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還記得在2018年引爆國內銀幕的那部科幻鉅製《頭號玩家》嗎?人類只要戴上VR眼鏡,穿上感測裝置,就能進入一個被稱為“綠洲”的虛擬時空中,可以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無獨有偶,在今年上映的《失控玩家》中也看到了相似的虛擬場景,在虛擬數字所打造的虛幻時空裡,玩家同樣可以做一些現實世界中無法實現的事情。

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這樣一種脫離現實,塑造出來的虛擬烏托邦世界被稱作“元宇宙”。而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自美國科幻小說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中。小說中的主人公戴上目鏡和耳機,連線上電腦就能進入一個虛構空間。它平行於現實世界,卻有一套相似的運作規則——土地可以開發,做生意需要錢和許可證,人們在那個世界裡有分身,可以娛樂、交易、生活。這個設定也給後來的科幻電影創造出了靈感,早期的《駭客帝國》中矩陣模擬人類世界也是來自元宇宙的設定。

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誰又能想到30年後,這個元宇宙會成為最火的概念之一。上個月,社交媒體臉書宣佈5年內,擬在歐盟國家僱傭1萬名高技能人才打造“元宇宙”。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甚至表示,元宇宙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結構。“元宇宙”概念在引發廣泛討論的同時,從資本圈到科技圈、學術圈再到政府層面,各界人士都對“元宇宙”表現出熱切關注。

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對於智慧化高度集中的汽車行業也正在構築起屬於他們的數字世界,正如一位資深車聯網行業專家所言,車企要做的是在虛擬世界“打撈”更多的使用者。在今年10月的慕尼黑IAA國際汽車展上,寶馬推出了JOYTOPIA平臺,人們可以在建立虛擬化身來觀看演出,角色可以跳舞和人群衝浪,還可以從多個不同角度觀看樂隊的表演並靠近舞臺。

同時,我們也看到長安福特、現代汽車和上汽集團都用自己的方式開始進入元宇宙領域,包括宣傳“解鎖驚豔元宇宙的終極金鑰”,釋出體驗遊戲,還有搶注商標。提到搶注商標,近日,廣東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申請註冊多項“小鵬元宇宙”商標,國際分類涉及運輸工具、機械裝置、科學儀器,目前商標狀態為商標申請中、等待實質審查。由此可見,走在科技前沿的汽車廠家們,已經在為元宇宙的未來早做佈局和打算了。

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而在眾多車企中,當下最接近元宇宙構思的還屬智己汽車,在“IM 智己”APP上,其推出了“原石谷”的概念,有人稱它是元宇宙的初級階段。使用者可以在“原石谷”裡拓荒原石、積攢積分、升級裝備、進化車輛,獲取“原石”的方式有兩種,“里程式開採”和“養成式開採”。這和不少年輕族群所喜愛的網路遊戲、手遊和電競十分相似,不過智己汽車將虛擬與現實做了結合與貫通。

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在現實世界中,車輛行駛里程所貢獻的行駛資料,會計入參與里程開採的資料池中。使用者行駛里程越多,貢獻的資料越多,在虛擬世界中的資料權益和收穫的“原石”也就越多。然後,再回到現實世界,透過收集和積累的“原石”可以兌換各類硬體或OTA服務。智己汽車方面表示,隨著“原石谷”運營體系的逐步完善,未來“原石”還將擁有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那麼除了要“撈取”更多的年輕使用者之外,還有什麼原因促使車企不斷往元宇宙的概念靠攏?因為,在多年的發展之後,汽車行業的內卷與同質化已相當嚴重,如何做出不同的東西,形成差異化成為不少車企所追求的目標。

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而元宇宙這個概念聽上去就十分高階,有著影視作品的宣傳,大家對它的瞭解程度也較高,對於希望向科技公司轉型的車企來說,介入元宇宙再合適不過。同時,新鮮的概念也會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期待值,也將直接反映在市場表現上,這種概念的開放與根植更容易實現市場兌現。

汽車產業入局“元宇宙” 是“打撈”使用者還是佈局未來?

寫在最後:

元宇宙的打造可謂是一個宏大的“工程”,對於當下車企而言,其實還是更應關注汽車製造和技術發展這些根本性東西。例如,智慧製造、續航里程、電池安全、自動駕駛等,元宇宙應該建立在這些底層基礎之上,而不是空中樓閣那樣沒有根基,變成一種炒作熱度的營銷手段。作為消費者,還是希望各家車企先把“地基”打紮實,然後再和我們講一個有趣的“元宇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