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不知從何時起,物業選聘市場,墊資進場成為常態,

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墊資承諾,物業公司敢說,業主們敢信

小區落到要換物業公司的程度,自然已經是矛盾頻發了,既然物業公司連基本的服務都無法做到業主滿意,小區的基礎設施必然更一言難盡,消防、監控、路燈、景觀需要改造的地方不少,而剛成立的業委會又一窮二白,於是墊資成了一個較為

便捷的選項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墊資進場,就是物業公司進場前承諾一筆資金,好讓較為緊急的一些工程可以先完成,後面再由公共收益陸續的還

。好處很明顯,事提前做了還不用付利息。但世上可能有這種只佔便宜不吃虧的好事嗎?

好多年前流傳一個

中美兩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

,大概是說一箇中國老太太,60歲時終於掙夠了錢買了一套房子。一個美國老太太,60歲時終於還清了購房的貨款,而她已經在這房子裡面住了30年了。無非講了一個

超前消費

的故事,如果超前消費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那無論是中國老太太還是美國老太太,只要不是傻老太太,都會選擇提前消費。市場經濟下,想要獲得任何好處,必然會承擔相應的成本,這個成本就是

利息

風險

。沒有銀行會無息借貸,而次貸危機來了,美國老太太也有可能會破產。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物業企業的好處——利息

一、一個充滿誘惑的數字

墊資100萬!墊資300萬!墊資1000萬!比起各種物業服務指標,一個具體的

數字

顯然更有辨識度,而這個數字後面帶來的,是消防、監控等公共設施恢復的立竿見影。理解了如何用最少的言語擊中最多的業主,我們就能夠理解各個物業公司是如何將墊資金額一升再升。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二、錢在手裡,心中不慌。

墊資的錢,進出都在物業公司的賬。沒聽過哪個物業公司先將墊資的金額打到業主大會的賬戶的。而公共收益又由物業公司代收。理論上無論是花錢還是還錢,都不必經過業委會的手。當然,業委會可以嚴格監管,譬如未經業委會稽核的資金,未經業委會允許不得擅自還款。物業公司配合當然沒問題,不配合呢?你怎麼約束物業公司才是問題。

三、買的沒有賣的精

退一萬步講,如果物業公司真的想在工程里加點水分,業委會也沒有能力杜絕。買的沒有賣的精,業委會沒道理比物業公司更專業,工程改造的執行方或是物業公司或是相關單位,行業的潛規則一條條,想在裡面搞名堂,業委會很難找出問題。工程花了多少錢,物業公司說了算,墊資一百萬,十萬的工程來十個,瞬間達成。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總之,這筆錢只要在賬上轉轉,不但不會虧,還能買到業主的好。何樂而不為。

可能存在的問題——風險

一、急功近利的心態。

不可否認,黑了很久的路燈突然亮了,滅了很久的監控突然好了,這種成就感絕大多數被前物業打壓的業委會都難以抗拒。憋了這麼久,

終於可以證明自己的心態,可以理解

。但換個維度,為小區做過實事的業委會不在少數,但能延續下去的為什麼鳳毛麟角?這些設施小區剛建成時也是好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沒有監督導致缺乏維護損壞的。以一個新業委會的專業程度,是否能做到工程質價相符,維護監督有力?如果做不到,提前這一兩年的意義在哪呢?面子這東西,獲得的容易,失去的也容易。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二、被迫捆綁的尷尬。

墊資來了,業委會要不要求打到業主大會賬戶上。既然承諾出錢,錢還在物業公司賬戶上算怎麼回事?如果物業公司不答應,業委會翻臉不翻臉?

好,我們可以說,業委會只監管就行了,不一定要經手。可以,監管過程中發現了貓膩,你制止不制止。制止無效怎麼辦?業委會要不要翻臉?

如果物業公司指定自己的合作單位施工,或者圍標,你能拒絕嗎?你拒絕了物業公司不配合,錢說多少是多少,該打款就打款,業委會怎麼辦?要不要翻臉?

雖然是公共決議,有問題業主難免會說業委會閒話,你找來的物業公司不聽你的,尷尬不尷尬,再換一次?公共收益已經欠到合同期之後了。下一屆業委會認不認帳,吐不吐槽?

只要你選擇翻臉,業委會和物業公司的合作就會變成對抗,解決問題的進度條剛開始前進就又被打斷了

。物業公司耗著照樣收錢,合同期過了還有事實服務條款,業委會呢?時間、精力、哪怕是自身,沒了就沒了。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三、討好業主的副作用。

什麼樣的業主群體形成什麼樣的小區氛圍,當你

對業主群體一味的投餵權力時,並不會換來責任感的提升,還往往伴隨著更高的要求

。討好業主而不是做正確的事,是做業委會最大的貪念和考驗。一個願意承擔責任的業主,比一百個享受了權力而稱讚你的業主更珍貴。

戒掉對貪念的痴迷,是業委會保持長期主義價值觀的必要條件

。為什麼大部分業委會成立和換物業的時候業主支援度最高,並不是業委會給了業主們什麼好處,反而是遇到了困難喚醒了業主群體的自尊和責任感。既然業委會最困難的時候業主最支援,又為什麼急於去討好業主呢?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中美老太太的故事之所以不切實際,是因為幾乎沒有考慮到任何實際情況。我們都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但很少能做到拒絕誘惑。墊資實際存在,自然有它的生存空間。但只有

當物業企業不再去利用墊資過度宣傳,而業委會也不過度依賴墊資,才是小區迴歸正常的開始

物業墊資進場這事,到底靠不靠譜?

小區治理任重道遠,且行且珍惜吧。

本文不代表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