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買上一根“武康大樓”同款雪糕,與武康大樓來張同框照片,就在這樣的標配打卡模式在朋友圈“氾濫”之時,對武康路最“懂經”的小夥伴們表示不服,禁不住想大聲喊出:“武康路不只有武康大樓!”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1183米長的武康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快步疾走也許十來分鐘就能走完了,漫遊細品,沒個半天還真看不完。

特別是最近來武康路的人會發現,這條“最上海”的街道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她的變化也許源於街口百年老公寓樓下的小甜品店,又或許是老電器行華麗轉身為潮牌店,亦或許是街對面的服裝尾單店,變身成了“國風咖啡”館……

(一)

在上海大排長龍買鮮肉月餅是“很上海”的一道街景,但是為了一杯叫“拎得清”的冰鎮咖啡而長龍不斷倒是件新鮮事兒。

“沒想到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會有那麼多人到店裡,有幾天出於防疫的考慮,只得在店門口拉起了軟隔離欄,採取限流措施……”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寶尼,武康路286號LOOKNOW的女主人,話語輕柔,上海乖小囡嗲嗲的尾音裡又透著幾分幹練,“老早這裡是一家開了幾十年的電器行,因為在附近工作的緣故,常常路過這裡,偶然得知這裡出讓店面……”

從萌生開店的念頭,到裝修,80後的寶尼決策果斷,曾從事城市規劃的職業敏感度令她意識到,老店新開,勢必要玩出點新花樣來。

“是買手店,還是咖啡店?”500平米的店鋪上下三層,接過問題的寶尼甜甜一笑,“確實有點難以定義LOOKNOW,在喜歡買買買的小姑娘看來這是家很潮的買手店,歐美風,日韓風的鞋子、包包、衣服都能在這裡找到,而對於走累了,想要找處歇腳地的人來說,這裡又是家咖啡、飲品店。”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幾張矮腳桌椅,枯木質感的地面,大面積落地窗讓坐在屋內的客人抬頭便能見綠,“武康路很美,但有個不足之處,鮮見口袋公園和可供遊人歇腳的綠地,於是和設計師一合計,要不在店裡闢處一隅,打造一個室內樹蔭下的轉角空間。”

於是巧用屋子的三角臨街區域,一樓呈以屋角休憩區,二樓三角小露臺給了設計師和寶尼很大的想象空間,“露臺很小,也就兩三個平方,放一張桌子已轉不開身,可是當頭的梧桐樹卻應了自己一直夢想著坐於武康路梧桐樹下‘蔭頭裡’,看著街景,喝著咖啡的想法。”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透明玻璃圍邊,三角形格局又好似泰坦尼克號的船頭,好多情侶來此與設計師產生共鳴,女伴張開雙臂,男友從其身後與之相擁,露絲與傑克的既視感,很快這個轉角三角陽臺就成了LOOKNOW的活招牌。

“這裡還不是我們店最美的露臺,武康路的老房子裡其實有不少屋頂露臺,來,跟我走……”跟著寶尼繞行至一處樓梯,直上三樓,推門而出,兩排紅色屋頂映入眼簾,兩處三角平臺上三三兩兩地擺放著紅、白桌椅,屋角牆頭的花兒開得正豔……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下定決心拿下這個店鋪,其實就是因為這片屋頂平臺。”大人在老房子的屋頂忙著晾曬衣服,小孩在屋頂平臺上做作業,這是很多年前,住在老房子裡的上海人的集體回憶。

伸出手,頭頂的梧桐樹葉觸手可及,坐於紅色屋頂,撫摸著被太陽曬得滾燙的瓦片,“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耳畔好似響起了兒時做錯壞事,媽媽常常掛於嘴邊的這句口頭禪……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屋頂花園空間有限,出於安全考慮,實行預約制。”正說著,店鋪小哥送來一杯咖色冰飲——“拎得清”。

“上海小囡開店肯定是要擺足‘噱頭’的,端起‘拎得清’,喝上一口,告誡自己,要做一個路道正,凡事‘拎得清’的人……”聽著寶尼嗲嗲的尾音,心中不免暗自點贊。

(二)

