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要上天了? 是的,它上雲了

EDA要上天了? 是的,它上雲了

最近,參加三家EDA公司的培訓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在將EDA上雲。可以說,上雲,已經是業內共識,是趨勢了。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為什麼EDA公司對EDA上雲這麼熱衷。

其實很簡單。當工藝越來越先進,規模越來越大,對於伺服器的需求也比以前大了很多。新的工藝導致在PV所需要的算力越來越大。更低的電壓,則需要更多的corner來確保時序。規模的增大,將對於從設計,到綜合,PR, Signoff等各個階段所需要的cpu和記憶體要求越來越高。

在晶片專案的早期以及中期,伺服器資源可能還算可控。一旦到了專案後期,全晶片的前仿,後仿,PV,時序修復等計算資源消耗的大戶都開始火力全開,即使再多的計算資源也捉襟見肘。伺服器在這個階段則需要經歷極限壓力的考驗,因此,在越關鍵的時期,伺服器又最容易宕機。

解決這些問題,只能是增加硬體資源。但是,即使是大型晶片設計公司,投入了巨量的資金在伺服器建設,這個問題也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IC專案的計算資源需求具有波動性大的特點。在早期階段,太多的伺服器可能並不需要,但是到專案後期,伺服器又明顯不足,先進工藝的大型專案中,僅僅PV可能就需要數以百計的CPU。這對於晶片設計公司來說,如何平衡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而云伺服器的特點,按時收費,按需收費。資源可以根據需要隨時調整。這個特點對於解決IC設計中伺服器資源問題來說,簡直完美。

因此,先知先覺的人就預見到了EDA上雲的趨勢,很早就開始了大量的工作。

對於EDA上雲,人們的顧慮可能是資料的安全性。這個方面,大型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華為就有自己的華為雲,平頭哥則可以使用阿里雲,騰訊使用騰訊雲,百度也有百度雲,紫光展銳有紫光雲。在自己的雲端,資料當然安全可控。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美國企業可能就更多地使用亞馬遜雲,而中國企業則使用中國的各家雲伺服器提供商。

人們關心的license伺服器的安全,其實很容易解決,license伺服器可以在雲端,你也可以直接放在本地。

那麼本地伺服器是不是就可以退休了?個人認為,保持一個能滿足日常所需的較小規模的伺服器可能更為合適。而在需要的時候,增加雲端伺服器資源,本地+雲的混合模式,更適合絕大部分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