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著名當代藝術家陸平原:勾勒向上的生命曲線

不久前,瑞安房地產旗下最大體量購物中心專案——瑞虹天地太陽宮即將揭開神秘的面紗。以“北上海生活力中心”為理念,太陽宮將開創一個集藝術、文化、自然、生活美學為一體的全維度共融性的都市生活場。

值此太陽宮開業的契機,為了讓蓬勃商業能量與新潮藝術魅力完美碰撞,知名策展人劉鋼帶來了一場以《SUNIVERSE日心說》為主題的藝術展。本次展覽邀請了國內外十餘位知名藝術家,透過展陳設計和藝術品,用與太陽相關的元素串聯起太陽宮整個空間,每一位藝術家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訴說著心中的太陽形象,希望透過作品激發人們對太陽的豐富想象——太陽宮裡每一位遊客都可以自由徜徉在太陽帶來的色彩世界裡,感受太陽的力量和正能量。

呼應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著名當代藝術家陸平原:勾勒向上的生命曲線

在太陽宮主入口處,矗立著一個名為《太陽逗Funny Sun》的大型公共藝術雕塑,這個充滿活力的裝置由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當代藝術家”的藝術家陸平原親力打造。這座擬人化的彩色巧克力豆疊塔,以動感流淌的視覺效果,呼應了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性。

對於“心中的太陽”,陸平原有著自己的理解,“太陽對於藝術創作來說是永恆的命題,因為它象徵著一種能量,象徵萬物向陽的本能,同時太陽也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跟其他天體之間有一種圍繞,旋轉的聯動關係。這次的創作圍繞著太陽、能量、生命等命題來展開。”

呼應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著名當代藝術家陸平原:勾勒向上的生命曲線

“最會講故事的當代藝術家”陸平原

長期以來,陸平原一直在關注“物品擬人化”這個主題,也常被這樣的事物吸引,這些各式各樣,帶有人類表情和生命特徵的符號已經遍佈我們的生活,他驚歎於人類的這種賦予物品生命的能力。這一次,陸平原選擇了擬人化的八顆彩色巧克力豆形象,“巧克力豆是大家熟知的人工食品,它也時常被人們用擬人化的方式演繹和表現,我將一串各色的巧克力豆以雕塑的形式串聯在一起,讓它像都市訊號一般豎立在這,也象徵我們對‘生命’的崇拜,它像能量塔,帶有當代的生命和能量資訊。在《太陽逗》雕塑中,大紅色的巧克力豆在最高點,其他顏色依次連線紮根在地面上,也對映整個太陽系持久不息的能量迴圈。” 《太陽逗Funny Sun》色彩遵循彩虹光譜系統,七彩的效果在表現太陽、溫度、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同時,也貼合了年輕一代的潮玩審美趣味,更蘊含了對瑞虹收官之作一路長“虹”的美好願景。

回憶起第一次來到太陽宮的情景,讓陸平原印象最深刻的是瑞虹天地周圍的幾個專案名字都與宇宙和星系相關,“周圍的建築都是流線形態的,太陽宮就像中心一樣處於能量的輸出和迴圈的核心位置上,這讓我體會到人類對聚集、社交、消費、活動的追求也是自然形態的一種。”

《太陽逗Funny Sun》是陸平原個人創作高度最高的單體雕塑作品,因此,相較於以往的藝術創作,於他而言,這次面臨的是全新的挑戰。“十米的高度,製作整個過程花了較長的時間。從造型設計到色彩選擇再到落地朝向,都經過反覆的調整和修改,最後在工廠中製作成不鏽鋼,再到拼接安裝,我伴隨這個‘生命’的誕生。”陸平原向我們解釋道,“這也是我做過最高的一件公共雕塑作品,因為公共雕塑是面向公共空間,面向所有能看見它的人,這也和做一件完全展現個人對藝術理解的作品不同,雖然它來自個人感受,但它不僅僅和我個人有關。”這件作品帶有表情、顏色,陸平原希望它像一個新時代的“生命曲線”,能讓人感受到某種蜿蜒向上的生命力。

