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引子」

1986年,36歲的他第一次隨海軍代表團出國,前往西德考察引進裝備。看到動力澎湃的艦用高速柴油機,居然精緻得宛如藝術品,他眼裡頓時放出光來:“我們的差距有多少?”

“恐怕得50年!”

海軍代表的回答讓他當場愣住,腦子裡一下子浮現出甲午海戰……“一定要把我們的軍品做上去!”他暗下決心。

2020年1月12日,我國首艘055型萬噸級大型驅逐艦——舷號101的南昌艦在青島正式入役。全球評論異口同聲——世界一流!有分析人士稱其為航母的“帶刀侍衛”。這一年,他70歲。

35年時光,追平了50年的差距。他的名字與我國三代六型驅逐艦緊緊相連。他叫

張國新

,中國船舶集團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專項總監——大國鑄“劍”人。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大驅,海軍都說好!

長興島上的江南造船,張國新的辦公室一面落地窗對著忙碌的船塢,一面牆上滿是照片,從052型112哈爾濱艦、被稱為“中華現代”的168武漢艦、最早裝備“中華神盾”的170蘭州艦、大批次建造的“中華神盾”改進型,直到最新的055型萬噸大驅。三代六型艦,構成了中國海軍現代驅逐艦的發展簡史。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052、052B、052C、052D

這些驅逐艦如同一柄柄出鞘的利劍,縱橫藍海,守護著著國家的領土主權與發展利益。3月中旬,由101南昌艦領銜的三艦編隊穿越對馬海峽,前出日本海開展訓練,鄰近的“御用攝影師”首次記錄下其雄壯的身姿。時隔不久,南昌艦又首次與遼寧號航母“組團”遠航,透過宮古海峽,在臺灣周邊海域進行訓練……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萬噸大驅,南昌艦隻是起點。

3月25日,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大校證實,我國第二艘055型導彈驅逐艦——102拉薩艦,已於3月2日正式加入海軍序列。

與南昌艦一樣,拉薩艦也是出自江南造船。“

海軍對我們造的萬噸大驅非常滿意!

交付之後,我們去部隊的次數很少,說明效能穩定,戰士們上手很快。這型艦適航性好,武器裝備齊全,攻防一體、戰懾一體、軟硬一體,不僅單艦作戰能力強,還能在編隊中承擔指揮功能。”說起這些,張國新一臉自豪。

在他看來,“帶刀侍衛”這個定位還不夠準確,應該是“帶刀侍衛長”。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南昌艦與056型護衛艦編隊航行

判斷戰艦強不強,其實不用涉及什麼核心機密。哪怕是海軍“小白”,面對俄羅斯的現代級,美國的伯克級和我們的055這三型驅逐艦的照片,都能八九不離十地判斷出各自的“段位”。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現代級驅逐艦“不安”號

相比於現代級把雷達、導彈等裝備層層堆疊的“張牙舞爪”,055簡明洗練,“不怒自威”,相控陣雷達整合探測、對抗等多種功能,垂直導彈發射裝置相容對空、對海、對地多型主戰裝備,低調中蘊含著令敵膽寒的力量。和伯克級比起來,

無論是一體式的桅杆,還是艦首內傾的鋒刃線條,都能給055帶來更好的整體隱身能力。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伯克級驅逐艦 “米利厄斯” 號

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

張國新對話匣君反覆強調055型艦的三個“自主”。尤其是自主配套,意味著可以批次製造,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他說:“放眼世界,能做到這一點,現在可能只有我們一家。美國驅逐艦的動力系統,一些部件也是要從外國採購的。”

監造,山一般的責任!

這樣一型海軍翹首以盼的主力驅逐艦,集成了全國各個領域的最新成果,背後是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的共同努力。

好比“全村的龍把最硬的鱗給了你”,江南造船不僅要為它打造最強的軀體,還要讓各個系統融會貫通,開啟“靈智”。

踏入軍品戰線伊始,張國新的崗位便是監造師,後來是總建造師。好比是領軍統帥,對於勝敗要負全責。具體到055這型艦上,從課題預研到產品交付,從效能、進度、質量,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都要心裡有數。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南昌艦下水儀式

這是如山一般重的責任啊!話匣君心生感慨,不由得脫口而出。

現代化驅逐艦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巨系統,國外一些船廠在質量上“翻燒餅”,工期上“掉鏈子”的比比皆是。何況又是055這樣一型個頭大,技術上邁的步子同樣巨大的新艦?

