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視野 | 快運之王再造護城河

in視野 | 快運之王再造護城河

本文共計4608字,預計閱讀時長12分鐘

作者 | 龍老師

“只有一手挖掘資料積澱,一手驅動科技進步,才能產生一種類似於複利的最佳化效果,這種結合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根據運聯研究院釋出的《2021中國快執行業白皮書》顯示,安能物流以總貨量1025萬噸的規模排名第一,成為“快運之王”,甚至超過了有直營和加盟兩張網路的順豐快運。

in視野 | 快運之王再造護城河

此外,根據艾瑞諮詢調研顯示,安能物流不僅僅在貨量規模上是同業第一,其在市場佔有率,經營利潤率,網路覆蓋度等多個指標上,都是行業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快運之王”。

就在今年的5月6日,安能物流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發起了向資本市場衝鋒的號角。

成立11年、融資9輪,安能物流即將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對每個將上市的企業,我們都會問同一個問題——你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

不僅僅是規模,雖然按貨運總量計算,安能在2017年至2020年均為中國最大的快運網路,2020年,該公司的貨運總量約為1020萬噸,快運網路市場份額為17。2%。

也不僅僅是科技,儘管在運輸的全鏈條層面,安能都實現了智慧化和數字化,實現了規模與效率的平衡。

真正的護城河,一定是可生長的,而不是一個靜態資料。A面科技+B面運營,多年積累的資料與在此之上長出的科技,才是安能最核心的競爭力。

01

網 外 之 網

安能有兩張網,一張是實體的全國快運網。

155個分撥中心,包括10個核心樞紐,45箇中轉樞紐,2700多條省際直達線路,構成了安能服務全國的一張大網。

這是一條真正打通了毛細血管、透過30000家貨運合作商、代理商組成的“快運網”,因為這張網的存在,安能得以覆蓋中國96%的縣城和鄉鎮,服務超過360萬家客戶,遍及中國商貿流通的各個領域。

在這條實體網之上,安能還有一張數字化編成的“網外之網”,把網路變成現代意義上的產業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對於合作商和代理商而言,這張網更是助力良多,他們可以用數字化工具讓業務水平升維,這是關鍵的數字化賦能。

安能雲南省區理事長、官渡雙鳳網點老闆朱瀅龍,在許多人還不知道物流是什麼的時候,就一腳踏進了這個行業,一干就是15年。

朱瀅龍這種集司機、客服、財務、老闆所有工作於一身的“夫妻檔”,恰好是中國物流早期形態的一個縮影。他乾的是三方物流,不綁定於任何一個平臺,根據客戶要求,選擇跟不同的物流公司合作,在中國物流史的早期,這是一種流行的模式。

in視野 | 快運之王再造護城河

和一切行業一樣,網際網路+大平臺的模式到來後,首當其衝的一定是這類效率低、資訊不透明的群體。網際網路平臺帶來的資訊透明化,再加上大平臺有力的價格競爭和更為規範的服務流程,使得他們的生存空間一下子極度壓縮。

朱瀅龍告訴我們,從2017年開始,他的業務量從月均20多萬元下滑到5萬元左右,而每月的成本就要10萬元,如果不調整思路,他將會很快虧空之前攢下的所有積蓄。

時間到了2018年,朱瀅龍認識到,如果再不和一家有實力的平臺深度合作,很快就會被已經進入平臺競爭期的行業拋棄,於是他選擇了安能。此後的兩年多,他的營業額又從不到10萬元,爬升到20萬,再進一步提升到30萬以上,在雲南這個邊遠地區,每月能運六七百噸貨,這遠遠超過了他過去單打獨鬥時的最好光景。

除了貨量增長,更重要的是,朱瀅龍感到,在各種IT系統和工具上,自己的裝備也是“鳥槍換炮”,安能的全鏈路數字化運營,帶來了豐富的數字化工具,幫助他用更先進科技帶來服務升級,進而賺到更多的錢。

in視野 | 快運之王再造護城河

簡單來說,這張“數字之網”,就是透過在業務埠和運營管理上提供IT系統支援,讓網點能“更聰明”和“更高效”地經營,解決了傳統物流資訊不透明、資料不清楚、運營效率低下等問題。

朱瀅龍向我們展示了一款叫360智靈通的系統,這是安能專門為網點打造的業務系統,除了滿足基本的線上收發貨等功能,還可以看到貨量統計、流向分析、成本利潤分析、質量分析等各種資料,錢賺在哪裡、花在哪裡一目瞭然,大大提升了網點的經營、市場營銷和質量把控能力。此外,這套系統還可提供更多效率工具,如在物流小哥開單時透過智慧推薦、模糊匹配等非常智慧的地址識別功能,提升開單效率達50%。

安能物流董事長王擁軍曾指出,伴隨新消費的升級,網路型物流企業的競爭已經從規模競爭走向精細化管理競爭,而精細化管理的關鍵在於數字化運營。安能基於已有規模,每年都會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數字化客戶、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使用者建設,全面藉助科技的力量提升網路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效率。

依託於創新的貨運合作商平臺模式和科技基礎設施,安能已實現行業的成本效益和運營效率。根據艾瑞諮詢的資料,2020年其零擔業務單位營業成本為人民幣591元/噸,是中國快運網路中最低者之一,此外,作為營業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安能單位幹線運輸成本從2018年到2020年下降了22。7%。

02

一個熱愛科技的物流企業

近年來,中國的供應鏈體系正在迅速數字化,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物流屬於粗放式經營,只考慮把貨物裝車運到目的地,在過程中存在大量成本和效率的浪費。現代物流更是一種數字化物流,把物流全鏈路看作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場景,需要更加精細化運作以提升物流效率。

