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賣了5000多萬個盲盒,泡泡瑪特的市值仍跌成“泡沫瑪特”

一年賣了5000多萬個盲盒,泡泡瑪特的市值仍跌成“泡沫瑪特”

文/ 何己派 編輯/ 李惠琳

3月26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釋出上市後的首份財報。

2020年,公司賣出超過5000萬隻潮流玩具,營收同比增長49。3%至25。13億元,股東應占淨利潤5。23億元,同比增長16%。

泡泡瑪特做的是IP運營的生意。具體來看,自有IP產品佔營收的比重近4成,收入約9。8億元;獨家IP營收佔比約3成,收入約7。1億元。

一年賣了5000多萬個盲盒,泡泡瑪特的市值仍跌成“泡沫瑪特”

自有IP的收入同比增長了56。3%,主要由Dimoo的銷售增長以及新增IP SKULLPANDA的銷售收入貢獻,“當家花旦”Molly不再一家獨大,佔總營收的比重大幅下降,銷售額也同比減少了約22%至3。57億元。

渠道來看,零售店仍是銷售盲盒最主要的途徑,全年銷售收入增長35。5%至10億元,去年,泡泡瑪特新開了76間零售店。線上渠道新增京東平臺,又有天貓和抽盒機銷售的拉動,收入增長76。5%至9。5億元。毛利最高的機器人商店,備受公司重視,去年新開業526家,而2019年末為825家。

財報表現不錯,資本市場並不買賬。

截至3月26日收盤,泡泡瑪特股價報收53。6港元/股,下跌1%,總市值約751億港元,相較上市首日破千億的市值,蒸發了數百億。因近一個月來其股價多次大跌,甚至多了個“泡沫瑪特”的稱號。

去年12月,泡泡瑪特的部分門店曝出潮玩二次銷售事件,店內出售的盲盒被員工開啟後,重新用膠水封裝再對外出售,引發外界對盲盒玩法的質疑。公司後續對涉事店員進行了辭退處理,並承諾加強監管。

泡泡瑪特仍在打造自己的IP王國,財報中提到,其戰略重點是進一步深耕潮玩業務。不過,伴隨飢餓營銷、溢價炒作的爭議,膨脹的盲盒經濟還能火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