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生產遇到難題

汽車業正面臨半導體晶片和零部件短缺,這種短缺已導致汽車生產延遲。

大眾、戴姆勒、豐田等跨國車企正在考慮改變過去慣用的準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又名無庫存生產方式),以保障供應鏈安全。

近日,特斯拉為確保晶片供應,不僅可能採取對供應商預先付款的方式預定產能,甚至有意收購中國臺灣地區的儲存器廠商旺宏的6英寸廠,來解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特斯拉透過收購晶圓廠切入到半導體賽道不僅為了滿足當下對晶片的需要,更是著眼於未來供應鏈安全。

據報道,大眾正在和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供應商英飛凌、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等廠商進行協商,希望藉此確保充足的車用晶片產能。

記者與多位半導體行業人士交流了解到,過去博世、大陸、電裝等汽車一級零部件廠商在接到車企的訂單後,將為車廠向以英飛凌、恩智浦、瑞薩半導體等晶片廠商下訂單,上述晶片廠商接單後,將委託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廠進行生產,之後零件廠商拿到晶片後,使用晶片生產成零件後再供應給車廠。

“汽車晶片業務回升的速度超乎預期,以往訂單需要提前幾個月預定,而這些客戶的下單太晚了,導致我們短期內無法滿足需求。同時,居家辦公讓平板等電子消費品的訂單暴增,這些產品同時在爭奪晶片廠的資源。”恩智浦方面表示。

記者瞭解到,汽車晶片作為高精尖零部件,從晶片設計、晶圓代工、封裝測試到最終交付需要6~9個月,在目前產能緊張的情況下,將更難趕上需求增長的節奏。

一名業界主管表示,從商業角度來看,車用MCU無利可圖,因為其功能有限、無法擴充。

信達證券電子方競團隊表示,汽車電子化發展大幅提升MCU需求,平均單輛汽車搭載超20個MCU以上,且每款車要依賴多家MCU供應商。

值得注意的是,ST、瑞薩等MCU龍頭廠商將產能向價格、利潤率更高的車用MCU傾斜,導致家電等領域MCU產能減少。

為了彌補全球晶片短缺的供應缺口,三星電子宣佈了其現有晶片製造廠的擴張計劃。

汽車生產遇到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