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都死了40年了,仍遭此人汙衊,乾隆見了破口大罵!

一個人到底行不行,他的敵人的評價最有權威性。比如說關羽,曹操長期與劉備為敵,卻對關羽十分喜愛;他得了呂布的赤兔馬後,捨不得送給自己手下的任何戰將,卻心甘情願送給關羽,並當眾人面誇關羽“神勇”。曹操死後,其子曹丕繼位,曹丕與大臣們討論蜀國時說:“蜀,小國耳,名將唯羽。”,也就是說,劉備的蜀國那麼多人才,他只服關羽一人。還有東吳名將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也。”東吳後期的名將呂蒙也承認:“關羽實熊虎也,性頗自負。”

可是在蜀國,有一個人對關羽的評價卻很不好,他就是以一句“此處樂,不思蜀”的名言而聲名遠播的劉阿斗,劉阿斗在位40多年,政績不咋樣,但頗有些小心思、小伎倆。劉阿斗“惡評關羽”的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關羽都死了40年了,仍遭此人汙衊,乾隆見了破口大罵!

國勢危難,眾人議論紛紛,劉禪決定引導輿論

公元260年,離蜀國滅亡還有3年時間,劉阿斗的天下已是風雨飄搖,蜀國的虛弱一日勝似一日。而曹魏集團內部,魏主曹髦被殺,權力盡歸司馬氏,司馬氏早已在策劃攻蜀計劃了。蜀國大臣們一個個憂心如焚,在談到蜀國為什麼會淪落到如此地步時,他們難免會提到下面這些事件:關羽失荊州,劉備伐吳大敗,諸葛亮北伐等等……

上述幾件事,都在不同程度上損害了蜀國實力,那麼,到底哪一件事對蜀國的實力損害最大呢?哪一件事損害最大,則那個人就是蜀國的罪人,既是蜀國的罪人,那麼,當然應該受到人們的唾罵。無庸置疑,劉備伐吳損失最大,他帶去的是蜀國的主力和精銳,然而,這主力和精銳被“火燒連營七百里”,幾乎全數敗亡,蜀國由此根基動搖。不僅如此,伐吳失敗還引得蜀國各地叛亂風起雲湧,諸葛亮花了好幾年時間才穩住陣腳。如此說來,劉備應該就是蜀國最大的罪人了。可是,如果這樣說,劉阿斗能接受嗎?劉阿斗最害怕別人這麼說了,所以必須想個辦法,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讓別人來背這個“鍋”。

關羽都死了40年了,仍遭此人汙衊,乾隆見了破口大罵!

誰來背這個鍋呢?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是關羽了。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確也對蜀國實力的削弱負有一定的責任;再者關羽死後,他的子孫後代中已經沒有能獨當一面的人物了,比較好“欺負”一些。如此,人選確定,那麼,該如何做呢?

劉禪想到的辦法很特別:就是給已經故去的原蜀漢舊將們追封諡號,又稱“追諡”。

所謂“追諡”,就是對已經死去了的王公大臣們進行追封並且給予諡號的意思。

在劉禪策劃下,關羽成了蜀國變弱的“背鍋俠”

公元260年這年,劉阿斗一共追封了五個人。這五人分別是:桓侯張飛,威侯馬超,剛侯黃忠,靖侯龐統,壯謬侯關羽。

關羽都死了40年了,仍遭此人汙衊,乾隆見了破口大罵!

請注意最後一個追封:“壯謬侯關羽”,“壯謬”二字十分怪異,它與前面的那些詞相比較,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前面的都是一些很好的詞語:桓,威,剛,靖,而關羽的“壯謬”二字,“壯”字倒是挑不出毛病,“謬”者,乃是錯誤,名不副實之意,實在是一個“惡”詞,因此也是一個“惡諡”。

這是何意?是說關羽錯了,還是說關羽名不副實,或者兼而有之?不管是哪一種意思,劉禪把責任推到關羽身上的目的都已經達到了。如果關羽泉下有知,不知會傷心到什麼地步呢?想來關羽為劉家征戰沙場一輩子,沒爭來什麼名頭地位,最後卻被劉阿斗踢了一腳,這心裡真是有苦說不出。然而,我們再想想,關羽泉下若是得知,他是為劉備背的鍋,他可能就什麼也不會說了,因為他忠心啊!

關羽都死了40年了,仍遭此人汙衊,乾隆見了破口大罵!

劉阿斗作為皇帝,以此方式向大臣們發出了訊號,也算是給臣子們爭論的問題定了調:關羽丟荊州的責任最大,於是乎,劉備夷陵之戰的損失則少有人提及。再往後,“關羽大意失荊州”成為了人們的口頭禪。劉阿斗的策劃成功了,誰說他是個傻子呢?他比我們想象的可厲害多了!

劉禪的做法得不到後人支援,關羽的名聲不僅沒有臭,反而被神化了

然而,歷史,除了要經得起當時人的評價外,還要經得起後人的評價。後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關羽,他們發現了關羽的冤屈,對於關羽的惡諡“壯繆”二字都有很大意見。

關羽都死了40年了,仍遭此人汙衊,乾隆見了破口大罵!

比如南宋的宋高宗、宋孝宗,兩人都提出了對“壯繆”二字的異議,用加字的方法來淡化此“惡諡”,分別加諡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和“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到了元朝,蒙古貴族為了向人民灌輸忠君思想,把關羽吹成了神仙。元文宗看著關羽的諡號,總覺得“壯繆”二字倒胃口,越看越義憤填膺,於是元文宗拿起筆,刪去了“壯繆”二字,改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清朝時,乾隆皇帝也對關羽的諡號不滿,乾隆比元文帝更加惱火,火氣更大,但他罵的不是劉禪,卻是《三國志》作者陳壽,說陳壽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寫史時全憑自已的私心來寫。他下了一道詔書,要求將“壯繆”改為“忠義”。全詔如下:

“關帝力扶炎漢,志節懍然,陳壽撰志,多存私見。正史存諡,猶寓譏評,曷由傳信?今者方錄四庫書,改曰忠義。”

關羽都死了40年了,仍遭此人汙衊,乾隆見了破口大罵!

足見乾隆帝對於關羽的喜愛。

當然,關羽諡號的改變,不全是因為後世皇帝們看不慣“壯謬”二字,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關羽的忠和勇,特別符合帝王們的統治需要,他們才將他神化的。

結語:劉禪賜給關羽的諡號“壯謬侯”一直以來飽受質疑,不管劉禪出於什麼目的,看得出來,他對關羽都是有意見的。可是俗話說得好,身正不怕影子斜,關羽身上“忠”和“勇”二種品格,確實太突出了,不能不讓人們喜歡他,即使是統治階級,也十分樂意將他列為宣傳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