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商業模式助力精準扶貧,西財學子在路上

探索商業模式助力精準扶貧,西財學子在路上

(通訊員 甘立川)

盛夏又至,惠風和暢;家山今在,身未是客;倚風而涉,為民為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此次,為探尋織金縣如何引入商業專案至精準扶貧,7月20日,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篤行織金”在學院熊立老師的帶領下,以畢節市織金縣為調研地點,對當地政府、部分鄉村、中小微企業商會以及慷驊集團在引入商業專案至精準扶貧的角色及影響進行為期八日的實地調研訪談。

訪問縣委,走近一線,把握脫貧情況

7月21日上午,實踐隊員們與縣委副書記任洲麒及北京貴州商會負責人一同前往大平鄉扶貧一線。抵達大平鄉後,實踐隊員就織金縣現狀及商業專案扶貧情況進行了交流。任書記表示,織金縣雖位於貴州省中部偏西,為全國重點扶貧縣,但在國家及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織金邁向扶貧示範縣,成翻天覆地之變。

提到商業專案扶貧模式,不得不提及苗疆蠟染刺繡。苗疆蠟染刺繡作為民族特色手工業蘊含著悠久的苗文化歷史。據說,古時苗族人一直未有本族文字,但在蚩尤後的不斷征戰與遷徙中,卻創造了色彩斑斕的蠟染刺繡,它傳承著苗族的遷徙歷程,跨過兩江,以針當筆,綵線為墨,繡出了我國獨具一格的民族藝術之花。苗疆蠟染刺繡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的載體,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甚至走出國門,展現於世。

“我來到織金短短十月,一直致力于思考探索苗疆蠟染更多的價值,如何發揮出它獨有的魅力,如何運用商業專案把它引入到精準扶貧當中去。在這新時期,扶貧、商業、文化為契合點,挖掘文化中的商業價值,由商業價值支援精準扶貧,同時傳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三者有機結合,將更能夠推動苗疆蠟染刺繡發展。商業專案是助力精準扶貧的一部分。這種模式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也需要更多志士友人的支援。如此不僅推動了織金縣困難群眾脫貧,更儲存了苗疆文化,讓苗疆人民對自身文化有了更多更深切的認識,有了更實意的深情。我相信,隨著黨與國家的支援與投入,大山裡的百姓能夠享受到生活中更多的幸福,他們的勤奮也勢必能讓他們改變貧困,改變命運!”任書記在交流會中說到。

探索商業模式助力精準扶貧,西財學子在路上

實踐隊與縣委任書記於大平鄉交流。實踐隊通訊員 甘立川提供

走街串巷,聽民生民意,訪蔡群女士

為了進一步瞭解蠟染刺繡走向商業化模式在整個織金的現狀和效果。7月25日,實踐隊感受著陌生而又親切的少數民族風情,來到鄉鎮服務中心參加了織金縣婦聯在當地舉辦的關於蠟染刺繡商業化的宣講會。

其實在來到扶貧一線前,隊員們都在擔心如今的商業化扶貧很難讓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百姓參加到其中來,惠及每一個人有著很大難度。但會時,實踐隊員看到整個鄉鎮大多數苗疆繡娘來此參會傾聽,頓覺民族之藝術更能讓民族之人參與,更能惠及民族之人。這正是民族藝術商業化能夠為百姓們帶來的更多的價值。那些擔憂、疑慮也便煙消雲散了。

實踐隊參與縣婦聯於官寨鄉的宣講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甘立川提供

走在官寨老街,木質外觀,給鄉鎮帶來了些許古樸的味道。有穿著苗疆服裝的繡娘在街旁紡刺繡;有年邁的老爺爺坐在房簷下,抽著旱菸;也有在老街的石板上嬉戲打鬧的小孩,祥和一片。

