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都4k屏了 為什麼膝上型電腦螢幕還是1080P

相信有不少使用者和筆者一樣有所疑惑“為什麼膝上型電腦螢幕還停留在1080P?”,80後和90後肯定深有體會。

在筆者大學期間買的第一臺電腦還是1366×768螢幕,那個時候5000左右的價位基本都是這種屏。畢業後,大概四五年前因為工作需要便換了一臺1920×1080螢幕的電腦,對比之前的舊電腦體驗上差別巨大。現在,筆者想更換一臺2k以上螢幕的筆記本,在各個電商平臺搜尋相關產品發現五千這個價位2k膝上型電腦寥寥無幾。

除了華為MateBook13、MateBook14就只剩下聯想小新Pro,而PC大廠惠普、戴爾、華碩、宏碁等都沒有相關產品可供選擇。如果想要更好的螢幕體驗,又不滿意MateBook或小新Pro的品牌或是配置,那麼你只能花上萬塊去購買一臺2k膝上型電腦,如果是土豪那麼隨意,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這個價位還是比較高的。

這也就是今天主要討論的話題,為什麼膝上型電腦螢幕普遍還是1080P。反觀智慧手機市場,2008年第一臺安卓智慧手機HTC T-Mobile G1誕生,它的螢幕解析度是320×480,隨後陸續出現640×480,960×540,1280×720,1920×1080(2013年開始採用),2560×1440(2015年,vivo釋出全球首款2k螢幕手機vivo Xplay3S),4096×2160(2019年,索尼釋出全球第一款4k螢幕手機Xperia 1)。

螢幕解析度越高,畫素點就會越多,從而我們所看到的圖片細節也會越豐富,清晰度也會越高。例如4K解析度螢幕共有8294400個畫素點,相較於1080P(2073600個畫素點)足足提升了3倍。那麼這些PC廠商為什麼“不思進取”?

總結筆記本還普遍停留在1080P的幾個主要原因:

1、人眼能夠看到的螢幕顆粒感是有極限的

談到螢幕解析度,不得不提到PPI(Pixels Per Inch縮寫,表示的是每英寸對角線上所擁有的畫素(pixel)數目)。當手機螢幕達到一定的PPI數值時,人眼就無法分辨出顆粒感了。PPI計算公式:PPI=√(X^2+Y^2)/ Z (X:長度畫素數;Y:寬度畫素數;Z:螢幕大小)。

以IPhone11為例,1792×828解析度,6。1英寸螢幕,計算如下圖:

手機都4k屏了 為什麼膝上型電腦螢幕還是1080P

PPI計算

那麼人眼極限的PPI值究竟是多少?按照2010年前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iPhone 4釋出會上對視網膜技術的介紹:“當你所拿的東西距離你10-12英寸(約25-30釐米)時,它的解析度只要達到300ppi這個‘神奇數字’(每英寸300個畫素點)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畫素點了。”。

雖然目前1080P筆記本遠沒有達到300PPI,但對於大多數使用者日常使用已經足夠了。

2、效能和續航問題

手機都4k屏了 為什麼膝上型電腦螢幕還是1080P

筆記本辦公

高解析度需要更高的顯示卡才能驅動,很明顯4k螢幕需要比1080P螢幕渲染更多的畫素點,而且耗電量也會增加。如果筆記本的電池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膝上型電腦移動辦公將會被限制,高解析度只會加速電量消耗。

3、成本問題

手機都4k屏了 為什麼膝上型電腦螢幕還是1080P

CPU

膝上型電腦成本需要嚴格控制,比如核心部件CPU基本被因特爾壟斷,可供的選擇並不多,廠商在權衡之後自然會選擇一條利潤最大化生產線,能省則省,否則價格也不允許它打入一般消費者市場。

4、軟體問題

手機都4k屏了 為什麼膝上型電腦螢幕還是1080P

windows10

在win10之前並沒有做好高分屏的適配最佳化,尤其是一些老舊軟體長期不更新不對高分屏進行適配,導致體驗非常差。比如高解析度下,某些軟體字型非常小,圖示模糊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