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為什麼這麼貴?

茅臺為什麼這麼貴?

茅臺,不就是一瓶酒嘛。

是的,它是一瓶酒,又不是一瓶酒。

今天,我們就來深度的聊一聊,茅臺為什麼會這麼貴?

說它是一瓶酒,不過是一種飲料而已,你說它的醬香很有特色,對於喝慣了濃香型白酒的人,還喝不習慣呢。

你說茅臺含有上千種微生物,那其他白酒就沒有這麼多微生物?我是不相信的。

你說茅臺有多高階,醬香院士有多吃香,我也是持懷疑態度的。

說白了,如果茅臺僅僅是酒的話,也就那樣。在一些資深飲酒人士看來,可能還不如二鍋頭呢。

所以,如果你把茅臺僅僅當做酒的話,是不是更好喝,真的說不清楚。

因為一千個人,能喝出三千種口味。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你早中晚喝三次,三次的體驗都是不一樣的。

酒並沒有變,變的只是感覺和體驗,變的只是你對它的認知和態度。

或者說,如果你在茅臺上面投入了感情,長期的研究它,從深度愛好者到研究員,再到教授級總工,再到醬香型院士,自然會高看它,把它視為酒中鑽石、皇冠也不為過。

所以只有當你說,你喝了茅臺,喝出了高階感,我信,因為這是你的一種感覺。

畢竟茅臺貴啊,凡是能定價的東西,你都能按照價格高低喝出高階感。

那這時候,茅臺,它已經不是一瓶酒了,或者說,它不僅僅是一瓶酒了。

以前,我們去給一家上市酒廠做諮詢,當時一提到茅臺,對方領導就說:茅臺已經成了硬通貨。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不用我解釋了吧,跟我們今天所說的社交貨幣差不多。

意思是茅臺,早就超越了普通消費品的概念,它是一種可以代替一般等價物的貨幣。

我請你吃飯,用茅臺招待你,你一看,就知道這值多少錢,就明白你在我心目中的位置。什麼話都不用說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但是,茅臺僅僅是一瓶酒,僅僅是一種社交貨幣嗎?

只有這種認知,層次顯然還是不夠。

既然茅臺是硬通貨,是社交貨幣,那它為什麼能成為社交貨幣?

或許,一位私募大佬但斌可以回答。

作為數年如一日鼓吹茅臺的忠實擁躉,但斌說過一句話:

“只要赤水河的水還在流淌,你等一千年,一萬年也看不到茅臺崩盤的時刻。”

但斌的意見代表了很多有見識的人的意見,那就是,茅臺具有稀缺性,而且具有唯一性。

因為在茅臺鎮茅臺酒廠產的茅臺,才是真茅臺。

真茅臺數量有限,產能有限,供不應求,堪比高階奢侈品。

所以才出現一種有意思的現象,茅臺酒廠一年產酒2萬噸,而市場上流通的茅臺有200萬噸。

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茅臺也不僅僅是社交貨幣,它比社交貨幣還牛。

越賣越貴,越貴越買。

就像深圳前海的房子,動輒幾千萬上億,貴的要死,卻要靠抽籤才能打新。

結果導致,越貴,越需要抽籤的房子,越有人買,不需要抽籤的房子,反而沒有人買。

因為邏輯是這樣的:不抽籤就能購買的房子,說明沒有稀缺性啊。

這跟買到真茅臺的道理,是不是一樣的?

但茅臺這麼貴,真的因為它的唯一性和稀缺性嗎?

照這麼說,我老家水井釀出來的米酒,也具有唯一性和稀缺性。可是,為什麼卻賣不到茅臺那個價位呢?

說到底,一個東西有沒有稀缺性,最核心的一點,是有形的資源,和無形的資源堆出來的。

有形的資源,大家彷彿都能看得見,但無形的資源,是不太容易看見的。

無形的資源,靠的是共識,是認知,是想象,是背後的故事,總之,是觀念層面上的東西。

說到底,茅臺本身是不是具有稀缺性,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認為它有稀缺性,你對它有預期。

只要這種想法和觀念沒有變,茅臺就永遠不會崩盤,反之,只要這種觀念改變了,哪怕赤水河還在流淌,該崩盤的還得崩盤。

所以啊,我們下什麼樣的斷言,都為時尚早,畢竟,這個世界上,有錢沒錢,幸福,不幸福,都不過是我們的一場虛構和想象而已,別太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