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不該忘卻的回憶

昨夜·北京·雨

不知道是因為蚊子的吟唱,還是窗外稀疏的雨滴,半夜、醒來。

那段不該忘卻的回憶

雨夜·凌晨

莫名其妙的睡意全無,看看時間凌晨兩點,經驗告訴我,企圖直接繼續睡覺是徒勞的。輕輕起來,摸索著開啟冰箱,拿到一聽涼涼的啤酒,才覺得夏日的凌晨也可以是涼爽的。

柔和的燈光下,無聊地攤開很久以前的日記本。感謝前些日子的搬家,重新整理出來存放了多年的物件。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用筆安靜地寫過東西了,一頁一頁地翻閱,估計是因為時間有些久遠,彷彿這些文字所載的人或事兒,都跟自己沒什麼關係,而這些跳動的字眼卻能喚醒那段不該忘卻的回憶。

那段不該忘卻的回憶

杯酒·夜讀

1997年,已經24年了嗎?那時候,還在中學裡“苦讀”。在縣城裡上一中,學校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每週只有週六下午,半天的時間可以離開校園出去“放風”,晚自習前必須得回到教室。一個月才能夠有一個休息的週末,可以回到離縣城四十多里的家裡,補充下個月的“儲備”——錢、衣物,還有一種叫“糧票”的東西,是需要拿錢買,或者直接用糧食兌換的。

那段不該忘卻的回憶

90年代,高中籃球場

現在想想都感覺是上世紀的事情,哦,忘了還真是上個世紀了。許許多多的畫面,清晰而模糊,配合這認真卻陌生的文字。。。 。。。突然不知道該怎樣表達這種感覺。曾經聽到過一種說法,就是物質基礎決定精神內容,演義到人的成長,幾十年過去,你已經不再是原來的自己。因為新陳代謝的原因,你身體內各部位的組成元素已經更迭了無數次,那麼“硬體”的更新勢必影響你記憶的結構,主要是影響記憶的層次和理解力。不清楚這種論調有沒有科學依據,只是當記憶模糊的時候,權當成藉故推脫的一個理由吧。

記得當時馬上要香港迴歸了,這個最初從歷史書上獲取的時間點:1997年7月1日,突然要變成自己經歷的一個節點,想想都覺得很興奮的事情。當時,在學校那個小圈子裡,也算是“小有名氣”的“詩人”,跟頭條受邀回答問題的機制一樣。很榮幸被校刊“邀請”,在新一期的迴歸特刊上,寫一首關於香港迴歸題材的詩詞。

那段不該忘卻的回憶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

當時,接到這個“政治任務”,那是相當興奮和榮幸的,感覺自己這就算是參與到重大的“歷史事件”中了,能不能在青史留名不知道,先在校刊這期特刊上留個名也挺好。甚至,“虛偽”的第一次沒使用那些亂七八糟的筆名,鄭重其事地寫上了自己的真實姓名——要留個筆名,不是給讀者探索事件背後的真相增加不必要的難度嗎。

百年滄桑話香港,

一世漂泊恨長長。

昔日棄兒忍離母,

今朝遊子復還鄉。

可憐山河同華夏,

多情兒女共炎黃。

億萬興發笑洗淚,

奈何親情滿香江。

看看日曆,再過一週時間,也就是香港迴歸24週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臨前,鬼使神差地又翻到這篇舊日的詩作,也許真的是冥冥之中有著一種力量在牽引著,去回味那段不該忘卻的回憶。

1997年的7月1日,香港在迴歸,我在高中校園裡,你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