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叔去講三星堆,看輿情的正常盤面

我是把熱點吹涼了再寫的王自胖

來自說話算話連續打榜一週的啊嘿噠公關

公關的日常工作,很大一部分是要跟輿情打交道的。

我們看到的輿情,其實經常是被“干預”後的,也就是說,已經不是本來的樣子。當然,我們也不可能真的看到所謂的“本來的樣子”。

然而,就像瞭解輿情發展過程,才能提前做出預判做輿情處理(參考文章《從貨拉拉看輿論傳播節奏》);瞭解輿情發生的正常盤面,才能分析“干預”的可能性和效果。

注意,公關的操作,側重於引導和卡位,後面會講具體方式。不過,原則上不可能是大張旗鼓的,自吹自擂的,也不會破壞“原生態”。比如,控評絕對不是公關操作。一切會付出“失真”代價的,要麼不是公關,要麼是幹砸了的公關。

前幾天,關於“三星堆”和“南派三叔”,“考古”和“盜墓”的話題出來之後,我們仔細看了下大家的討論,說什麼的都有,對比之下,已經算是沒有受到太多幹擾的輿情盤面。藉此,講講相對正常的輿情應該有的特徵,以及針對這些特點如何選擇公關操作。

先簡單說一下事件:3月20日,三星堆遺址出土大量重要文物,在報道出土的重要文物中提到“青銅神樹”。書迷們認為南派三叔在之前寫的《盜墓筆記秦嶺神樹篇》中已經預言到了“青銅神樹”的存在,將南派三叔推上熱搜。

隨後,央視的直播中,主持人現場連線南派三叔,引起各方強烈爭議,將#盜墓不等於考古#頂上熱搜。

1、多元,是最基礎的特徵

簡單來說,除了大是大非的極少數問題,人們對於事情的看法,本來就應該是不同的。這次以“三星堆”和“南派三叔”為關鍵詞的輿論風向中,不算特別一面倒,也不是敵我對立,呈現各種不同視角的分佈。比如:

有覺得三叔身份配不上節目的:“央視找的一般都是俺圈的啊,話說右邊這位專家,咋看著眼生呢[允悲]。”

有覺得對考古文化不尊重的:“有些官媒為搏眼球忽略對文化的尊重,把考古和盜墓放在一起去調侃,如‘開盲盒’這樣的用詞出現在官方媒體上顯得低階。”

有解釋事實真相的:“可事實上,這段問答並非評點三星堆文明,而是聊將青銅神樹寫進小說的機緣,類似替網友答疑。”

有相信三叔有超能力,小說裡都是真的:“原來真有神樹,三叔提前劇透了。”

有擔心三叔前途的:“你一句我一句三叔早晚蹲大獄。”

用郭德綱的話來說,反正什麼樣兒的都有吧。

2、是誰,說什麼,能夠匹配

從不同的發聲中,我們發現大多數的觀點與說話的人的身份,高度匹配,有跡可循。

比如:對參加文物節目的“專家”身份在意的,是@考古人許宏(考古專家)。

就網路輿論出現的偏差誤解進行中立的解釋,還原事實真相的,是@南方日報(媒體)。

對媒體將考古和盜墓放在一起,認為過度娛樂化是對文化的不尊重的,是@幾葦渡(文化博主,率先使用#盜墓不等於考古#標籤)。

不管你們吵什麼,堅持認為三叔一定是親眼在地裡見過了的,是三叔的原著粉,與粉絲身份吻合。

參與討論的人有媒體、有考古專家、有網路大V、有媒體、有普通網友……

相對自然發酵的的輿論場裡,大眾的發言不是憑空猜想,或是受某些語言煽動、情緒影響,張口“瞎說”。大多數人的觀點是與其自身立場和身份關聯的,可以找到出發點。

3、強調錶達,而被“表態”

正常的輿情,應該大比例都是自我表態,而不是列隊,打投,一排站齊。

各方的看法各不相同,好現象是大家都還是在為各自的觀點做解釋,比如:

@真的成思傑(熱門時事博主):“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有Kol批評央視,就會有一大堆人盲從。做得不對,當然可以批評,但我真的沒覺得這個採訪冒犯了誰。當然你硬要是說他是一個盜墓作家,央視這樣做會鼓勵盜墓,那我也無話可說,那就算你對吧。”

@水下考古張瑞(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館員):“解謎居然連線南派三叔[允悲]這是打臉三星堆考古發掘工作團隊嗎?三星堆遺址考古重大發現20日將揭示需要三叔來信用背書三星堆?還是你需要三叔個人流量?國家級電視臺,做科普節目,底線在哪裡?!”

