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與優柔寡斷好大喜功的崇禎之間的關係,疑心有多大責任?

我們今天來說說明朝滅亡跟崇禎之間的關係,崇禎

剛愎自用、刻薄寡恩、

好大喜功

、眼高手低

,這樣的一個人你說明朝滅亡完全跟他沒有關係,那是很難做到的。

首先我們從崇禎開始繼位說起,崇禎首先沒有皇帝的眼光,跟高度,看不到魏忠賢跟文臣東林黨之間的權利平衡。對於

疑心重重、乾綱獨斷的崇禎,為了自身的安全他必須殺了魏忠賢,因為他總是擔心魏忠賢會殺了他。而且魏忠賢確實也有這個能力殺了崇禎,殺了崇禎立一個娃娃皇帝,對於魏忠賢來說更容易控制,也更安全。而且從崇禎的性格來說,魏忠賢這種人跟崇禎是很難共存的。雖然按歷史發展來說魏忠賢不死局面會更好。

崇禎權利慾望也是很大的,希望自己有權利,也希望很多事情親力親為做一個明君,好表現,那麼魏忠賢那麼大的權利自然就嚴重影響到崇禎自認為的施展才能。因為崇禎本身眼高手低。只能說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當時崇禎認為魏忠賢權利過大,如果除掉魏忠賢,另外再扶持一個,再進行一個權利的平衡,而達到自己的權利至高無上。好像任何一個皇帝都是這樣發展的。

唯一可惜的是

崇禎《資治通鑑》

看得少,不懂得

馭下之術

,完全拍死了閹黨,抬起了東林黨,結果這幫所謂的清流比閹黨還壞,朝政日下,這是崇禎沒料到的。

所以崇禎殺了魏忠賢本來想從中得到財富,但是好像沒有記錄崇禎得到多少財富,立威信,跟擴大自己權利的目的都沒達到,最終助長了東林黨文臣的權利,一家獨大。所以崇禎一錯是殺了魏忠賢。

明朝滅亡與優柔寡斷好大喜功的崇禎之間的關係,疑心有多大責任?

魏忠賢

魏忠賢有哪一些好處:

魏忠賢

恢復了萬曆末年被廢黜的

工商稅、海稅

等,開始對這些富商大肆橫徵暴斂,為國家財政減輕了不少負擔。這些錢解決了遼東軍餉問題。在魏忠賢的不斷打壓下,

東林黨人大部分被貶出京

,留在朝堂之上的也是處處受制,無力對抗魏忠賢的閹黨。普通百姓的日子好過一點,朝廷沒有因為連年征戰向他們加稅,李自成作為一名普通郵差,也能按時拿到工資,

富商可能就慘了

,因為大部分的稅收都是從他們身上搜刮的。天啟年間整個遼東局勢,遠遠好於崇禎年間。

魏忠賢雖奸,但確實為皇帝分憂了,他是個無賴,不管那些個繁文縟節,只知道拿錢就要辦事;東林黨道貌岸然,後來卻只會爭權奪勢,不顧國家安危。文人誤國之深,不可不鑑。

其次我們來說說啟用

袁崇煥

這個人,這件事,袁崇煥雖然在天啟年間打過勝戰,但是他的後面是文官集團,在外文官系統跟武官的權利結合是很恐怖的。而且遼東還有一個

毛文龍

毛文龍

這個人是

袁可立

一手支援扶持起來的,而

袁可立

又是被文官給弄下來的。雖然毛文龍是文官王化貞,也就是東林黨舉薦的。但是經過袁可立跟文官的關係,還有在魏忠賢手上遼東將士是得到魏忠賢的犒賞的,所以大家對魏忠賢是感恩戴德的。然後袁崇煥跟魏忠賢是死對頭,間接袁崇煥跟毛文龍是有矛盾的。

而在袁崇煥上任之前

上奏說:“

五年復遼的計劃

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託給臣,臣怎麼敢推辭這艱難的任務。但是五年內,

戶部

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

吏部

用人,

兵部

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這個本身是吹牛一看就知道,但是崇禎好大喜功,居然相信了袁崇煥。更糟糕的是:朱由檢在大學士