在陸平原看來,“故事”本事就是一種藝術的媒介,只是它相較於其他媒介更無形,它可以是一個大型紀念性建築;可以是一段文字;可以是一個精神性的符號;也可以是某天看見的一句話。“故事的呈現形式有很多種類,這也是這個獨特的媒介最吸引我的地方,我透過文字傳達故事,也會從物的角度切入,探討無形和有形的關係,但故事這種如流水般靈動的特性是最讓我著迷的,它凝聚著關於萬物的傳說,能將物注入生命和靈魂。當《太陽逗Funny Sun》這件雕塑落成後,能像一個活的‘生命體’產生故事,展開一個個它與各式各樣的人之間的故事。”

呼應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著名當代藝術家陸平原:勾勒向上的生命曲線

《星期六—花臉雪糕》

隨著城市的進步,以及人們對藝術文化意識的增強和認知的提升,藝術多元化的形式越來越受到大眾期待和認可。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脫離“白盒子”空間,選擇在城市公共空間、商業空間裡去創作藝術裝置,去表達設計理念,讓來來往往的人流在空間裡偶遇驚喜,在日常生活中尋找趣味。在陸平原看來,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在創造“活”的藝術,它不應該被某一個具體“盒子”所定義,“正如今天我們看見博物館中的一個獨立陳列的雕塑,它曾經就有可能是與建築和環境相互依存的;同樣的,今天創造的藝術物品未來或許也會被陳列在博物館裡。”

當藝術作品在失去了“白盒子”的保護之後所面對的,是全開放的空間和無意識的人流,如何在這樣的空間裡保有話語權?如何讓公共藝術真正“走”出去,去貼近大眾?

呼應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著名當代藝術家陸平原:勾勒向上的生命曲線

《1984》,廣州空港雙年展,2019

陸平原認為,在美術館與公共空間中欣賞藝術,其最大的區別在於“是否可預知”,“當人們前往美術館看藝術作品,會先有一個預設,觀眾會根據美術館的路線或是引導去欣賞和閱讀作品,它相對線性,會有個‘自傳式的劇本’。但公共藝術的觀眾是無法預知的,觀眾與藝術是一種‘偶遇’的狀態,這種狀態無形,卻有有趣的地方,除了對作品的要求以外,它需要藝術家或策展人把整個城市作為藝術創作的一個背景或是載體,來考慮人群活動和環境因素替代雕塑的‘底座’,城市歷史和流動的傳說替代掛畫的‘牆面’,或是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需要藝術家們擴大原本的語境來創作。”

除此之外,在這種無序的、毫無計劃的空間,在藝術家們創作的過程中,更需要把“人”的因素作為作品的一部分,因為,人們對於公共藝術裝置的打卡和社交分享愈來愈趨之若鶩,“觀眾都希望看見‘我’和一件作品在一起,在打卡拍攝的影像中,‘我’比‘作品’要重要,哪怕只拍作品,也有‘我’的痕跡,這會拉近人和藝術之間的距離,讓藝術與更多的人發生直接的關係,”陸平原說,“這是一件好事,是時代和科技給予創作者的新命題,因此,我們似乎也更要去仔細觀看和研究那些不能快速被社交媒體化的藝術作品,去了解作品背後不能被影象化的內容,這樣才能有比較全面的藝術欣賞視角。”

談及公共藝術的未來發展,陸平原告訴我們,“真正優秀的公共藝術,應該是屬於時代並能超越時代的,它不輕易被觀賞者的年齡和人群的屬性所限制,我認為好的藝術家工作就像在用各種方式描繪他心目中的時代肖像。透過藝術家和城市發展者們的長期努力,可以更進一步的突破和改變藝術和人們之間的距離,真正讓藝術文化社交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呼應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著名當代藝術家陸平原:勾勒向上的生命曲線

呼應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著名當代藝術家陸平原:勾勒向上的生命曲線

呼應城市、人與商業空間的有機關聯,著名當代藝術家陸平原:勾勒向上的生命曲線

福布斯生活系列活動

涵蓋沙龍、晚宴、論壇、展覽、品鑑會等形式

暢談健康、消費、居住、出行、科技等前沿趨勢

致力於打造生活愛好者與創新者的跨界交流平臺

見證中國新消費時代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