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故事】這四大歷史名巷,知道的都是“老定遠”!

定遠縣城有著大大小小的巷子,每一條巷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一個城市的記憶總要附著在某個歷史遺存上,巷子是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它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無不帶著歷史的印記。

在定城眾多的巷子中,有四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的古巷,這四大歷史名巷融匯著歷史、宗教、民俗等豐富文化,從這些街巷的名稱,就能看到歷史痕跡——黌學巷、操箭巷、城隍廟巷、董公巷。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定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定城古老質樸的文化依然沒有丟失。讓我們走進小巷,瞭解定遠四大名巷的歷史由來……

黌學巷

【定遠故事】這四大歷史名巷,知道的都是“老定遠”!

黌學巷位於縣實驗小學對面。

讀書人看到黌學二字,頓生敬意,芸芸眾生往往不買帳,不少人寫作“洪學巷”或者“紅學巷”。

黌學,是古代官學的意思,亦是文廟的別稱,歷史上的中國,幾乎每個州、府、縣都有黌學,它是“廟學合一”制度的產物,是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象徵。

定遠儒學,位於城內原縣衙東南側,始建於宋孝宗淳熙年間,又名“文廟”,原建築已毀,遺址位於縣實驗小學。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知縣鄭基於文廟東建“曲陽書院”(實驗小學前身)。

歷史上的定遠儒學曾有兩幅名聯:

兩間存至德,萬古仰斯文。

德合乾隆,立萬世之師表。

道通中外,叢集賢之大成。

顧名思義,“黌學巷”就是通往學校的巷子。曾看到一篇文章,說明朝丞相李善長就是定城曲陽坊(今定城鎮黌學巷)人,是否屬實,現在也難以考證了。

黌學巷裡的房屋看上去鱗次櫛比,擠擠挨挨,經過多年磨洗,老屋早已被風雨腐蝕褪下了明麗的色彩,留下了一種時光獨有的溫潤。小巷深處隨處可見穿梭在屋角下的貓。走進古巷,因為轉角望不到盡頭,明媚春光下恍如夢境。

操箭巷

【定遠故事】這四大歷史名巷,知道的都是“老定遠”!

操箭巷連線著南后街與南大街,是一條窄窄的毫不起眼的古巷子,一縷春光抹在巷道的磚牆上,寂靜的小巷給人一種厚重與滄桑之感。

操箭巷巷名來源於民族英雄戚繼光。據相關史料記載,萬曆十三年(1585年),戚繼光因病獲准離職,從廣州卸任回定遠養病,戚繼光第一次回到故鄉修墓祭祖,實現了多年的夙願。戚繼光在永康祭祖後,被知縣請到定遠縣城,住在城內南門大街戚家老宅,宅北有一條東西二里的小巷,巷子的東頭有個土臺,戚繼光帶病組織定遠青少年演習陣法,練習刀箭,戚繼光站在土臺上親自指揮,傳授戚家拳法。後人為紀念戚繼光,就將這條巷子命名“操箭巷”。

操箭巷頗有一種大隱於市的感覺,又依稀有世外桃源的影子。走進小巷,已不見古牆內外金戈鐵馬的壯觀景象,很想順著風聲聽一聽那戰鬥的號角,閉上眼,刀光劍影的場面依然清晰。

巷口一群老人安詳地坐著。有的老人穿著年輕時的灰色工作服靠在破舊的椅子上凝神思考,有的老人聚在一起吆五喝六地下象棋,有的老人在門口帶著孫子玩耍,平靜的生活給古巷抹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城隍廟巷

【定遠故事】這四大歷史名巷,知道的都是“老定遠”!

城隍廟巷位於縣人武部南面。

縣人武部所在地是原縣城城隍廟處,通往城隍廟的這條小巷便以城隍廟命名。

城隍廟,起源於遠古時代,當時流行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所謂“城”,是土築的高牆。所謂“隍”,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代先民認為,他們的生產生活安全,都有神在主宰,並管領陰間的亡魂,城和隍就是城市的保護神。

明朝道教再興,定遠城隍廟於明洪武年間建成。清同治年間,又重新修建城隍廟。

過去人講究“早燒香,晚燒香,私情難講;善有報,惡有報,公正無偏。”何廷謙(定遠縣城人,字棣珊,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授翰林編修,曾任多省學政和主考。咸豐時,官至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曾為定遠城隍廟作聯:

淚酸血鹹,悔不該手辣口甜,只道世間無苦海;

金黃銀白,但見了眼紅心黑,那知頭上有青天。

這是一副妙聯,不僅有色有味,而且還具有警世作用,頗為難得。 這副對聯用酸、鹹、辣、甜、苦“五味”對黃、白、紅、黑、青“五色”,極為精巧。但在精巧的對句背後,又寓意不可對人殘暴,不可見錢眼開。用如此對聯來警醒世人,用心良苦。

如今的城隍廟巷意境幽古,店鋪樓參差錯落,老字號流光溢彩,小巷人來人往,有著熱鬧的市集,琳琅的店鋪,保持著她特有的活力。

董公巷

【定遠故事】這四大歷史名巷,知道的都是“老定遠”!

董公巷位於縣建設小學西側。董公指的是南宋名相董槐。

南宋時期,定遠縣出了一位重要人物——董槐。董槐(?一1262)字廷植,定遠縣城人。他身體魁梧;寬額豐腮,留有美須;幼時就學於葉雍門下,繼而又師從於儒學大師朱熹的學生慶源輔氏,後又學於國子監,嘉定六年(1213)考中進士。歷任廣德軍錄參軍、鎮江府通判、戶部侍郎、寶章閣直學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撫使、參知政事,直至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等30多個官職;爵位由封子、封男到封侯、封公。他的身世在史書《宋史·董槐傳》、《續資治通鑑》和許多地方誌中都有重要記載。董槐為官勤政清正,政績卓著,朝野聞名。

清《定遠縣誌·邱壟》載:“許國公董槐墓,縣西察院後(注:即現在建設小學內西南角)。康熙癸已年(1713),知縣張景尉立華表、墓道,邑人凌濤題碑。”墓似饅狀大土堆,直徑約30米,墓的南邊置一寬約60公分,長約2米的石墓碑。“文革”期間原有的墓堆、華表、碑記等均被毀壞。惟墓西小巷名董公巷,沿用至今。

定遠縣城的歷史是由一條條老街巷書寫的,而一條老街巷的形成往往須歷經幾百年乃至上千年。定遠四大歷史名巷是特殊的文化遺產,有著醇厚、精深的文化底蘊,記載了定遠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豐富多彩的人文現象。

古巷,是構成老定城風貌的主體,作為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記憶,定遠四大名巷應該加以保護,讓其承載的古代文明,呈現出無窮的魅力。(何俊飛)

【定遠故事】這四大歷史名巷,知道的都是“老定遠”!

【定遠故事】這四大歷史名巷,知道的都是“老定遠”!

【定遠故事】這四大歷史名巷,知道的都是“老定遠”!

點分享

點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