劉鴻訓

等人的建議下,收回王之臣、滿桂的尚方寶劍,將其賜給袁崇煥。直接間接導致了毛文龍的死亡。

崇禎二年(1629年),駐守寧遠的來自於川、湖等地計程車兵因為軍餉的事而

譁變

,袁崇煥用計將其平定。而後袁崇煥請求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讓祖大壽鎮守錦州,何可剛替代朱梅駐寧遠,趙率教守關門,袁崇煥自駐寧遠,同時上書給朱由檢極力稱讚

祖大壽

等三人的才能,並說自己五年復遼的計劃全靠這三人來實現,如果五年後沒有實現,他將親手將這三人斬殺,自己到司法部門領罪服死。朱由檢加封袁崇煥為太子太保,並賜給蟒衣銀幣。說明崇禎對很多事情真實情況根本掌握不了,就一味只相信了一個人。這種把所有寶壓在一個人身上,最終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而且

毛文龍被殺

,崇禎居然沒有做出過多的反應,跟應變策略。

皇帝朱由檢對兵員減少軍餉卻增加的事情感到疑慮,但是一看是袁崇煥奏請的,也就答應了他。對於袁崇煥過於信任。導致後期後金直接入關直逼京城的囧像。

最後袁崇煥一頓神操作,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聽聞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所經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

皇帝朱由檢得知後非常高興,下令嘉獎袁崇煥的部下,並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

但不久之後,

遵化、三屯營都被後金軍攻破,趙率教也在遵化戰役中中流矢陣亡, 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盡而死。

後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朱由檢召見袁崇煥,賞賜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勞袁崇煥,袁崇煥以兵馬長途奔波,疲憊不已,請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絕。於是袁崇煥駐軍城外,與後金軍

鏖戰

,互有勝負。袁崇煥令戴承恩在

廣渠門

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在西面列陣以備戰,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後金軍力戰祖大壽不下,於是撤退,明將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軍千餘人,而明軍死傷也很多。收兵後,朱由檢用酒食犒賞軍隊。袁崇煥又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金營,後金軍撤退,京都之圍遂解。

明朝滅亡與優柔寡斷好大喜功的崇禎之間的關係,疑心有多大責任?

袁崇煥

但後金軍退兵後,袁崇煥卻被治罪。這個崇禎變臉變的有一點快。很多人說袁崇煥把糧食賣給蒙古,蒙古人假手又把糧食給了後金,間接資敵。並且放金人入關。但是首先這個袁崇煥有可能自己也不知道蒙古人會把糧食給後金,其次袁崇煥才任職2年,而且就半年時間,崇禎對袁崇煥態度天差地別,哪怕袁崇煥天大錯誤,已經京城的危機解除,間接是有功之臣,哪怕再有錯,可以降職入獄,或者調去其他地方進行留職檢視,也不至於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

這樣帶來三個不好結果,

1、袁崇煥千錯萬錯都還是一個人才,明末正式用人之際,可以用在其他地方;2、袁崇煥是崇禎非常信任並且親自任命的人,也就是紅人,自己否定並殺掉自己的紅人,認可的人,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打臉,以後還談什麼威信可言?3、畢竟剛解除京都危機,馬上就被殺了,這樣會不會影響以後遇到京都危機,其他人不救的情況發生?

