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中醫最大的失敗

目前,中醫面臨的窘迫境況主要是:教育的失敗、研發的失敗、管理的失敗。一個偉大的行業居然集三敗於一身,可謂是一個奇蹟!現實中一系列的矛盾嚴重束縛著中醫的發展。

我們先來看看中醫、西醫的百度百科定義:

中醫:也稱漢醫,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中醫納入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學綱要。

中醫誕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期中醫理論已基本形成,之後歷代均有總結髮展。除此之外對漢字文化圈國家影響深遠,如日本醫學、韓國韓醫學、朝鮮高麗醫學、越南東醫學等都是以中醫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中醫學是古代和現代的中國學者以整體觀思想來研究人體的生理現象與病理現象的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一門以藏象生理學、經絡腧穴學作為基礎學科的醫學體系。

中醫學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透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

西醫:現代中國人所說的“西醫”,它通常是指“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體系”(即

現代醫學

)。現代西方國家的醫學體系起源於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它是近代時期的西方國家的學者在否定並且摒棄了古希臘醫學之後,以還原論觀點來研究人體的生理現象與病理現象的過程中,所發展出來的一門以解剖生理學、組織胚胎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作為基礎學科的全新的醫學體系,這一門全新的醫學體系就是現今中國人常說的“西醫”。近代和現代西醫學在近代時期的中國被稱為“新醫”,與“舊醫(中醫)”相對立。

百度百科的定義讓我們看到,兩大醫學體系的理論基礎就是不一樣的,又怎麼能單純地說中醫就不行呢,而現實中,中醫的發展卻面臨著以下幾個大難題。

1、地位雖高,卻是“空中樓閣”

幾乎歷屆領導人對中醫都有很高的評價,尤其十八大以來,國家對中醫的重視是空前的,不斷有鼓舞人心的批示見諸報端,遠遠超過了對其他醫藥部門的關心和支援。但實際上,用於中醫的經費不到西醫經費的一半,中醫的職稱評定待遇標準都低於西醫,中醫的診費、針灸費、正骨費等都大大低於西醫的檢查費、手術費。中醫可以治病卻不能賺錢,中醫醫院卻要靠西醫的檢查費、手術住院費來養活!

中醫的管理以鬆綁和幫扶為主,更需要有一支懂政策、有文化、會服務、善協調的強大的管理隊伍,調動各部門各方面加入到振興中醫的隊伍中來,只靠上層的部長協調會是遠遠不夠的。

要想實現中醫的振興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關鍵在於落實,醫教研藥的全面落實。任重道遠,困難重重,只有大刀闊斧,敢於披荊斬棘,才能迎來中醫復興的明天。

2、宣傳加強-----卻是舊習難改

儘管這些年加強了對中醫藥的宣傳,到處都在普及中醫藥知識,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但是必竟這麼多年,我們在傳統文化上的缺失太多了,再加上中醫的嚴重西化,療效下降,市場萎縮顯而易見。

現實情況是:人們患病後不論是什麼情況,到了醫院後,就被醫生指導著去做一堆的檢查,只有覺得西醫不管用,治不了時才想起去找中醫。

而且這部分人找中醫,基本都是西醫治不好的疑難雜症,是被迫才想找中醫試一試的。比如,得了癌症,絕大多數人都是先手術、化療、放療,三把刀一下來,疾病往往比以前更重了,再這樣下去必死無疑,於是才去找中醫,寄希望於中醫解決,殊不知,幾把刀手術下來,身體已經虛弱不堪,元氣大傷,大多數情況下,就算華佗在世都不管用了。

而在日本,中醫才是救命的。可以這樣說,非不得已,沒有幾個人會去找西醫治病。民間都有這樣一種意識:急性病找西醫,慢性病找中醫,得病優先找中醫的比例高達90%,也正是國民對中醫的信任,才使日本的中藥企業有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中醫藥治療各種高血壓,療效顯著,但是人們卻長期陷入誤區,寧願終身服用降壓藥,也不願嘗試中醫療法。湯一新教授分析說:“100個服用高血壓降壓藥物的人中,10年內只有1。7個人受益,98。3個人不僅加重了經濟負擔,還要承受降壓藥物副作用帶來的其他疾病的危害。”

中醫藥在治療複雜性、系統性的重大疾病也有他獨到的優勢,我身邊就有個案例,患者才34歲,被確診了肝硬化晚期,西醫已經沒有辦法了,下了病危通知書,好在患者本人不放棄,機緣巧合接觸到一家中醫研究院,才十幾天時間,各種指標就好轉了不少。其實這樣的事每天都在發生,但是多數人的認知和習慣讓他覺得得了重病如果不在醫院治療就沒救了,還會被身邊人罵,為了表面的得到,硬著頭皮掛吊瓶,做放化療,直至生命耗盡。

現在的宣傳總是不敢實事求是地把真相告訴大家,不敢理直氣壯地為中醫說幾句好話,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生怕把中醫說得太好而得罪了什麼人,結果是害了大多數患者。

3、說是尊重中醫------卻處處透露著西化

近幾年“尊重中醫自身發展規律”也不斷出現在檔案和法規中,可是在教研上的西化傾向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扼制。

名為中醫,卻不會望聞問切,越來越依賴於檢查結果,越來越多地採取輸液手術,作為中醫醫院,連反覆要求並鼓勵的中藥使用率都達不到。

中醫教育中,非中醫課程佔70%以上,出來的學生不懂陰陽五行,不會望聞問切,更談不上探究病理、開方用藥了。

中醫科研不遵循中醫理念去探索生命的規律,反而去驗證中醫哪些地方符合了西方的思維。目前一些中醫中藥標準被《美國藥典》採納,但那是由於這些標準滲透著迎合西方承認的西化因素,這些標準成了西化的標準,卻並未給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帶來多大的提升。

中藥的處境最慘,完全被置於西方管理體系之下,早就沒有了生存和發展的立足之地。

為什麼中醫就不能按自身的規律去發展?為什麼中醫總是活在西醫的陰影下?是因為中醫自身的軟弱乏力,分散落後嗎?那為什麼以前沒有這種狀況,反倒是在發展了幾十年以後才這樣?