與寶尼的LOOKNOW幾乎隔街相望的 gathering集雅咖啡(武康路137號),今年2月開業,與一線奢侈品牌合作的快閃店很快令其成了一家網紅店。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短時的“起蓬頭”,為新店造勢,在店主蘇良看來是個好開端,“接下來要讓店鋪熱度不減,就得靠品質說話了。”

蘇良口中的“品質”,某種程度上,用上海人常說的“有腔調”似乎更貼合一些。

蓬鬆的捲髮,潮牌框架眼鏡,看似簡單的衣著,配以氣場暗合的銀飾品,眼前的這位70後上海大叔,細微處的丁點講究,都透著隱約的精緻感。

這種隱約的精緻感,也成了集雅咖啡給人的總體調性。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將牆體開啟,大開面臨街吧檯,成了店鋪裡最受歡迎的地方。桌椅、板凳、木板……不少是從老村落裡淘來的,經由設計師改良,擺於店中,與牆上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仿製)相得益彰,原來蘇良依遵的是北宋的極簡風,“希望我的咖啡館能成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一個視窗。”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牆上的字畫,桌上的茶具、瓶瓶罐罐大多源於中國八大美院和相關藝術類專業院校的青年手作人。

“他們對於當代受眾審美有著天然敏銳度,於是在中國傳統瓷器的基礎上,他們研究新的釉面,拉出不規則美感的胚體,而在燒製上,他們中有些又會執念於柴燒給予器皿獨到的光澤感……博採眾長而又承襲著傳統工藝精髓,成品很美,價格又不貴,青花、釉裡紅、粉彩在我們這裡到手的門檻大為降低,讓更多人能用得起這些美物,於我而言,何其美哉!”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咖啡館本身也是一個極具實用主義,借力中國古建樓閣穿堂手法的藝術品,特別是屋後依據長形三角設計的中式庭院,讓客人同樣在此能覓得一處在梧桐樹下,與三五好友暢談慢敘,共度午後愜意時光的地方。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不苦,反倒有著淺淺的回甘味,這裡的咖啡很好喝!”

每每聽著這樣的評價,蘇良會說,這也是一種“腔調”。

“特別選用了我們中國的咖啡豆,來自雲南。”雲南的小粒咖啡早已是很多國際咖啡品牌的“御用”豆,可讓蘇良感到很遺憾的是,雲南咖啡名氣遠沒海外傳統咖啡名豆響亮,一直是咖啡界的“貼牌”原料豆,“請國內最好的咖啡烘培師,拼配最適合中國人口感的咖啡,為雲南咖啡帶貨。”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三)

位於武康路374號的Rosa Gallica幾乎成了每位到訪武康路者必入的一家店。

“精緻的綠廊,繁茂的花草,太美了!”很多Rosa Gallica的常客,從最初在此定期買花,到逐漸與店主黃秋萍熟識,再到跟著學習插花,調製香薰……這個小小玻璃花房,已經成了她們假日消磨時光的好去處。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身材嬌小的黃秋萍,來自福建南平。2007年,來到Rosa Gallica當學徒,跟著荷蘭人老闆一點點步入了花藝之門。

“老闆人很好,轉讓店鋪時,容我分期付款,5萬元,現在看來不是很大一筆錢,但那時候對於我來說可是筆鉅款。”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黃秋萍接手花店後,一如她最愛的洋牡丹那樣,飽滿的熱情賦予工作,燦爛的笑容給予客人。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花店往來的客人如流水,店裡四季品種繁多的花草和好人緣的黃秋萍成了很多客人一來再來的理由,“以誠待人,總會有意外收穫。”

於是,在不經意間,很多國際一線時尚品牌釋出會、日常用花的鮮花大單紛至沓來,“直至送貨上門,才會恍然發覺,給你下單的那個人,就是前幾天向你討教如何能讓玫瑰花期變得長些的那個人……”

武康路是黃秋萍事業開始的地方,花店裡的客人也在這仙氣宜人的花草叢中感受了美好,收穫了“以花結友”帶來的那份意外之喜……

(四)