袁崇煥的很多問題是崇禎好大喜功,太急功近利間接導致的。不識人,不細查,隨意過於信任。

崇禎對毛文龍還沒有具體措施,本質上來講他絲毫沒有預見到毛文龍對於帝國戰略的重要。

毛文龍在被袁崇煥殺之前,其實毛文龍是預感到的。毛文龍顯然感覺到自己的境地愈加兇險,對於這位新皇帝,毛文龍也整理了一份彙報,將自己的難處對崇禎訴說:“自從受到幾十份奏疏誹謗以來,早已心腹事會,只因聖恩未報,才力疾以做未完之事,這是臣的愚忠,並非戀位。誰知袁督師封鎖登州沿岸,不許一船出海,以至客船畏法不敢前來,故而部下士兵說:是攔喉切我一刀。”由於

崇禎已經授予袁崇煥尚方寶劍全權處置薊遼及登萊天津一切事宜,當然包括東江在內,故未對毛文龍上書進行表態。

毛文龍只得繼續上疏辯解:“臣一屆末弁,孤處天涯,曲直生死惟命是從,豈敢撓撓取憎?實在是文臣誤我”。最後毛文龍已經對自己的命運有所預見,對崇禎悲痛地說:“諸臣獨計除臣,不計除奴,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於同室。”毛文龍一語擊中大明內部沉痾,然而與強大的命運相比,任何先見之明都顯得蒼白無力。

袁崇煥赴任後,先是忙於平定寧遠兵變等事務,不久才騰出手來對付毛文龍。袁崇煥對於毛文龍的態度十分強硬,在出任總督後將處理毛文龍當作新官的第一把火。

在對送行的官員們表示對毛文龍:“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除之。”

顯然是袁崇煥對毛文龍帶著極大的火氣,在突然來到的權力助長下,先除去毛文龍,以此全部控制整個遼東戰局的指揮。

也就是崇禎對於毛文龍之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毛文龍死後,崇禎也沒有覺察到事情的嚴重性,在處理上過於簡單草率。

其實明朝重臣:毛文龍,盧象升,孫傳庭的死都跟崇禎的性格有脫不了的關係。

現在我們來說一下盧象升,

楊嗣昌、高起潛

主張和議。盧象升得知後,跺著腳感慨說:“我蒙受國家的大恩,只是恨這下要死而不得其所了,假如這一回有萬分之一的不幸,我寧願捐軀斷頭,以身殉國。”他到都城後,皇帝召見他,向他詢問方略。盧象升回答說:“我主張開戰。”皇帝臉色變了,好久才說:“招撫只是朝臣們的意見,希望你出去和楊嗣昌、高起潛再商量商量!”盧象升出去跟他們倆討論,意見不一致。第二天,皇帝發出一萬兩銀子犒勞部隊,楊嗣昌為盧象升送行時喝退左右,告誡他不要冒失地出戰,盧象升於是分別而去。

當部隊駐紮在昌平時,皇帝又派宦官送來三萬兩國庫銀,犒勞部隊。第二天又賜給一百匹御用馬匹和一千匹太僕寺養的馬,五百條銀鐵鞭。盧象升說:“和議果然是朝臣們的意見,看來皇上抗戰的決心堅定得很呀。”於是下定決心考慮作戰。但是很多事都受到

楊嗣昌、高起潛

的阻撓。盧象升上書請分編部隊,朝廷就決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總兵的部隊歸盧象升指揮,山海關、寧遠等各路部隊歸屬於高起潛指揮。盧象升名義上統率全國各地的部隊,實際上領的兵不到兩萬人,駐紮在順義。

崇禎十年(1637年)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左翼軍,貝勒嶽託為揚武大將軍,統右翼軍,貝勒杜度等相副,兩路徵明。九月二十二日,嶽託從密雲北邊牆子嶺,毀壞長城,破邊牆入邊,斬殺明薊遼總督吳阿衡。多爾袞則於九月二十八日於青山關毀邊牆而入,兩軍在北京郊區通州會師。崇禎詔令總督宣、大、山西軍務的盧象升,攜宣、大、山西三總兵楊國柱、王樸、虎大威入衛京師。

以盧象升督天下援兵,第三次賜尚方劍。

當時

崇禎已經有和議的意願

,讓

兵部尚書陳新甲

和清朝在私底下接觸。

大學士楊嗣昌、總監軍太監高起潛

揣測到了

崇禎意在和議

,對

盧象升

多方阻撓,

盧象升

名為總督天下兵馬,但根本調動不了其他人的兵馬,他定下的幾條用兵策略一條也沒法實現。

明朝滅亡與優柔寡斷好大喜功的崇禎之間的關係,疑心有多大責任?

