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動脈瘤是否穩定,是一個關鍵問題

顱內動脈瘤是否穩定,是一個關鍵問題?

答案是

肯定

的。

顱內動脈瘤是否穩定,是一個關鍵問題

上醫治未病

一、大量的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為隱性存在。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UIA)發生率為7%,在人群中發生率非常高。

同時大多數並無症狀,呈隱性存在。只有少數人因為有神經系統症狀做檢查才被發現,大量的並不為人所知。這些隱性存在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發生者是否安全呢?

其實這些隱性存在UIA患者,有巨大風險。雖然整體年破裂率只有1-2%,但風險很大。因為一旦破裂,非死即殘,33%的死亡率,33%的致殘率,只有33%的幸運者完全痊癒。現實中更多的患者是因為破裂,出現腦出血,在追因檢查中才被發現。當週圍朋友,突然出現動脈瘤破裂,而未被挽救或出現殘疾時,人們不由發出感嘆,要是早發現就好了。。。。

因此問題的焦點轉變為:這些隱性存在UIA患者有多大可能產生症狀,發生破裂?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是否穩定?

顱內動脈瘤是否穩定,是一個關鍵問題

中國顱內動脈瘤的高患病率和高破裂率

二、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穩定性,具體含義是什麼?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有三個結局:

其一為破裂

,就是動脈瘤破裂出血,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

其二為生長

,就是動脈瘤在連續觀察中發生動脈瘤大小上的明顯變化,或形態上明顯改變,具體說就是動脈瘤形態上一個方向上增長超過1mm,或二個垂直方向上各增長超過0。5mm,形態上由規則轉為不規則;

其三為穩定

,無破裂,無生長。

相較穩定而言,破裂與生長均為不穩定。

穩定

意味著,動脈瘤風險較低較小,它不會造成壓迫症狀,也不會破裂造成致命性、災難性後果。而

不穩定

意味著,動脈瘤風險較高較大,它會造成壓迫症狀,有神經功能障礙,甚至會破裂造成致命性、災難性後果。生長者,往往意味著後期會出現症狀,同時最後的不歸之路就是破裂。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穩定與不穩定,相互對立而存在。

三、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是否穩定,是動脈瘤管理的重要依據

檢查發現得了顱內動脈瘤後,應該如何辦,需要注意什麼?對於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處理,是保守觀察,還是積極干預?

目前對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沒有相應的藥物治療,除了觀察外,就是手術,手術干預包括外科夾閉動脈瘤或介入栓塞。觀察有風險,但手術也有風險。

如何平衡風險?如何選擇最優方案?我們決定處理方式的依據主要是風險收益比:

1、風險:

a。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自然風險,也就是這個疾病是否穩定,自然破裂風險和生長風險有多大?在未來的生活中它發生不穩定,或者破裂,或破裂之後出現生命危險與神經功能缺損的風險有多大?累積風險多大?

b。手術干預的風險有多大,手術中發生一般併發症風險有多大?嚴重併發症風險有多大? 哪種干預方式的風險更小?(以上兩過程中風險需累加)

2、收益:

手術干預的收益有多大?這種收益能持續多久?哪種干預方式的效果更好?

在抉擇時,當手術干預獲益大於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和疾病自然風險時(

收益﹥風險

),採取手術;

反之,如果手術干預的獲益小於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和疾病自然風險時(

收益﹤風險

),採取保守觀察。

疾病自然風險是客觀的,但是隱藏的,有些規律人們認識不足,但人們對其認識逐漸在加深;手術干預風險受影響因素較多,包括患者身體狀態和動脈瘤疾病本身的個體性,還有醫院硬體條件的支援度和術者的經驗多少及對合理方案的最優選擇。因此在做最後決定時,完全是個體化的,醫生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基於自己的經驗做出的最優判斷。

現實的情況,面對同一例患者,不同的醫生可能有不同的觀點,甚至會明顯不一致。

關鍵問題:

是否能夠精準地判斷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穩定性成為關鍵問題。

顱內動脈瘤是否穩定,是一個關鍵問題

PHASES破裂風險量表

顱內動脈瘤是否穩定,是一個關鍵問題

ELAPSS生長風險量表

四、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穩定性評估有據可循

未破裂顱內動脈瘤的穩定性評估,靠譜嗎?

對於疾病的未來風險,能做到準確預測嗎?它是基於什麼?

首先,這個回答是肯定的,靠譜。其核心是基於資料,以及資料分析。

目前顱內動脈瘤的穩定性分析,有兩類研究方式。

其一是縱向研究

,主要是基於長期、大量的、連續觀察性資料,對未破裂顱內動脈瘤患者,沒有采用干預措施時,做連續的觀察,1年、2年、5年甚至有10年和終生的觀察,一旦破裂或生長或失訪就停止觀察,作為最後的結果;

其二是橫斷面研究

,基於一個時間段收集的全部動脈瘤患者資料(包括破裂與未破裂),同時收集患者的臨床特徵(年齡、性別、疾病史)、動脈瘤形態學特徵、血流動力學特徵和動脈瘤血管壁的影像特徵;

最後綜合分析資料,得出穩定性相關的正負因子,最後得出一些簡易量表(如PHASES、ELAPSS量表),或者一些演算法和模型(IARS、RRS、人工智慧模型)來做綜合判斷。

整體上,基於大量真實資料分析的這些量表與模型是可以做到相對準確的穩定性評估。

這個預測與評估,有科學依據,它是基於資料與模型而做出的精準判斷。

——————————————

作者介紹:

盧旺盛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強聯智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醫學專家

北京天壇普華醫院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