寶尼、蘇良、黃秋萍……他們一如過去在這條街上來來往往的過客一樣,有的因為在此安家,有的因為在此開店謀生,有的則因為結交了志同道合的友人,成了武康人。

武康路391弄1號,一棟建於1916年的磚木結構假四層西班牙式小樓。淺黃色牆面,綠色木頭窗框,與武康路上眾多的豪宅大院相比,這棟公寓樓很不起眼,很容易抬腳就忽略而過。

“大明星周璇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曾在這裡的二樓小公寓裡住了幾年。當時的周旋息影一年半後復出,先後拍了《漁家女》《紅樓夢》《鳳凰于飛》……”

三十出頭的單翔翔熟悉武康路上每一棟老房子裡的故事,供職武康路旅遊諮詢中心十多年,領著天南海北客人行走武康路,閱讀建築的經歷,讓這位生長在黃浦區的小夥成了最懂武康路的人。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密丹公寓

跟著單翔翔的腳步,走過陳丹燕書中提到的那個令人浮想聯翩的“羅密歐陽臺”,路過文學巨匠巴金的故居,來到武康路115號的密丹公寓,這座矗立在武康路和湖南路路口的公寓佔地僅93平方米,是一座狹長三角形公寓樓,“正面望去,左右兩個三角立面裝飾,好似大象的的象牙,因此也有人稱之為‘大象屋’。”

“年輕時的孫道臨曾在此居住,具體是哪一間還有待考證。”單翔翔說到。

武康路不只有梧桐樹和老洋房,這還是一條充滿著煙火氣的街道。

中午時分,窗戶裡飄出的炒菜香,人行道上停放著的老腳踏車,小門面的菸紙店……老房子裡的家長裡短依舊延續著。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柯靈故居

老房子裡格局是怎樣的?房子裡的人又過著怎樣的日子?來到復興西路路口,小走幾步,步入一棟西班牙式公寓樓,在柯靈故居里或許能感知一二。

1959年至2000年,柯靈與夫人陳國容在這棟公寓樓的203室居住了近半個世紀。

故居於2016年對外開放,廚房裡老煤氣灶、燒水壺、碗櫥,還有老式淨水器、窗臺上的醬油瓶……“這個大蒸鍋跟我外婆家的一模一樣。”有多少人在這鍋碗瓢盆間,想起了外婆的紅燒肉?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一旁的小間,雙開門冰箱、微波爐,小方桌……早中晚,一日三餐,依窗而坐,窗外風景獨好。

還有客廳、臥室、書房,老上海精緻的生活細節隨處可見,特別是衛生間裡的海鷗牌洗頭膏、硫黃皂、肥皂盒……勾起滿滿的回憶殺。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屋頂露臺、房後小院、玻璃花房......開啟建築“第二立面”,秀出武康路“主客共享”之道

(五)

梧桐掩映下老房子裡有著說不盡的故事,他們有的依舊延續著原有的居住功能,迎來送往一批批的住客,有的則在城市更新中變換了角色,成為了雅緻的賓館、熱帶雨林風的餐廳、小而美的甜品店、咖啡館、買手店……

武康路是一道不容錯過的城市風景,老公寓樓裡的住戶、潮牌店裡主理人、來往的遊客既是這道景裡的人,也是景外的過客,他們在這裡留下的生活軌跡和造訪足跡如同一塊塊拼圖,拼湊起武康路“主客共享”的寫實表達。

看一座城,從讀懂一棟建築走起,“建築可閱讀”這一上海精心打造的城市強IP正以勢如破竹之勢,引領“走讀”上海新風尚,讓市民和遊客在慢遊中細品上海獨特的人文魅力。

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將與上海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走讀上海——《週末來打卡》音影片同步直播特別節目”。

節目將跟隨滬上廣播名主持行走浦江河岸、漫步蘇州河畔、探秘梧桐深處、打卡五個新城......以微遊的方式推介多條值得用腳步丈量的線路。讓大家用最直觀的方式,在行走中感知上海的城市溫度,發現上海是一座處處都能遇見驚喜的城市。

-本文完-

版權宣告:轉載前請聯絡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