盧象升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14日),盧象升領兵進駐鉅鹿的賈莊。太監高起潛統帥關寧鐵騎數萬在雞澤,距離賈莊不到五十里,

盧象升

派遣

楊廷麟

去要求援助,高起潛理都不理。十二月十二日(1月15日),盧象升領兵至蒿水橋,被清軍主力包圍。盧象升命虎大威護左翼,楊國柱護右翼,自領親兵於中軍架炮設弩,與清軍決戰,自辰時直戰至未時,炮盡矢窮,盧象升下令以短兵奮戰,清軍以精騎夾攻,士卒多死,虎大威欲攜其潰圍,盧象升按劍大呼“將軍死綏,有進無卻!”,率親兵躍馬衝陣,身中四矢三刃,壯烈殉國。

高起潛隨即不戰而潰。

盧象升死的慘,死的冤枉,盧象升不死明朝不亡,崇禎把明朝最後一個脊樑都給害死了坑死了。

明朝滅亡與優柔寡斷好大喜功的崇禎之間的關係,疑心有多大責任?

明軍

我們再來看看崇禎在位17年,換了17為兵部尚書,換了19位

內閣首輔。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兵部尚書:

王在晉,被革職。以下是其他兵部尚書

第一位 崔呈秀:被殺頭 他是魏忠賢的乾兒子崔呈秀 這個該殺。

第二位 王洽(1569-1630年):嚇死(餓死或病死)

第三位 梁廷棟(?—1635年?):服毒死 被命令戴罪入援,清軍入關不敢戰。最後服毒而亡。

第四位 張鳳翼(?—1636年):服毒死 清兵連破幾十座城池之後,他抓瞎了,然後服毒自盡。

第五位 陳新甲:被砍頭

後於崇禎十五年松錦之戰中因指揮失誤而大敗。在內外交困之下崇禎帝密使他與清兵圖和議,旋因家童無意間洩露訊息,輿論大譁,崇禎大怒,將其砍頭。

第六位 閻鳴泰:遣戍死。

第七位 王在晉:革職查辦

第八位 楊鶴:被處死 神一魁等賊兵既降復叛,朝廷主剿派勢力抬頭,極力攻擊楊鶴的綏靖政策。最後被逮捕,下監獄而死。

第九位 楊嗣昌:服毒死 他吸取老爹教訓,剿撫並用,好不容易把李自成打到山中,張獻忠安置谷城,結果二人捲土重來,一月之內連陷襄陽、洛陽,連殺襄王、福王。於是楊嗣昌也只好走上了梁廷棟和張鳳翼的老路,只能夠自殺了。

第十位 盧象升:被清軍所殺

第十一位 史可法:被清軍所殺

第十二位 傅宗龍:被起義軍所殺

第十三位 張國維:因為戰敗被入獄,後明朝滅亡後他起兵抗拒統一,在舟山戰敗自殺。

第十四位 張縉彥:明朝滅亡、降清遣戍死。

第十五位 熊明遇:革職查辦

第十六位 申用懋:革職查辦

第十七位 袁崇煥:被凌遲

更換的19位

內閣首輔:1 施鳯來2 李國3 來宗道4 周道登5 韓爌6 李標7 成基命8 周延儒9 溫體仁10 張至發11 孔貞遠12 劉宇亮13 薛國觀14 範復粹15 張四知16 周延儒17 陳演18 蔣德璟19 魏藻德

崇禎最信任的兩個人:1是袁崇煥害死了毛文龍;2是楊嗣昌,害死了盧象升。把大明兩個脊樑給害死了。最終明滅亡。

另外崇禎還有兩次

催命符

:一次是催洪承疇跟後金速戰,結果兵敗;二次是催孫傳庭跟李自成速戰,結果兵敗,直接李自成進北京,崇禎死,明朝滅亡。兩次就是催命符把自己催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