連妻子都可以送給別人的男人,肯定是窩囊透頂的男人。當冒頓將他的閼氏送給東胡王時,不僅東胡王認為他懦弱無能,匈奴內部也紛紛對他不爭氣的行為表示憤怒,認為他缺乏血性。

但是,冒頓心裡始終亮著一盞明燈。他知道,匈奴崛起的時間不遠了,東胡滅亡的時間不遠了。只要東胡王還敢繼續肆無忌憚地向他索要,他就能一舉滅掉東胡。

東胡王在接連得手後,認為冒頓不僅軟弱可欺,而且異常窩囊,只要他想要什麼,冒頓就不敢不給。

當時,東胡和匈奴之間有1000多里的邊境無人區,是兩國的緩衝地帶,雙方都在邊界地區建立了哨卡。

東胡王想吞併這塊土地,將它據為己有。鑑於索要寶馬和閼氏非常順利,東胡王認為,要想侵佔那部分土地,根本不需要透過戰爭。

於是,他派使者對冒頓說:“兩國之間的那塊緩衝空地,你們匈奴不能去,我們東胡想佔有它。”

東胡王被狂妄自大矇混了頭腦,冒頓卻始終保持著清醒。領土和主權神聖不可侵犯。如今,東胡王居然赤裸裸地索要土地,是可忍,孰不可忍。可冒頓沒有直截了當地拒絕東胡使者,而是將這件事交由群臣決定。

冒頓已打定主意,要借這次事件整頓匈奴,將匈奴上下凝聚成一隻鐵拳,萬眾一心,共赴國難,趁東胡王狂妄自大、完全沒有戒備心理的機會,給東胡致命一擊,掀開稱霸草原的序幕。

冒頓召叢集臣,徵求群臣的意見。大概因為冒頓前兩次的軟弱使一部分人對他失去了信心,或者認為他會繼續答應東胡人的無理要求。

“千年一單于”冒頓把妻子拱手送人,是隱忍還是軟弱?

有人說:“那是一片被廢棄的空地,沒有多大用處,給東胡人算了!”他們滿以為說出了單于想說而不方便說出的話是大功一件,將會得到單于的青睞和獎賞,沒想到此舉超越了冒頓的心理承受底線,為他們招來殺身之禍。

冒頓勃然大怒,說:“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麼能給予別人呢?”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一向軟弱的冒頓居然是這樣強硬的。在他們還沒反應過來之時,冒頓就下令:“來人啦,將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胡使者和主張給東胡人土地的賣國求榮之輩推出去斬首。”

隨後,冒頓翻身上馬,傳令匈奴全國的軍民:凡能爬得上馬、拉得動弓的,不分男女老少,全部立即披掛出征,攻打東胡;有畏縮不前的,一律處斬;率先殺入東胡的人重賞。

匈奴的軍民早已對東胡人滿腔憤怒,恨之入骨。見單于下令征討東胡,他們立即毫不猶豫地拿起砍刀,跨上戰馬,跟隨單于連夜向東胡發起了攻擊。

東胡王輕視冒頓,正滿懷希望地等待冒頓奉上領土,根本想不到“軟弱”的冒頓會絕地反擊,因而沒有采取任何有力的防範措施。

等到冒頓率領匈奴大軍壓境時,他才被迫倉促應戰,結果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兵敗被殺。冒頓趁機把東胡領土、部分殘餘部眾和牲畜併入了匈奴,並對他們進行了相應的管制和安撫。

東胡作為一個草原強國就這樣曇花一現,消失在歷史茫茫煙塵之中了。

一部分殘部逃到了山林草澤之中,但是,冒頓率軍緊追不捨。這部分人為了生存又不得不向匈奴稱臣,承擔賦稅和勞役,成為匈奴的部族奴隸。

而逃到烏桓山和鮮卑山的兩部分殘部,幾百年之後發展成了烏桓族和鮮卑族,盛極一世。

烏桓為曹操所征服,融入了漢族;鮮卑成為“五胡亂華”主角,先後建立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王朝,因北魏時進行過兩次漢化改革以及長期受漢族的影響,到隋朝時基本完全融入了漢族中。

而鮮卑族留在長城外的少數部眾後來分化成室韋族、怛達族、奚族、契丹族等。室韋族和怛達族又演變成了蒙古族;奚族被契丹族兼併,後和契丹族一起在金朝末至元朝初融入了漢族之中。

其中,契丹族和蒙古族都圓了他們的遠祖東胡人雄霸草原的夢想,分別建立了強大的大遼和元朝。這是千年以後的事,或許能慰藉一下高傲狂妄的東胡王的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