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專家交流紀要

內容來源於網路,若不便發表,請聯絡後臺刪除;文章僅用於研究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極電目前是除錯,高效率的元件要到年底或明年年初出來,0。6*1。2m的尺寸。良率的資料目前沒有,要等上效率之後再調良率。目前所有的企業量產效率目標都是18%,若達到則鈣鈦礦LCOE成本與晶矽一致。按鈣鈦礦使用壽命15年,效率18%,成本0。9元/W;晶矽1。4元/W,使用壽命20年;鈣鈦礦和晶矽的成本差不多。

23Q1年啟動1GW,24年啟動2GW,25年啟動7GW,還是有不確定性。

頭部廠商最新進展

頭部幾家明年年中到下半年能做出來18%的效率,極電應該可以做出來;協鑫不太順利,潔淨要改,產線變動大;纖鈉光電披露的資訊比較少。

極電的鈣鈦礦尺寸放大後效率下降會比較少。

除了效率,產業後續是解決穩定性和降成本兩大問題,要3年左右,24-25年。穩定性問題,金屬離子擴散會降低效率,解決方案也有,把金屬電極替換或加入阻隔層,影響效率較大,還要進一步去解決。目前可以用黃金,大規模要用銅,會影響效率;也可以用摻銦的氧化錫,對效率也有一定影響。阻隔層用的是金屬氧化物,氧化鋁、氧化錫,膜層很薄很密,一般用ALD。

元件面積放大效率下降的解決方案,吹氣法比較好,另外一種是抽真空。在實驗室抽真空容易做,放大後抽氣不是成比例放大,氣流變化等情況更加複雜。

傳統晶矽企業只有隆基有個團隊在做鈣鈦礦,其他晶矽廠商沒聽說有,寧德時代也在做。鈣鈦礦的技術難度在藥水配方和潔淨,其他技術老牌廠商容易複製。老牌晶矽廠商會考慮做疊層,不太會做全鈣鈦礦。藥水分溶劑和新增劑,溶劑會影響潔淨,新增劑會提高穩定性,陽離子和陰離子的摻雜會提效。

頭部廠商現在都是參考前沿文獻的藥水配方和工藝,這也是要擔心的事情。高校老師如果有新的技術進展(會去嘗試新的藥水配方),出來做比較容易趕上目前的鈣鈦礦頭部廠商。目前頭部廠商只有具備先發優勢,但還不具有決定性優勢。顯示面板行業也類似,不過顯示面板行業企業的研究院走的比高校遠,目前鈣鈦礦企業還沒有,未來也是這個趨勢。高校做鈣鈦礦比較前沿的團隊,有武漢理工的老師,北大的周老師,韓老師。

技術路線

極電是蒸鍍+塗布,骨架那一層用的是蒸鍍,後一步用的是塗布。

取決於應用場景和裝置相容,晶矽上表面制絨,6-8微米,鈣鈦礦的塗布是3微米,2T的可以考慮,4T的不適合用塗布;兩步法的潔淨要求低一些,但裝置投資高。

裝置

極電投產的150MW的線投資1億左右。

3-4臺鐳射裝置,四道劃刻工藝使用。鐳射裝置廠商比較多,技術比較成熟。

真空裝置/濺射,3臺左右。蒸鍍是1000萬/臺,蒸鍍是做薄膜電池和顯示面板的裝置廠商,安徽xinyihua,hongda真空,HHR,萊寶。PVD是1200-1400萬/臺,RPD會貴一些,2000萬出頭,RPD國內主要是捷佳偉創,核心器件也是進口的。

塗布,鈣鈦礦一般會有1臺,若電子層和空穴層也塗布,則需要2-3臺。塗布裝置一般是海外的。塗布機難度高,之前接觸過一些國產的,質量不滿意。大型的做塗布的先導,更多是做鋰電的定製裝置,對鈣鈦礦興趣不大。

其他還有自動化裝置和退火裝置。

材料

玻璃的供應商比較少,就兩家,日本旭硝子的國內工廠,國內的金晶科技。金晶科技給firstsolar供應,做鈣鈦礦的玻璃應該也沒什麼問題。

面板行業的封裝比鈣鈦礦難度更大,鈣鈦礦的封裝問題不大,在鈣鈦礦上面封裝一層玻璃,電極和玻璃之間是膠膜,POE的溫度過高,在和膠膜廠商溝通做低溫POE,主要隔水是與玻璃連線的丁腈。膠膜除了福斯特,還要賽伍和另外一家小的廠商。

疊層

極電的配方和工藝有考慮做疊層,兩步法。協鑫和纖鈉是背後的資本方希望去做疊層,但是鈣鈦礦和晶矽是獨立的;牛津光伏是做2T電池,晶矽和鈣鈦礦是在一起的。目前國內主流還是做4T的疊層。

疊層的應用場景比較小:(1)在高階,比如車頂光伏,效率要求高,成本敏感度低,地面電站的會用單節,(2)疊層4T的應用,可以和現有電站相容,將鈣鈦礦直接鋪在現有的電站上。鈣鈦礦和HJT疊層更合適,鈣鈦礦吸收低波段,晶矽吸收長波段。

隆基是收購了漢能成都團隊,實驗室級別,衝世界效率,不知道是否負責量產。

降本

裝置端的塗布機,RPD的國產。

量產後材料費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