裝載貨物的輕重搭配、發車線路的最優解、長短途的成本構成、點點直髮車減少中轉、輕貨重貨的定價等,這些因素都開始變得更為重要。

提供全數字化貨運服務的基礎,在於全鏈路的數字化運營,即在每一個物流運輸的環節都透過數字化、智慧化的科技工具進行賦能,它“重寫”了這個傳統行業的“軟核心”,進而賦予其“硬核實力”的升級。

基於此,安能自主研發40多套IT系統,開發了一系列專有的、部署於整個業務流程的數字化工具,透過全鏈路數字化運營和智慧化決策來實現效率升級。

in視野 | 快運之王再造護城河

數字化運營方面,在貨物從發貨人到收貨人手中整個鏈條中,安能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場景,像朱瀅龍所使用的360智靈通系統就歸口為銷售效率系統,這個系統不但完成銷售的基礎功能,讓銷售的動作數字化,還透過資料分析和監控來輔助網點經營決策和提升運營質量。除了銷售效率系統外,還有對應中轉場站內部人、車、貨、場管理的運作效率系統、對應貨車運輸全週期管理的運力效率系統、對應客戶溝通服務的服務效率系統和後臺管理支援的管理效率系統。

如果說數字化運營解決了“把事情做好”的問題,那智慧化決策則解決了“把事做正確”的問題。企業盤子大了,環境變化快了,不確定性更強,如果還是憑經驗去決策,試錯成本就會很高,所以越是大企業越是複雜的場景,就越需要科學決策。

安能基於創立十多年來的運營資料積累和貨量規模的管理經驗,與大資料、雲計算、AI、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結合,形成了決策的“智慧大腦”。

羅盤系統是安能“智慧大腦”的核心部分,相當於“總參謀部”,能動態反映經營指標趨勢,實現經營、運營、質量的閉環管理,還能實時追蹤關鍵業務指標,動態分析經營趨勢,幫助管理層及時覆盤,實時調整。此外,特有的效率預警體系,能根據資料做風險評估,預測網點經營風險,提前幫網點解決問題。

數字化運營和智慧化決策可以讓每個經營單元都得到實時的資料加持,從區域性最佳化走向全域性最佳化,最終實現了基於閉環管理的執行效率和成本的平衡最優解。

03

科技和運營深度結合,才是護城河

隨著經濟重心從消費網際網路向產業網際網路發展的轉移,安能代表的零擔快運,被視為是快遞後的物流新賽道。儘管打造一張全國快運網路的門檻極高,但這依舊擋不住實力玩家的熱情,除了安能、百世等老牌公司之外,這幾年順豐、中通等快遞巨頭也紛紛跨界殺入這一領域。

對於這個日益重要的市場,無論是人車貨場等必備硬體設施,還是科技、產品等軟體設施,行業玩家都紛紛進行大手筆投入,以建立更強的競爭優勢。

對於安能來說,究竟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護城河,成為一個甚至比其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成功更為重要的問題。現在的社會共識已經是,商業模式創新紅利減少,技術創新模式開始成為主流。在這個基礎上,單純強調模式優勢和單純強調技術優勢都是不完整的,像安能這樣把運營能力和科技創新深度結合,才是更深的護城河。

in視野 | 快運之王再造護城河

技術是可以花錢買來的,是可以快速複製的,單純的技術升級往往不存在壁壘。因此,在玩家紛紛投入巨資進行科技升級時,往往提升的是整個行業的效率,這對於單個企業而言往往不能建立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現代化的運營產出的不僅是資料,還有大量的行業“know how”,知道“是什麼”不重要,知道“為什麼”才是關鍵,而所有的最佳化都必須基於歷史資料的沉澱,以及跟運營團隊的具體經驗相結合,才能產生持續累積的價值。

“這非常考驗運營和對資料的計算能力,一般的企業根本就玩不轉,成本都是這樣省出來的,像安能這樣的規模,每公斤省1分錢,對利潤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數字。”一位長期研究快執行業的分析人士告訴我們。

安能是較早投入數字化建設的企業,現在,能透過自主研發的大資料演算法與運營相結合,科學合理規劃分撥佈局與車線,此外,還會根據貨源結構與車體形態,做車輛排程與路由規劃,無論是車輛資源的調取,還是行車線路的經停,都能做到與貨源的高度匹配,進而達到時效和成本的最最佳化。

比如,安能一天要開出的貨車大概有4000多輛,跟中國每天發出的高鐵班次大致相當。這就需要一個很強大的排程系統來動態匹配,貨車該怎麼開,往哪裡開,什麼時候開,算好了就掙錢,算不好就虧錢。在淡旺季增減線路或者經停多地裝卸,車輛的轉載率、中轉頻次等因素都會對成本有影響。

可見,只有一手挖掘資料積澱,一手驅動科技進步,才能產生一種類似於複利的最佳化效果,這種結合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這種護城河的形成有幾個前提,第一是高度接地氣的團隊,第二在戰略上的聚焦,第三是在戰術上的專注。

在科技化建設的過程中,安能把創立十多年跑出來的資料視為最珍貴的財富,透過對這些資料的深入挖掘和最佳化利用,使科技與運營實現深度結合,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核心壁壘。基於資料分析,驅動效率決策的提升,這是安能得以不斷降低成本的關鍵,也是它在十年間就成長為賽道老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有基礎設施,有資料閉環,有自有可控的場景,有不斷生長的技術,這些才是完整的護城河的組成部分。儘管這一賽道的競爭不斷白熱化,但由於擁有了多種模式靈活切換的主動權和各種創新能力,安能可以始終保持高維打低維的競爭態勢,從而具備了進一步跨越發展的潛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