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加工3種工藝優缺點及應用,附提高機制砂質量的2個措施

隨著基礎設施工程數量及規模不斷擴大,砂石骨料的需求劇增。天然砂作為一種短時間內無法再生資源,數量日趨減少,機制砂替代天然砂已成為行業發展必然趨勢。砂石行業也朝著規範化、環保化方向發展。

砂石加工3種工藝優缺點及應用,附提高機制砂質量的2個措施

1。砂石生產工藝

1)全乾法生產工藝分析

典型幹法制砂生產流程主要為,碎石粒徑大小需要控制在5-40mm範圍內,並將其作為原料提供給制砂機,並且透過對篩分分級裝置的充分利用,將粒徑在2-5mm範圍內細碎石及粒徑大於5mm的碎石返回制砂機進行再加工。

除此之外,將粒徑低於2。5mm的原料細分為兩個等級,分為小於0。6mm及0。6-2。5mm,透過空氣分級機將粒徑低於0。6mm的細砂料多餘石粉進行去除,之後透過混合裝置混合均勻2。5-5mm、0。6-2。5mm以及小於0。6mm的3種料,這種做法能夠確保各項質量與人工砂要求產品規格相符合。

這種工藝技術是在系統整體加工系統中不需要加水,並且在制砂相關環節中需要採用遮擋防雨措施,需要將合金橡膠清掃器安裝在皮帶機機頭位置從而促進石粉回收量的提升。

人工砂石骨料透過這種生產工藝生產不僅產量高且質量好,並且工藝生產能夠獲取較高粉含量的人工砂石,透過這種工藝製備混凝土能夠增強延展性,促進膠凝材料使用量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工程建設生產成本的顯著減少與降低。

2)半乾法生產工藝

該制砂技術在生產過程中主要有3種原料進入料倉制砂:以此破碎之後分級篩分粒徑在5-40mm範圍內的粗骨料;砂篩樓分級還回的粒徑在2。5-40mm範圍內的骨料;分級成品粗骨料篩選粒徑在2。5-5mm範圍內的篩脫水經脫水之後的渣料。

從工藝層面上來看這種工藝流程能夠有效控制制砂原料含泥量,成品砂進砂藏主要分為以下3種:分級篩分粒徑小於5mm的粗骨砂;粗骨料分級後在汙水中回收粒徑低於2。5mm的成品細砂;粒徑低於2。5mm的細砂。

半乾法生產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含泥量較大且巖性較軟的問題,能夠將其按照原材料質量分為以幹法為主的半乾法生產工藝及以溼法為主的半乾法生產工藝。

透過半乾法進行砂石骨料的生產不僅能夠提升質量穩定性,還不會產生粉塵汙染,在各類原材料中均十分適用。但是因為工藝方法中需要進行大量汙水的處理是最大缺陷與不足,透過汙水處理會產生一定的處理費用,具有較高成本。

3)溼法生產工藝

現階段我國很多水電工程在使用溼法生產需要透過專門淨化裝置進行泥汙水的有效處理。溼法制砂工藝主要表現為以下的流程特徵:檢查篩分及立軸式衝擊式破碎機構成閉路迴圈,將5mm及3mm的兩種篩網設定在檢查篩曬網面上,透過脫水及分級之後,棒磨機產品及了粒徑低於3mm顆粒直接進入成品砂倉,顆粒粒徑在3-5mm需要再次進入棒磨機,而顆粒大於5mm需要重新進行破碎。

2。控制機制砂石加工質量的有效措施

1)粗骨料裹粉及含泥

將相應沖水工序設定在加工系統中,能夠進行骨料上裹粉的有效清除,但是需要應用專門裝置處理部分骨料上的含泥。

使用長螺旋分級機進行粒徑不高於5mm石料的分級水洗,很大程度上能夠進行黏粒及泥土的有效去除,若料源中包含了一些凝灰岩夾層等很難去除的岩石,二次破碎後很容易產生極為嚴重的裹粉情況,造成成品料中含泥量超出限度。

所以不論什麼樣的篩分形式,不僅要進行棄泥土裝置的應用,還需要進行相關水洗工序的配置。

2)顆粒級配及細度模數

高階配砂子在施工中應用,一方面能夠實現水泥的大幅度節省,另一方面還能夠促進混凝土強度的有效提升。若配比不變,但砂子較粗會造成混凝土的黏聚性表現較差,從而導致混凝土容易分離的情況。

若砂子太細,即使混凝土黏聚性較強,但是會大幅度減弱其流動性,因此會增加水泥量,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時對混凝土強度形成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嚴格控制好砂石細度,若單一應用立軸衝擊式破碎機制砂,會減少成品砂的中間粒徑顆粒,增大細度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