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上市?萬物雲最終沒能成為一朵雲?

分拆上市?萬物雲最終沒能成為一朵雲?

行業等萬物雲已久。

收併購炒得再火熱,可能都比不上萬物雲的一個公告,或者朱保全出來說上三言兩語。

每次行業聚會,可能都要調侃上幾句,萬物雲會不會角逐一下科創板,到後來這個話題甚至演變成,猜猜萬物雲什麼時候能上科創板?

也有很多人因此認為,萬物雲短期內可能不會上市,畢竟如果是科創板的話,還沒準備好。

萬物雲的公告這一出現,確實驚到了很多人。在看完公告以後,就是驚中帶著微微的失落。

分拆上市?萬物雲最終沒能成為一朵雲?

寫得很明確了:港交所上市,主營業務排第一位的依然是物業服務。

截止2021年6月30日,萬物雲未經審計總資產為190。1億元,總負債119。3億元。2021年1~6月,萬物雲營業收入為103。83億元,營業利潤為10。43億元。

萬物雲最終沒成為一朵雲,落地依然還是“物業”。甚至有人說,萬物雲這是終於想通了。

其實萬物雲可能即將走向資本市場,之前已有傳聞。但一來“萬物雲”的形象過於深入人心,很多人都心知肚明智慧社群概念的不成熟;二來,萬物雲和萬科的領導們,多次表示不差錢,不想“被資本引導錯了”。也就使很多人沒“敢”多想。

回顧一下,萬物雲開始打造科技感,其實僅有一年的時間。

去年的10月31日,萬科物業正式釋出了新的名字“萬物雲空間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和全新設計的logo,同時釋出了那棵震撼行業的品牌樹。

分拆上市?萬物雲最終沒能成為一朵雲?

這個logo可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的幾個字,而是以計算機基礎語言0和1的數字靈感與中文圓潤字型演變結合而成,代表了數字科技與服務文化的結合。品牌色為天空藍,表達了對科技和未來的無限可能。

0和1的計算機語言看起來有點抽象,但科技藍大家都懂。而且在品牌釋出後,朱保全再出現都拋棄了傳統物業人的西裝革履,而是有了喬布斯範兒。甚至連春節的海報,都溢滿了喜氣洋洋的科技感。

很有範兒,使整個萬物雲都變得有範兒起來。

其實仔細想想,萬物雲這波火起來,不只是萬科這個金字招牌的緣故,同樣有金字招牌的房地產集團還有不少,碧桂園服務豪擲幾百億,也只是做出了“宇宙第一大物企”,但背地裡多少人罵他暴發戶也未可知。

仔細想想,其實更多的是行業人的一種心態,或者說一種期盼。

物業人以前總在自嘲,說自己從事了一個低端落後的行業,包括現在的人才困難問題,很多人也會認為,多少人會願意到社群裡來“捱罵”呢?說到底,這行業不酷、沒意思、很陳舊。

那麼,年輕人認可且扎堆的酷行業是什麼?

網際網路行業啊。

當「萬物雲」的概念被丟擲來,感覺物業開始與新興、前沿、很創新、有更多想象空間這些名詞掛鉤了,也就難怪大夥兒懷抱期待。

那麼,萬物云為什麼一定是此時、現在、物業在資本市場變得不景氣的2021年下半年,發公告要上市呢?

我們思考物企上市的目的,無非有這樣三種:

1、地產股中抄底地產形式不好,估值下行,物業還在地產旗下,可能出現1+1小於2的現狀,會被曲線掠奪

2、融資,需要融到更大批次的資金去做業務

3、變現,一些物業企業中既得利益者需要變現

萬物雲的地產母公司萬科,沒有出現暴雷現象,但行業整體過冬,萬科日子也不好過,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大跌23%,10月份的合同銷售金額也同比跌了兩成,跟行業整體情況相似,老將撤退、人事變動頻仍。

到資本市場去融更多資金這件事,此前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曾表示,萬科特意讓物業保持跟資本市場的距離,理由是“

怕資本市場把我們引導壞了

”。

今年10月23日,萬物雲CEO朱保全在萬科業務交流會上還說,

感恩萬科對物業面向資本市場的“靜”的心態,也就是留給萬物雲足夠的時間思考這件事

不過幾天的時間,萬物雲似乎就想好了,要融資了,“有效增強萬物雲的資本實力,並擁有獨立的資本運作平臺以及投資者基礎,為其業務發展提供更為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提升萬物雲競爭優勢。”

至於募資用途,在公告中沒有說明。

如果要猜測的話,資本市場裡的物企基本上有這樣幾種需求:收併購、城市服務探索、多種經營業務發展、智慧科技投入等。

今年以來,多家優質的物企被放到售貨架上,有觀點認為,

對於一些有資金餘力的物企來說,目前行業的這個低谷也是個好的機會

。此前唐學斌曾針對奧園健康出售物業股權一事,在朋友圈也發表了相似的觀點:

分拆上市?萬物雲最終沒能成為一朵雲?

不管怎麼說,行業終究失去了最可能成雲的雲

可能目前來看,智慧社群、物業的新故事、科創技術都還很不成熟

有可能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花費更多年頭,去探索、投入、創新、再發展

等到時機成熟時,或許再去重新角逐科創板

但目前的問題是,就像之前鬱亮擔心的那樣:怕資本把我們引導錯了

萬物雲上市以後,這棵智慧樹還能把這朵雲託向既定的方向嗎?

本文不代表平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