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新海誠此次的作品無論是口碑上還是票房上都讓他成為了全世界的焦點,當然此前一路走來也是譭譽參半,其中一部分看不上新海誠的人大抵是因為聽聞了其名號而趕在新作前回溯其以前作品的人,也大概是這一部分人給他扣上了“日本郭敬明”的帽子。這一點和自《你的名字。》爆紅之後關於“他會不會是下一個宮崎駿”的討論一樣顯得有些莫名其妙。追根到底對於兩個話題否定性的回答都源自於一個答案——對於情感的敏感度。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句因王家衛而被眾人熟知的金句如今重回人們的視野,不少人發現這句話是形容這部在全世界範圍都大受歡迎的新海誠最新力作《你的名字。》最恰當的一句,其實這也絕非巧合,新海誠的動畫電影此前在文藝青年群體中被奉為神作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和在對情感的處理上有著神似王家衛的地方,敘事手法的為人詬病並不是關鍵所在,而是在於表現這種情感的方法。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唾棄郭敬明的每一部作品幾乎成為了行為準則的文藝青年們沒有以同樣的方式來對這位“日本郭敬明”批判一番呢?這裡完全沒有“外國的和尚好唸經”這樣道理存在的餘地。相比較浸泡在瓊漿玉液中不食人間煙火的無病呻吟(你懂的),新海誠一直走在另一個極端,將眼光和心靈深深地紮根在日本普通人生活的土壤裡,攫取的是現實主義的情,表現的是浪漫主義的美。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如果把新海誠的作品串聯起來就不難發現量變產生質變的演化過程,他此次的成功絕非出於偶然的嘗試或是大膽的突破,而是以不斷積累的經驗鑄造而成。儘管在《星之聲》中涉及了科幻與時間等元素,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染指過魔幻,在《言葉之庭》中聚焦了師生,但不論是怎樣的外殼,最後終歸會落回到細膩的情感與遺憾中淡淡的苦澀上。他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的說道根本不會成為下一個宮崎駿,倒不是因為水平等問題,而是在取材方向上就註定了兩者沒有可比性,相比較宮崎駿在跨越性極強的大題材中探討大問題的深度,新海誠更善於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細膩情感,在靜如止水的湖面上的每一次細微波瀾都是他創作的源泉。

這同樣體現在他“桌布狂魔”的特點上,你有看到過哪一部電影上映前會以此為主題出現一款濾鏡嗎?這就是新海誠,《你的名字。》同樣延續了畫面上的無懈可擊,當流星劃過夜空的那一刻,我似乎已經感覺到了那拂過面龐的晚風,吹動著對於眼前所見之景的嚮往,僅僅這一個畫面就已經可以撥動那根久未作響的心絃,這大概是二次元在觀感上未來不短一段時間中的天花板了。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而最為考究的一點是畫面的來源,新海誠動畫中的場景大多來自於現實,你可以一一找到對應,這甚至也成為了電影相關的一大樂趣。但巧妙的一點就是它無限度的逼近現實並不是為了復刻現實,他沒有任何試圖打通次元壁的慾望,而是透過影子建構心靈的橋樑。那些真實的城市被附上了最動人的外衣,清新中夾雜著一絲朦朧,那種獨特的光鮮是現實中所沒有的,那是一個為了呼應情感表達而鑄造的夢幻世界,與情感上的細膩處理相呼應,是一種建構在寫實之上的浪漫主義。這也讓觀看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多了一層最純粹的感官歡愉,畫面本身成為了一種享受。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不需要成為“第二個宮崎駿”,把這個稱號交給細田守都比這個要靠譜得多,新海誠的每一個特點融合在一起都使他成為了無法被複制的那一個。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日語:思ひつつ寢ればや人の見えつらむ夢と知りせば覚めざらましを)