“這件事確實很難,但掌握了方法也就沒那麼難。”張國新介紹,

基本思路就是抓住重點,層層分解。

比如,工作上需要對接的方方面面被他分成三個層——上面的機關層、各系統的協作層和具體的施工層;艦船的建造過程,他分為結構建造、舾裝和試驗三個階段;具體到建造過程中的每一個事件,分為設計、配套、工程時間協調、質量和安全共五大元素,把這五個元素都想明白,做事就有把握。按照正確的節點,與正確的人協同,正確地做好每一件事,整艘艦的建造就能按部就班,往前推進……

造艦是動態過程,如何迅速準確地響應各種變化?

張國新的腦子裡,有一張巨大龐雜卻又清晰得絲縷分明的路線圖。

“關鍵是抓本質!”他以消防安全為例,造成火警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火源、氧氣和易燃物這三個要素。建造階段需要焊接,沒有火源造不了船,關鍵要控制易燃物。到了試驗階段,船上有燃料、有裝備,控制火源就成了重中之重。“作為總建造師,這些細節統統都要掌握。”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052B和052C開啟了亞丁灣護航大幕

舉重若輕,指揮若定,張國新的底氣源自經驗積澱,更來自於對生產一線情況的精確掌握。他一手帶出來的江南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刁佳生說,張國新很少說重話,但往往聽似隨口一句,點出的就是要害。“大家都知道,他佈置的工作必定要落實,必定有檢查,打不了半點馬虎眼。他的辦公室裡放著安全帽,隨時到現場。跟老師傅都很熟,幾句話問下來,心裡一本賬就能門兒清。”

三代六型驅逐艦,在張國新手上,全部按時交付,沒有一艘誤了節點

。在旁人看來,這簡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創新,要趕在教科書之前!

說到造艦技術,江南造船向來很剛。

上世界90年代初,江南造船在黃浦江畔建造052型首艦112哈爾濱艦。當時的工藝流程相比發達國家的主流水平,差距明顯。在斜船臺上,全艦分為近120個分段來“搭積木”。這型艦的動力系統從國外引進,德國工程師要求全長65米的軸系安裝位置,一條直線的誤差不能超過0。05毫米。他覺得這一精度不可能實現。這麼多分段,建造過程的狀態不斷變化,怎麼可能達到要求?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1991年,哈爾濱艦下水

張國新說,不信你來看!連續多日,德國人熬夜和大家對著光靶測精度,最終感嘆:“你們這樣做,原來也是可以的!”

現在這個環節是怎麼做的?對於話匣君的提問,張國新笑著說:“

這麼大一艘艦,就分成三個總段,同時建造。拼到一起的時候,誤差只有區區幾個毫米。

像軸系安裝,就在一個總段內,可以說分毫不差。”

這被稱為區域總段建造法,是江南造艦如同“下餃子”的關鍵。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試航中的055型萬噸大驅

老方法造不好新戰艦!在張國新的推動下,百年江南熱切擁抱數字化。江南研究院副院長趙守君感嘆,“

老爺子時常會冒出新想法,他對新技術的敏感性,經常會讓我們80後、90後汗顏。

比如,新型戰艦使用的新型材料給焊接帶來巨大挑戰。即便是焊接高手,也難以始終把焊接精度控制在規定範圍。當人來控制機器已經難以滿足要求,能否用機器來控制人呢?

順著這個思路,江南造船透過焊機聯網,建立龐大的資料庫,用計算機測算和控制每一個焊接工作點的引數,最終建成

數字化焊接質量管控系統

。透過把工藝引數預設到系統裡,焊接過程中電流、電壓有絲毫差錯,系統就會自動報警,中止工人操作。透過“機器管人”,年輕焊工也能達到老師傅的質量標準。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複雜曲面船板成形是造船廠普遍面臨的一個技術瓶頸。此前,國內普遍採用水火彎板,但一直沒有實現自動化,一些用於軍艦的特種鋼不能採用水火彎板工藝,其加工成形的難度更大。

