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視野 | 市值蒸發3000億後,海天味業的第三條增長邏輯在哪裡?

in視野 | 市值蒸發3000億後,海天味業的第三條增長邏輯在哪裡?

本文共計2624字,預計閱讀時長7分鐘

作者 | 七公

在資本市場,似乎沒有什麼是打不破的真理,就好像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

曾經被視為最具投資價值之一、最具成長潛力之一的調味品賽道,正在驗證這樣的邏輯。

牛年喧囂的春節剛過,A股調味品三巨頭海天味業(603288。SH)、中炬高新(600872。SH),千禾味業(603027。SH)便開始了一段“墜墜不安”的旅程。截止目前,三家公司股價均大幅回撤了至少50%。

其中,最負盛名的“醬茅”海天味業在這波回撥中市值被削去3000多億元,並在8月31日罕見吃到一個跌停後,股價已迂迴到了兩年前的水平附近。

in視野 | 市值蒸發3000億後,海天味業的第三條增長邏輯在哪裡?

圖源:WIND資料

01

“醬茅”熄火,多項核心指標“告負”

翻看海天味業的發展史,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1982年,26歲的龐康大學畢業後就任佛山市珠江醬油廠(海天味業前身)副廠長;1988年,國企普遍推廣承包經營責任制,龐康抓住機會取得了企業的主導權。

六年後的1994年,國企改制進一步深化,海天成為一家國有參股的有限責任公司,內部職工持股70%,佛山國資持股30%。

這樣的股權結構後來又經過數次集中,直到2007年,國資完全退出,以龐康為首的管理層獲得控股比例,海天徹底變成一家民營企業。

此後,被雪藏多年的“海天”品牌從歷史中走了出來,開啟了一段高歌猛進的成長歲月。

財報顯示,2011年-2020年,海天味業的營業收入從60。91億元增長至227。92億元,複合增長率14%;歸母淨利潤從9。56億元增長至64。03億元,複合增長率21%。

不過,這種勻速且穩定的上升態勢在2021年“戛然而止”。

2021年上半年,海天味業的營業收入為123。32億元,同比增長6。36%;歸母淨利潤為33。53億元,同比增長了3。07%;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32。50億元,同比僅增長了2。67%。

in視野 | 市值蒸發3000億後,海天味業的第三條增長邏輯在哪裡?

圖源:WIND資料

拉長來看,這是海天味業自2014年上市以來,中報期最低增速。

分季度看,2021年第二季度,海天味業三大業績指標均告負市場。營業收入51.74億元,同比下滑9.39%;歸母淨利潤13.99億元,同比下滑14.68%;扣非淨利潤13.55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5%。

同樣的,這也是海天味業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單季度業績下滑。

分產品來看,上半年,海天味業“一體兩翼”的增速已明顯放緩,尤其是核心支柱醬油業務,同比僅增長5。84%至70。16億元;蠔油、調味醬的收入分別為21。30億元、14。7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6。62%、6。96%。

對此,海天味業在半年報中稱,在銷售端,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帶來消費需求減弱,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發展的趨勢;在成本端,今年以來上游材料價格持續上升,企業生產成本面臨較大經營壓力,行業利潤受到擠壓。

簡言之,就是銷售和生產兩頭“受欺負”,導致錢越來越不好賺了。

該背景下,公司不得不採取行之有效的降費措施。

節點財經發現,報告期內,海天味業的銷售費用為6。7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21。95%,銷售費用率5。48%、期間費用率7。52%,都落在上市以來的最底點。

降本增效在不景氣的環境中是一種常態,但費用降幅大大超過營收增速,或暗示海天味業需要透過“勒緊褲腰帶”來保利潤。

與此同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水平亦降至近五年最低,其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2。54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70億元,減少了83。85%。

02

“最像茅臺的消費股”,何時能反彈?

憑藉著出色的業績,海天味業曾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

自2014年上市以來,公司市值從500億元左右一度飆升到今年初最高6500億元以上,7年翻漲不止13倍,甚至得到了“最像茅臺的消費股”的美譽。

不過,隨著年後一季報及中報透出的增長乏力,市場開始冷靜下來。投資者在擔憂什麼?節點財經分析,或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海天味業本身估值較高,市盈率一度超過120倍,在業績增速放緩後,尤其是當前這種幾乎停滯的狀況下,成長性無法匹配高估值,下跌似乎就難以避免。

其二,作為調味品行業的航天母艦,海天味業的產品線其實比較單一,醬油的營收佔比長期維持在6成左右,調味醬和耗油約佔3成左右。

當醬油的滲透率到達一定的飽和度後,存量挪移的幅度越來越小,哪些新品可以接力開啟海天味業的第三條增長邏輯?

查閱其財報,“一體兩翼”之外,海天味業近年來也在大力拓展新品類,比如火鍋底料、食用油、雞粉、腐乳等,但這部分業務佔比仍很小。

2021年上半年,其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44%,僅佔營收比重的9.57%。無論是增速還是佔比,新業務都談不上亮眼,缺乏點“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朝氣,要說撐起海天味業的未來更為時尚早。

最後,在新業務尚形不成氣候的情況下,海天味業主業務銷售已被迫“腹背受敵”。

縱觀海天味業的壯大路徑,“有人煙處,就有海天”的企業願景背後,實乃其他品牌難以撼動的經銷商根基,這點類似於格力電器。

財報顯示,2014年-2020,海天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從2100家左右增加到了7051個。龐大的經銷商群體充當了海天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手中的中轉站。

但在線上購物逐漸大勢所趨後,海天味業仍嚴重依賴於線下渠道,報告期內線下渠道收入佔比達97。86%,會不會成為後續業績的掣肘?

另外,社群團購的興起,也在另一邊瓦解著海天味業在商超渠道構築的“銅牆鐵壁”。

由於消費

者可以直接在各團購APP上完成對調味品的採購,即時下單即時送貨的便利性疊加中小品牌層出不窮的調味新品,這又會分流海天味業主業的流量,衝擊其傳統的渠道優勢,進而削弱業績增速和盈利能力。

從這個層面來說,海天味業的渠道變革已迫在眉睫,當然還應該講好一個在增量空間裡不斷飛昇的故事。只有這樣,海天味業才能滿足投資者的高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