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根互聯:打造共性技術“新基座”,普惠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工業網際網路,著重點出了其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的應用價值。這對扮演‘新基座’角色的工業網際網路意味著廣泛的應用空間和發展機遇。”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兼CEO賀東東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

樹根互聯:打造共性技術“新基座”,普惠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線上教育、線上會議、生鮮電商,消費網際網路帶來的便捷和進步人人可感。而工業網際網路,這個企業生產製造的“大腦”執行在工廠車間,不太為普通人所感知。但連續四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足可見其重要性。根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釋出的《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經濟發展報告(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是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全新經濟生態、關鍵基礎設施和新型應用模式,透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實現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線,將推動形成全新的生產製造和服務體系。Gartner諮詢公司釋出的報告顯示,近年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數量日益增加,越來越多國家加入到這一競爭當中,中國作為全球製造業大國,樹根互聯根雲平臺在2019年首次上榜。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在賀東東看來,與過去3年的規劃路線相比,今年這個提法更清晰、落點更精準,既是為了解決當下問題,從根本上激發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也是出於長遠考量,讓市場的創造性自發性、持續性地釋放,不斷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共性是關鍵,也是挑戰。在工業領域,技術應用很難做到一招鮮吃遍天,每個細分行業的具體場景都差異巨大。”賀東東說,那麼如何讓工業網際網路更好地作用於此?他強調,首先就要理解共性技術平臺的價值,即打造出在多個領域內普適的,對產業發展起到根基作用的基礎技術,突出通用性、關聯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切實降低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上所需要的資金、時間、試錯成本,進而為創新鏈和產業鏈相互促進奠定基礎。

以定製傢俱行業為例,他介紹,透過在廣州打造基於根雲平臺的“全球定製家居產業鏈平臺”,訂單轉換、個性定製、柔性生產、透明交付等多個生產環節被串聯起來,中小企業“一步到位”、擁有了定製傢俱的能力。“中小企業過去沒有能力打通電商平臺、設計師平臺,軟體中的許多設計稿無法轉換成生產訂單,但透過平臺,廣州、佛山等地超過20家企業實現了這樣的智慧化生產製造。”賀東東說,這就是“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的實在價值。

制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瓶頸很多,除了自身的“卡脖子”技術問題,製造企業的數字化基礎薄弱是關鍵問題。“我國中小企業轉型意識和動力不足、平臺賦能成效尚不深入、平臺內大中小企業協作水平低、平臺間協同發展受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在提案中表示,根據來自山東、江蘇、湖南等地的684家中小企業的調研資料,超過60%中小企業數字化裝置連線率低於40%。

為此,她建議,構建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多層次工業網際網路相關公共服務體系,推動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完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核心技術標準體系,推動平臺間互聯互通。”徐曉蘭強調,引導龍頭企業構建基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產業生態,推動形成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的協同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