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內卷、習得性無助和躺平?為什麼?它們是如何內在關聯的?

我是所謂青蛙,請點選上方“關注”,一同解析財經、管理方面的有價值資訊。

什麼是內卷、習得性無助和躺平?為什麼?它們是如何內在關聯的?

本文試著對“內卷”、“習得性無助”和“躺平”這三種現象進行邏輯貫通,以便內在地、理性地尋求對當下躺平議題的科學解釋。

 一、什麼是“內卷”?為什麼會“內卷”?

內卷,也可稱之為內卷化、內卷效應,揭示一種趨勢、一種現象。一般用來描述和形容某個領域或多個領域出現了過度競爭、非理性競爭或無意義競爭,進而導致領域內的內耗現象廣泛而嚴重,出現了“沒有發展的增長”,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

內卷這個詞不是新詞,內卷現象當然也不是新現象。內卷一詞最早出自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的《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一書。吉爾茨研究發現,殖民地時代的印尼經濟其實是二元經濟,即爪窪島主要從事糧食生產,而外島在荷蘭殖民者的主導下,進行的則是更高效的工業。

這樣以來,在人口壓力下,爪窪島只能不斷推進農業的精密化發展,以提高農業產量,但由於大量勞動力的進入,雖然畝產不斷提高,但人均農業產量卻沒有增加,進而導致了生活水平滯漲甚至負增長。吉爾茨把這個趨向或現象稱為內卷化。

由於內卷現象可以在諸多領域出現、存在,所以,國內學者在將其引入並中國化的過程中,很快就作了泛化理解和泛化應用,從中國社會的農業發展到工業生產、再到國家政權、學術研究,幾乎被用到了各個領域。

而在當下資訊時代的網際網路語境下,無意義地追求完善(形式主義),將簡單問題複雜化,指向規避責任的作業安排、指向邀功請賞的工作設計,低層次、低水平的山寨、模仿、複製,限制創新思維的非開放性內外部環境,對同一問題的無休止、少意義研究……等等這些現象都屬於內卷的範疇,各自在不同方向上表達著內卷。

那麼,內卷會對領域內的從業者造成什麼樣的個性或集體性心理影響呢?“習得性無助”一定是少不了的一個。

什麼是內卷、習得性無助和躺平?為什麼?它們是如何內在關聯的?

二、什麼是“習得性無助”?為什麼會“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也不是新詞,更不是新現象。習得性無助是一個心理學名詞,特指由於不斷的失敗、懲罰、不愉快體驗等,所造成的、接近於被馴化的狀態,基本行為表現為聽任擺佈。顯然,習得性無助的關鍵是習得,就是透過學習而獲得,反映了對現實的無望、無奈和無能為力。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他在1967年研究動物行為時,用狗作了一項經典實驗,開始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音器一響,就電擊狗,由於狗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所以,多次重複以後,只要蜂音器響起,即便在電擊前先把籠門開啟,狗也不會逃走,而且不等實施電擊狗就倒地哀叫、顫抖。

狗已然處於習得性無助狀態,狗原本是可以選擇主動逃避的(籠門已開啟),但它卻絕望地等待著痛苦的來臨。之後,心理學家在對人類的觀察實驗中,也得到了與習得性無助類似的結果。那就是,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遭受失敗、挫折,假以時日,他也會在這項工作中走向絕望,放棄努力。

一般情況是,他不再質疑外部環境、外部條件,他會單向地向自身尋找失敗原因,開始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能力有限,不具有戰勝困境的能力與意志,進而陷入絕望,無法自拔。這種心理會使一個人或一群人自設樊籬,把失敗原因完全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習得了放棄,接受了無助。

但人是有智慧的生物,理性思考是人的基本特性。所以,即便是處於習得性無助狀態,在被完全馴化之前、理性之火還未熄滅,在被完全馴化之後、理性之火仍會復燃。而躺平尚處於被完全馴化之前。

什麼是內卷、習得性無助和躺平?為什麼?它們是如何內在關聯的?

三、什麼是“躺平”?為什麼會“躺平”?

躺平是一個網路新詞,還沒有嚴謹的共識性定義,但壓低慾望和放棄努力應該是人們談及躺平時,最為普遍包含的兩層意思。不管從那個角度定義,都是躺下不幹了,將慾望壓到最低,不談戀愛、不結婚、不生子、不買房……一句話,就是不努力、不上進了,因為再努力、再上進,仍然是談不起戀愛、結不起婚、養不起子、買不起房……

我曾經這樣界定躺平:當勵志傳說蒼白無力,當心靈雞湯變得酸腐,當個體努力最終淪為笑話的時候,熄滅內心波瀾,反叛只在精神,躺平,其實是最理性的選擇;壓低了慾望,放棄了方向,這是搧向社會的耳光,也是內卷的姿勢,韭菜的模樣。

這大概就是躺平的基本樣子了,即便躺平,理性之火仍在燃燒。這完全符合被徹底馴化之前的習得性無助狀態。一是低成就動機,沒有強烈的、甚至正常的從事有意義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滿意結果的內在心理動力。二是低自我概念,壓低了對自己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特徵的自我評價。

這種看似被動、消極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態度,最終落腳點是低自我效能感,也就是壓低了在執行任何一個行為之前、對自己能夠在什麼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所具有的信念、判斷或自我感受。一句話,在放棄努力、壓低慾望的同時,習得了無助。苟活,剛好。

所以,不要急著批判躺平及躺平者,他們是被逼的、他們力有不逮,但他們的理性之火仍在燃燒,一旦席捲社會的內卷之潮退去,一旦習得性無助被破圈,躺平者終將會重獲全新站姿。社會的問題、外部環境的問題,必須從外部環境整理,彩虹總在風雨後,眼下需要的是決心、是寬容。

作者簡介:所謂青蛙,供職於高校,管理學教授,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愛好書法、旅遊,願我的文字帶給你愉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