江南造船為此專門研發了一套“神器”——

世界首臺船舶大型三維數控彎板機

,可根據造船軟體系統提供的船板資料,自動進行三維曲面造型和船板的數控冷彎加工。此前人工需要幾天才能加工成形的彎板,如今只需要幾個小時,精度也上了一個大臺階。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張國新說,這些數字化建造技術的應用,不僅讓戰艦看起來精緻美觀,更重要是降低了艦體的應力水平。“不僅是艦船交付的時候滿足精度要求,低應力使得各種使用環境,哪怕是六級海況的惡劣環境中,艦船都能保持精度。”這樣做,不僅使得戰艦對惡劣海況的適應能力更強,也為精度要求極高的一些新型裝備,創造了良好的安裝和使用環境。

低應力建造,這是一個造船專業教科書上還沒有系統闡述的前沿理念。張國新說:

“江南,就應該跑在教科書之前!”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大門

造艦,也是育人!

誕生於1865年的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是中國近代工業的起點。156年曆史,一脈相承。張國新說,江南是船廠,也是一座學堂。

他本人,就是從這座學堂裡成長起來的。

1968年,19歲的張國新被分配到江南造船,成為一名工人。當時是做車工,加工船上用的零件。今天做螺絲螺母,明天做一根軸。雖然人在船廠,事實上卻離造船很遠。年輕的他暗下決心,要努力當一名工程師。

憑藉出色的表現,張國新在1974年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他被廠裡推薦到上海交通大學深造,選擇了夢寐以求的船舶設計與製造專業。在校園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知識。畢業返廠實習一年後,他走上了船舶監造崗位。工作再忙再累,一本又厚又重的《艦船概論》和一本翻得捲了毛邊的英漢字典是他回到家裡不變的“伴侶”……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052D是海軍目前建造數量最多的驅逐艦

這麼多年來,技術在變,產品在變,張國新內心的本領恐慌始終不變。為了更好地掌握國外造船業發展動態,他自學英、德、日等多國語言。在50多歲時,還自學了計算機程式設計。

他一手帶出的中青年監造師,已經成為各個重要型號一線的骨幹。學習,持續不斷地學習,是他們從張國新身上所學到的人生態度。

張國新關心的,不僅是他們。造好一艘艦,需要各個崗位每一個人共同努力,也要讓每個人都有成長髮光的舞臺。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推行規程化作業,

每一步流程,都做成一份標準化的作業指導書。技術骨幹原先幹完活兒以後,是坐等別人來檢查。現在自己先填一份自檢表,拿著表去申請檢驗部門專檢。言下之意,一線需要的不是一個個一成不變的“螺絲釘”,而是有責任,能思考,會提升的主人翁式勞動者。實踐下來,大家的操作規範性明顯提高。

推行專業化除錯,

武器裝備隔行如隔山,技術人員對接A系統的就專注於A系統,對接B系統的就專注於B系統,時間長了,年輕人既懂技術又懂管理,艦上的武器系統都摸得很熟。這時,他們可以申請“跨界”,多掌握一個領域,職業道路上就多了一根“車道”。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造艦是樁苦差事。張國新清楚地記得,

當初建造112艦的時候,一位焊工夏天上崗兩個小時,從一雙鞋裡能倒出100毫升的汗水。

現在條件改善了不少,還是辛苦,但年輕人是發自內心地願意去拼,去鑽研。

“以前碰到攔路虎,大家會怕做壞了,不敢去做。現在越大、越難的船,越是願意去做。知道是國家急需的裝備,不用我們去動員,大家都有熱情,都會去動腦筋。”張國新感嘆,這就是江南文化的根脈和紅色基因啊!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懸規植矩 

器惟求新

這是江南造船的廠訓,也是刻在張國新心裡,時刻篤行的信條。

“把我們的軍品做上去!”30多年,他只做這一件事,也做成了這一件事。他的名字始終和

“國內最先進”“最複雜”“建造難度最高”

這些詞緊緊聯絡在一起。

71歲的他,仍然穿著亮藍色的工作服,埋首江南,潛心鑄“劍”。

最好的,永遠是下一艘。

為國鑄“劍”!35年,他送三代六型驅逐艦參軍

只待鋒刃出鞘時

鎮邪斬妖寒敵膽

-本文完-

版權宣告:轉載前請聯絡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