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於人們頭腦中的越來越強的西化傾向,他們已經習慣於按西方的價值觀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按西方的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

在大多數人眼裡,只有西醫及其檢查才是科學的,只有西藥才是科學的,中醫充其量只能作為西醫的補充和附庸,他們根本不懂也不想弄懂中醫對疾病的認識,對生命的認識。

在他們眼裡,只有經過正規的教育才是合格的人才,根本不知道民間傳承的中醫,其中華文化功底、中醫經典功底,尤其是理論與臨床相結合而形成實踐水平之高,已經遠遠走在醫療水平的前面。

4、實現中醫現代化------實是西醫化

喊了這麼多年的中醫現代化,其實這是建立在“中醫落後”的扭曲認識之上的。人們總是試圖用現代化來改造中醫藥,所謂“現代化”實際上成了中醫西化的代稱,硬要把所謂的標準化、規範化塞入其中,把中醫的未來交給了西方文化,因此遭到真正中醫人的強烈不滿和抵制。

事實上,中醫的現代化要建立在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的基礎上,要建立在尊重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我們不需要現代化來改造我們的醫和藥,因為我們的醫和藥都是最優秀的,是經歷數千年億萬人檢驗過的,如果硬要現代化,那也只是改進我們的醫藥方式和手段,僅此而已。

比如現在網路上興起的大資料的研究採集應用,在把兩千多年來中醫的經典醫案、經典處方等進行梳理,輸入病症檢索系統之後,我們的醫生甚至於患者可以直接輸入病症,輸入必要的望聞問切的資訊,就可以得到自古以來中醫大家的治療方案和參考處方。這不僅可以快速地提升專家的水平,更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尋醫就醫模式,使人們的健康水平提到一個我們現在難以想象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樣的現代化的研究,首先要做出中醫是優秀的、珍貴醫學的判斷,要對這一寶貴財富、珍貴遺產有發自內心的相信、珍惜和熱愛。

再比如中藥的現代化,我們在顆粒劑上已經邁出了一小步,顆粒劑以物理方法煎煮濃縮,以光譜與原料藥的一致性作為測試標準,依傳統的處方進行調劑,完全遵循中藥自身的規律,把我們老祖宗精選出來的藥進行進一步的精加工,大大提高中草藥的利用率,降低儲存運輸成本,減輕藥工的工作強度,方便中成藥的配製,便於把藥房送到邊遠地區的百姓的家門口,誰能說這不是真正中藥的現代化?

但可惜的是,恰恰是每天現代化的調子唱得最高的人,對此橫加阻礙,真是咄咄怪事!

5、說是鬆綁------實際上卻繼續束縛

這麼多年,中醫藥被緊緊地捆住,動彈不得。

明明中醫看病不需要高精的儀器裝置,隨處可以發揮作用,為人們解除病痛,卻只限定在一個醫院出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爭了個多點執業。

明明民間傳承是中醫培養人的主要形式,卻在砍殺了十幾萬“非法行醫”人之後,經過中醫人的多方努力,才勉強開了個師承的小口。

明明幾千年來,就是靠民間開發出療效顯著的中成藥,至今卻連院內製劑的審批都不放,聽任洋中藥佔領國內市場,把國際中藥巿場拱手相讓。要知道,我們作為中醫藥的發源地,卻只佔有國際中藥市場3%的份額!我們自己的丸散膏丹使用了上千年,卻被認定為假藥,才剛剛放開三五年。那麼多老中醫,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那麼多好方子,卻不能開發,白白地隨著他們的老去而消失。

中醫注重個性化,西醫注重標準化;中醫強調辨證論治,西醫強調規範標準。兩種思維各有所長,不能厚此薄彼,互相排斥。中醫的發展,需要寬鬆的政策和法律環境,不能用西醫思維捆住中醫的手腳。

但是現在捆綁中醫藥的繩索太多了,雖說在一根一根地放鬆、解開,但是離真正放開手腳還差得很遠,扣在中醫頭上的不科學、不正規、不標準,就是他們時時掛在嘴邊的藉口,隨隨便便就可以找出一條毛病來,隨隨便便就可以制定一些規矩來,毫不費力地把中醫置於死地。

四十多年改革的歷程,正是放開了全國人民的手腳,才有了今天的大發展,儘管期間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卻是無可爭議地帶來了祖國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這樣的經驗為什麼不能用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上?

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積貧積弱,上百年的戰爭,讓創傷成為人們的主題,而西醫在快速治療創傷、資料檢查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所以一直以來,人們就形成了有病就去醫院的習慣。但是時過境遷,40多年改革開放後現在的中國,早已經擺脫積貧積弱的時代,進入小康社會的我們,絕大多數人得病時一般都是複雜的、系統性的慢性病,而這方面,中醫有著先天的巨大優勢。

振興國粹,強我中華!對此,你知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