上面這句是新海誠在創作《你的名字。》時的靈感之一,與一開始王家衛的那句相比少了一絲禪意,多了一份執著,冥冥之中皆有因果,你我是融化在命運中的深情。影片讓生活在鄉下小鎮的少女宮水三葉與住在東京的少年立花瀧互換了身體,間歇性的交換人生,這種故事設定已然算不上天馬行空,其中不乏借鑑的意味,但對於細節的雕琢與不錯的節奏的把握還是富有樂趣的將觀眾再次帶入這個設定。尤其是新海誠居然加入了喜劇元素,“摸胸”和三葉的小妹妹有效地營造了輕鬆的氣氛,這也可以被視為那個從不會逗笑的新海誠作品進一步成熟的標誌之一。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那個被公認的“不會敘事”的新海誠終於在玩兒轉短片之後找到了合適的方法,雖然《你的名字。》在結構上依舊被幾次主題曲的闖入搞得格局分明,但突破了較為單一視角的刻畫,新海誠對於多個人物與多維情感塑造以及視角切換與時空安排都顯得更為富有經驗。一開始的輕鬆明快讓大家迅速進入了這個看似平凡卻又略顯夢幻的世界中,感受兩位人物的生活狀態。而當懸念來臨,兩個人的命運開始更為緊密的交織在一起時,新海誠最擅長的風格又讓陰雲遮住了陽光,但拋開結局,明顯感受到新海誠在處理每一個情感關鍵點的時候都在極力的剋制,避免“大高潮”的存在,隆隆作響的蒼穹沒有期待中的疾風驟雨,而是退散後繁星閃爍中的心曠神怡,那句該說出的話如鯁在喉。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拋開所有的外衣,《你的名字。》仍然是對愛情的一次探求,若宮崎駿所探求的是寰宇間之大愛,新海誠便是注目於人世間的愛情。所以新海誠自己也說宮崎駿的電影適合所有人,而他的大概只有那些少男少女們會真正理解吧。確實一個人所處的境況與所持的心態在對影片的理解中會產生不小的影響,若你不再相信愛情,那麼《你的名字。》也許只是又一部妄想狂的自說自話,如你不相信命運,《你的名字。》也難逃不知所云之厄運,若二者皆信,便是一段跨越時空的交流。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有幾個人不希望自己的愛情刻骨銘心,又有多少人的烈火經受住了歲月的煎熬,那些熾烈終歸會訴諸平淡直至冷卻成霜,最細微的情與最廣闊的宇宙,最捉摸不定的精靈與秩序嚴明的黑暗森林,都會走向同樣的結局。唯有置身於愛情中的人才能看到心中壯麗的景象,彷彿每一次彗星的劃過都在見證著你們的關聯,而過後又會自持高明的譏諷過往的年少無知,說那“冥冥之中”只是一席妄語。但茫茫人海之中你我擦肩而過不提幾世因緣,人來到世上本身就是奇蹟,更何況相遇呢,這就是看似虛無縹緲卻又無時無刻都在縈繞的命運之音呀。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察覺到命運的存在是這部電影最具有啟迪意味的部分。人類的戲劇不論是怎樣的形式都試圖將愛情純粹化,在極端的環境下去看待最誠摯的感情,將其塑造成理想化的狀態,這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大風大浪,生死決別,平淡似乎是忙碌生活中對於感情最寫實最普遍的代名詞。這大概是《你的名字》能夠超越國界與文化鴻溝的原因吧,日趨同質化的現代生活讓寂寞與孤獨也擁有了相同的正規化,終日忙碌卻找不到意義,人山人海卻遇不到牽掛,正因如此,一份愛情才更顯得彌足珍貴,畢竟那些能駕馭遠大目標的人實乃鳳毛麟角,我又如此能理解人為了不透露內心的孤獨會下多大的力氣扯多大的謊,對外人,更是對自己。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產靈”是流水般的時間,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人的命運便如那繩結一般,扭曲,纏繞,還原再連線,兩個人的相遇是兩段人生與所牽之一切的交匯之處,日落黃昏兩人跨越時空的相遇用改寫歷史的執著詮釋了一句簡單告白所承受的重量。新海誠在《你的名字。》中加入了大量的伏筆,增加了敘事的豐富程度,儘管也仍存在著“兩人怎麼突然就喜歡上對方了”與“怎麼就突然說服爸爸了”這種邏輯欠缺,但在情感表達上真的達到了新高度。而且在立花瀧喝下口嚼酒開始最後的穿越時,對於“產靈”的視覺化表達非常具有哲學思考,命運,災難,愛情,生命,這些無法給出定論的宏偉命題在短短的幾秒之內被新海誠巧妙的串聯在了一起。但總而言之,依舊是讓人去思考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有所寄託,給那種茫然與無所適從指出一個方向,與其在糾結中原地踏步,不如大膽向前吧。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新海誠對於結局的處理與創作理念都指向了這種思考。新海誠在談及創作理念時說道:“3·11大地震後,很多日本人想法改變了,自己處在災難的中心,不知明天住的地方會不會就消失了,自己也會消亡”。立花瀧在面試時說出的話正是新海誠想要表達的,如果明天東京就不見了呢?至少在人們的回憶中它會是溫暖的。這句話丟擲了問題,也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正是因為未來的不可預料,才更應該努力活好當下。新海誠此前一直對悲劇情有獨鍾,但這一次令人驚喜的是在擦肩而過後不是又一次遺憾,而是兩人的努力改變了命運的走向,勇敢的面對了內心與對方。

“人類在最後都放不下的是名為希望的疾病”

是啊,這才是人類啊。

你的名字:相遇即奇蹟

PS

-1。日本本土電影票房排行榜前三位分別是《千與千尋》、《你的名字》與《哈爾的移動城堡》…如果要說有什麼共同點的話…配音陣容里居然都有神木隆之介!?他在片中給男主角立花瀧配音,技術確實高超。在身體互換後,用聲音表現出兩位角色的差異,相當到位。

PS-2。各種歌曲真心好聽啊!1。前前前世2。 なんでもないや 3。 スパークル 4。 夢燈籠

PS-3。請仔細看一下《你的名字。》中日本本土文化與故事的結合方式,相比較技術,這才是我們該學的不是嗎???

PS-4。為什麼片名結尾有個句號?故事因“你的名字”而起,也終於“你的名字”,前後呼應善始善終,句號大概也對應著這個完整的結局吧。

PS-5。(花絮):剛看完《你的名字》回來,站在教學樓西邊的草叢旁打電話,一個女孩子從遠處一邊打招呼一邊跑了過來,我一臉懵逼的看著她,她還是沒認出來,我問她是不是認錯人了才一臉尷尬的走開…喂…請不要剛看完電影就給我來這種情節好嗎哈哈哈???!!!…wait…2019年會有彗星???

本文轉載編輯自動漫星空,僅為宣傳推廣之用,另外樓主也看了不止一遍,看一次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