走進一處舊宅,四壁荒禿,橫著舊木定在屋頂為梁。實踐隊員見狀無不感嘆失落。在自我介紹後,實踐隊員與家中父親交流起來。

“我母親病了,我得在家中。三個孩子在讀書,雖然條件不好,但是孩子們的努力讓我感到欣慰,大的早已考到縣城裡去了。這兩年,國家加大了對我們的支援,村裡的孩子們也得到了很多幫助,孩子在農作後疲憊不堪時也不忘讀書,他們的勤奮一定能讓他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我也在農閒時所用自己所學,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教育,讓母親得到更好的醫療!”身懷技工技能的父親,因病因學致貧,但他未曾氣餒,他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己的貧困不能等靠要,一切都需要自己的雙手去創造。

貧困不僅需要政府、社會各界的幫助,更需要發展自己的能力、發展當地的產業,找到尋求發展的內動力,讓困難群眾融入其中,才是更有效的路徑。

下午,實踐隊來到大寨村寨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織金蠟染刺繡第一人蔡群女士。看到染坊中的蠟染飽有花鳥魚蟲、山河草木,甚至憑藉想象創作而出的圖案、祭祀經幡都是裝飾素材,但幾乎每一個刺繡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與傳說,都深含民族大美,都有著種種神秘,令人驚豔。

“2009年,我決定在家創業,東拼西湊了5萬塊錢,在自家房子門口掛了牌子,我的苗族蠟染刺繡工藝坊開業了。慢慢的,廠房蓋起來了,工藝坊越做越大,越來越多地苗家繡娘參與進來,作品也是越來越美。”她說。

2013年的蔡群,當選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她有了更多的想法、更多的使命感,她帶著“扶持更多的微小企業,加強民族民間文化產業發展”提案來到全國兩會。她說,如今我的作坊已有500位苗疆繡娘,很多媽媽以前都在外打工,如今她們回到家鄉,不單單有了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也有了更多時間陪伴老人與孩子。聽著她講著自己從拾荒到創業的一路坎坷艱辛,聽著她講述著繡娘們與家庭相處的一幕一幕,令人動容。是啊,扶貧的意義正當如此!

探索商業模式助力精準扶貧,西財學子在路上

實踐隊與全國人大代表蔡群女士合影。實踐隊通訊員 甘立川提供

參觀慷驊集團,社會力量細無聲

7月26日,實踐隊在當地工商聯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興致高昂地來到了當地民營企業領跑者——慷驊集團。

董事長周其模先生帶領我們參觀企業,他說,“集團以服務“三農”為宗旨,這次唯品會提供了1000萬蠟染刺繡訂單,是集團大力牽頭爭取的,但這1000萬訂單的蠟染刺繡不會用機械生產,全靠著繡娘們的雙手。透過唯品會打造屬於織金自己的品牌,讓更多的人看到織金的蠟染刺繡,讓更多人感受苗疆民族文化大美,讓更多的貧困百姓透過蠟染刺繡,透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當實踐隊員問及慷驊集團為何這樣做時,周其模先生講到,“這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在外總有鄉愁。如此於我於整個家鄉,都有著很多的意義。我也是農村走出來的,是鄉土的一份子,依靠鄉土,拼搏一生,也該飲水思泉,回報鄉土。”看著榮譽室裡的獎狀、獎章,肅然起敬。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於公於私、飲水思泉,光榮之情溢於言表。

探索商業模式助力精準扶貧,西財學子在路上

實踐隊參訪慷驊集團,與周其模先生交流。實踐隊通訊員 甘立川提供

短短七天時間,“篤行織金”的老師和隊員們從政府走到企業,從省城走到鄉村,看到了處在扶貧一線的政府工作者們的艱苦付出,看到了抱懷經世濟民心的企業家精神,也看到了苗疆繡孃的平易幸福,鄉村孩童的天真爛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代學生,不僅僅要有所學,更要有所用,腳踏實地去感受黃土脊樑的氣息,去感受時代的脈搏,去為鄉村的振興獻上青年的一份力。

蠟上火苗閃爍,繡刀左右傳動,一筆一劃,刻下魅力苗疆朵朵。。。扶貧攻堅正當時,西財學子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