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400億,3999元的娃娃“炒至”35萬,泡泡瑪特怎麼了

奔向資本市場,幾乎是每一個企業的目標,當然老乾媽、王守義十三香這樣的企業“除外”。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我們發現不少企業都紛紛奔向資本市場,讓我們意識到上市真的有那麼“吃香”嗎?

市值“蒸發”400億,3999元的娃娃“炒至”35萬,泡泡瑪特怎麼了

隨著萬泰生物和農夫山泉的上市,“賣水”的鐘睒睒,成為年度“黑馬”。“反超”馬雲、馬化騰等一眾富豪,成為新的中國首富。不僅如此,他的個人財富還在國際上創下了大陸富豪的最好成績,“擠進”過全球前十。

所以上市這塊“香餑餑”,誰“上”誰知道。可就在一些企業登上資本市場,獲得更多財富“恩寵”的時候,一些消費者卻“不樂意”了。甚至隨著該品牌的上市,紛紛“脫粉”。這個品牌,便是潮玩玩具——泡泡瑪特。

去年年底的時候,泡泡瑪特終於登上資本市場。玩家們自然也是樂意的,畢竟當品牌有錢了,做的產品大抵上也會更上一層樓。

可是隨著一年時間的流逝,消費者發現,不僅產品質量沒有上漲。就連過去的一些“真性情”,也已經難尋蹤跡。

市值“蒸發”400億,3999元的娃娃“炒至”35萬,泡泡瑪特怎麼了

我們採訪了幾位老玩家,他們向我們吐露了心聲。他們坦言,在沒有上市之前,一些熱門IP的設計很是前衛。而且在飢餓營銷下,常常需要搶購或者加價才能買到。

可是自從登上資本市場以後,新品推出雖然變多了,但總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感覺。最令人意外的是,曾經一娃難求的系列,突然重新發售很多。

這一操作,商家自然賣出了更多的潮玩玩具。但是作為消費者,曾經花幾倍甚至幾十倍高價換來的,卻逐漸“貶值”。這中間的差價,只能“自掏腰包”了。

當然,一些粉絲的“脫粉”,似乎並不是這麼簡單。9月初的時候,品牌推出了一款名為“西瓜”的大娃。而在發售之後,一些二手交易平臺上,原價3999元的“大娃”,硬生生被炒至萬元級別(上線後,1秒售罄)。

市值“蒸發”400億,3999元的娃娃“炒至”35萬,泡泡瑪特怎麼了

有賣家標出17。5萬的價格,更有賣家,直接給出將近35萬的“天價”。這不禁讓人們意識到,這究竟是潮玩市場,還是“炒鞋”市場?

而對於本該控制好商品售價的品牌本身而言,似乎卻在上市後更加“縱容”這樣的標價。大娃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一路“高歌猛進”,正是藉著稀缺性和明星效應。

不少明星總是能夠在大娃發售之處,就擁有此款新款。明明是抽籤才能擁有的資格,讓普通玩家們懷疑其中的水分。

在營銷的機制下,泡泡瑪特的市值被年輕人們推至上千億。可是當營銷的真相曝光後,越來越多的忠實粉絲“脫粉”,也讓市值出現了“縮水”。

市值“蒸發”400億,3999元的娃娃“炒至”35萬,泡泡瑪特怎麼了

來自市場的資料結果顯示,短短半年時間,泡泡瑪特的市值已經從原先的1250億,“跌到”現在的840億。“蒸發”400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能否注意到自己的“真”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