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與SKI止訴,電池競爭走向差異化

LG與SKI止訴,電池競爭走向差異化

不管如何監管、裁決,各大區域市場維繫競爭平衡和供應穩定的方向,基本一致。任何一個強勢的電池廠商,試圖透過訴訟消滅對方,都很難如願。

文/《汽車人》黃耀鵬

LG化學和SKI(SK創新)都認識到,它們之間的激烈競爭,不會因為一場官司的輸贏而終止。兩者在動力電池上的商業爭鬥,從本土到歐洲,再到美國,涉及多家歐洲和美國的整車企業,也涉及韓國、歐盟和美國的監管部門。

LG迫切希望在美國“解決”SKI的挑戰,起碼遏制對方的進攻勢頭。現在看,這個目標只實現了一半。

兩起訴訟,分量不同

2月初,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初裁,認為SKI侵犯LG專利成立,理由是認定SKI故意銷燬證據,妨礙調查。判決SKI 10年內禁止銷售電池單體、模組和電池包,除非它能在美國境內找到所有供應。同時,福特F150皮卡專案、大眾MEB北美汽車產能,分別得到4年和2年的豁免。兩者都由SKI供貨。

SKI敗訴後,貌似面臨兩選一:按照LG的條件和解(賠償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4億元);撤出美國市場。兩者都難以接受。

LG與SKI止訴,電池競爭走向差異化

SKI因此一直放話撤離,聲稱要把美國業務遷到歐洲或中國,並不惜搬家費用(數百億韓元)。但同時呼籲白宮干預,撤銷ITC的裁決。白宮有60天可以改變ITC的決定。白宮一直保持耐人尋味的沉默,倒是車企們坐不住了,福特汽車、大眾汽車和通用汽車高層,都聲稱要斡旋LG和SKI的爭端。

4月1日,ITC對兩者另一起爭端做出裁決,這一次有利於SKI。ITC表示,SKI未侵犯LG能源的電池專利,該裁決讓LG初嘗挫折滋味,LG能源系2020年12月從LG化學拆分出來的動力電池子公司。

又過了一週,SKI突然宣佈,與LG就第一樁官司和解。SKI賠給LG 2萬億韓元,其中包含1萬億韓元(約合58億人民幣)的現金,和1萬億韓元特許權使用費。兩者撤回國內外所有訴訟,並承諾10年內不再發起相關訴訟。現金賠付在2022年底前分兩次付清,而特許費則在5、6年內付清。

電池壟斷供應是不可接受的

SKI被迫簽訂城下之盟的原因是很容易理解的——60天快滿了,白宮並無干預意願。與撤出美國市場相比,這點代價是值得的。值得一提的是,SKI在2020年仍未實現盈利,虧損額約6。6億人民幣。

從協議中“全球止訴”的條款看,韓國政府很可能桌下斡旋,而非SKI指望的美國政府。車企並不樂見LG一家獨大,但他們除了在社交媒體上喊話,似乎並無斡旋能力。原因是車企沒有站在純粹中立的立場上,而是試圖施加影響的利益攸關方。

LG與SKI止訴,電池競爭走向差異化

LG之所以決意封殺SKI美國業務,訴訟理由是對方透過僱傭LG前工程師竊取自家商業機密;直接動機,則是因為大眾美國訂單被SKI搶走。而福特汽車、通用汽車都打算同時使用多個供應商,以強化電池供應安全。

其中整車廠在兩家爭奪中的一些做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從根上說,整車廠都不想讓LG壟斷電池供應,這方面,大眾汽車是有深刻教訓的。

大眾汽車在歐洲的動力電池,主要供應商就是LG化學,因為其價格便宜,排擠了其他對手。LG獨佔大眾汽車的電池供貨後,開始搭售LG集團內其他子公司的儀表臺、車載液晶屏等零件,而且開始對電池漲價。大眾汽車被迫同意後,發誓決不讓此事在中美重演。

LG與SKI止訴,電池競爭走向差異化

在中國,大眾汽車同時使用寧德時代、國軒高科電池,在美國則扶持SKI,甚至2019年要與SKI在美合資建廠。憤怒的LG要求大眾汽車停止與SKI合作。大眾汽車在歐洲部分的整車產能,被迫暫緩引進SKI作為供應商。大眾汽車轉而與NorthVolt合作,也要合資建廠。從長期看,大眾汽車一定要削弱LG的話語權。

中美歐佈局的異同

SKI選擇賠錢了結官司,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官司已經嚴重影響SKI在中、美、歐的擴產行動,產能涉及到SKI在未來3-5年的戰略佈局和盈利。

官司不過是兩者戰略競爭的一小部分。LG和SKI在美國都做軟包電池,兩者和解有利於美國整合技術,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軟包方案在美國是主流。特斯拉的圓柱電池方案,沒有重量級跟隨者。

而據傳聞,蘋果與LG和麥格納達成協議,推進電動汽車的試產。雖然初期交易的規模很小,但LG對蘋果寄予厚望,將來三方合作很可能做成大買賣,繼續壓制SKI在美國發展。

在中歐,大眾汽車傾向於方殼電池,大眾汽車很滿意寧德時代為其做的CTP電池方案。SKI在歐洲也滿足大眾汽車的技術需求。同時,LG從松下手裡搶到特斯拉中國部分供應,都是圓柱電池。除了做4680電池,還開始試做更大的46110電池。

LG與SKI止訴,電池競爭走向差異化

從長遠看,業內預測軟包方案佔比將下降,方殼和圓柱都在上升。LG必須預先採取平衡手段。

從LG和SKI的爭奪上,也可以看出中、美、歐三大區域市場對電池供應佈局的思路有差異。這是由先天條件和現實局面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有市場都追求本地化供應,歐洲中短期重視中韓電池企業的本土落地,SKI在匈牙利的產能大擴張計劃,目前就已經規劃到2028年。從長期看,歐洲則試圖扶持本土企業來抗衡外部企業影響。從骨子裡歐盟從政府到企業,並不信任亞洲供應商。

LG與SKI止訴,電池競爭走向差異化

美國電池市場由日韓企業把持,韓國三家(LG、SKI、不得志的三星SDI),日本一家(松下)。美國並未著意扶持本土供應商,但關注了幾家供應商的戰略平衡,像LG驅逐SKI的意圖,就很難實現。

在中國,因為本土企業實力走強,又把日韓生產商放進來,形成中、日、韓企業競爭的大格局。其中本土生產商產能佔優勢,但日韓企業在三元鋰電池技術上擁有區域性優勢,也是一種平衡局面。從長遠看,國產電池奪取更大優勢,似無疑問。

不管如何監管、裁決,各大區域市場維繫競爭平衡和供應穩定的方向,基本一致。動力電池產業鏈的戰略價值,大家都很看重。瞭解這一點,就能明白,任何一個強勢的電池廠商,試圖透過訴訟消滅對方,都很難如願。(文/《汽車人》黃耀鵬)【版權宣告】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