雖然態度有些激動,好歹還在努力講道理,而不是“黑子”、“垃圾”、“死全家”、“你會有報應的”、“收錢了吧”這類廢渣資訊(別問我怎麼知道的)。不用謾罵,集體圍攻的方式,認真努力把道理說清楚,在現在都算挺高的道德標準了。

同樣,既不無條件選擇站邊,也不拉攏路人與自己在一邊,認為別人有發表觀點的權利,在現在都算難得的輿情狀態了。

4、輿論重複度低

上面說了言論自我表達程度高,那麼重複度上一定偏低。

比如,以#盜墓不等於考古#為話題的負面輿論:

質疑動機“三星堆出土文物,稍微玩玩梗就算了,到處都是刷盜墓筆記的,盜墓跟考古能是一回事嗎?央視還連線採訪南派三叔,三星堆博物館還是動畫搞宣傳的場地,我也是滿臉問號。這麼搞法,官方你這是鼓勵我連夜去西安也挖挖看嗎?”

質疑腦回路“三星堆直播連線南派三叔?考古的找盜墓的評價這是哪個人才想出的主意哦。”

說蹭流量的“三星堆館長為了流量真是瘋了,這麼想當網紅,三星堆官營博物館連線南派三叔是什麼意思?《盜墓筆記》只是本小說,還真把三叔當成盜墓的了,他既不會考古也不會盜墓。”

說娛樂至死“央視連線三叔這件事就很騷操作,官方帶考古和盜墓混淆的節奏,把嚴肅娛樂化嗎?這熱搜怕是考古學術近期最受侮辱的一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體系,表達方式、語序都各不相同。

5、觀點抗干擾性強

在健康的輿論中,不會出現特別極端的觀點。也就是說,所有觀點都是好壞摻雜的,只是大家對於其中的比例和程度有不同看法。

就像評價一個人,絕對好絕對壞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人覺得他三分好七分壞;有人覺得他四分壞六分好,如此而已。這樣的輿情環境,其實很難“帶動”,人們以開放的心態接受訊息之後,才形成自己的觀點,並會積極地捍衛自己的觀點。

比如這個熱門時事博主:

@真的成思傑:“三叔的回答還是很中規中矩的。尊重所有考古人的立場,但我的觀點還是沒變,央視不可能鼓勵和縱容盜墓,更不會誤導觀眾把盜墓和考古混淆,有些基本的常理正常觀眾沒那麼弱智。央視進行了幾十檔專題直播,請來了海量的權威專家,緊盯這三分鐘沒什麼意思,而且看內容也確實不必上綱上線。”

如果不是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型的觀點,不同的觀點之間很難瞬間被對方說服。當觀點中的矛盾一直存在,討論的形勢就很難發展成一邊倒的局面。

6、PR要“干預”輿論的野生狀態

PR一定會是干預輿情的。PR最希望的肯定是輿論的“不正常”狀態,有利於傾向於自己那方,形成品牌保護。

我們談論輿論的多元性,並不是說公關要去破壞這種多元,讓輿情一面倒,而是理解多元中,不同身份的人,在說什麼,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是否與你的目的匹配,如何加以利用。

我們談論觀點的獨立性,是

為了如果負面輿論產生,在刪不掉、滅不了的時候,那些專家和KOL,依然有可能發表不同於主流的觀點,起到分散和稀釋的作用。

我們談論重複度的程度,是

為了如果有新品釋出、戰略宣傳,需要集中階段擴大聲量,如何讓這些聲量看上去更加“自然”。

通稿這種東西,發出去到底什麼效果,自己心裡有點B數沒有。

我們談論觀點的抗干擾性,是為了掂量平時怎麼進行品牌保護和脫敏,透過豐厚和沉積,以及足夠多的提前釋放,讓品牌不那麼容易“翻車”。

知道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才有可能用好。這也是本文的出發點。

7、最後,說說存在的“偏見”

輿論起來的時候大眾很難注意到當下具體發生了什麼,只表達最顯性的特點。

其實,南派三叔在直播連線中的發言,求生欲極強:“很惶恐,這麼嚴肅的場合不能太娛樂化。這件事情應該和我們寫小說的關係不大。我們應該在螢幕前老老實實地看這麼偉大的一個考古成果。”

“青銅神樹是在教科書裡看到過,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寫作查資料一定會看到青銅神樹。”

“對寫懸疑小說的人,現實遠遠大於小說本身。”

然而,大家並沒有很關心三叔到底說了什麼,他出現就是一個標誌了。既然這麼不願意把自己與考古放在一起,為什麼還要參加連線。有沒有可能是身不由己不能拒絕?會不會是因為和三星堆博物館一起做的動畫片馬上就要播了?……

具體是為什麼大家都沒有去討論,反而是將三叔身上的“盜墓”標籤,與“考古”擺在一起。

我們常說“品牌印象”,大部分都是偏見。往不好的偏,是偏見;往好的偏,也是偏見。

PR對於固有印象,又愛又恨。

因為上一篇的投票選項有遺漏,不僅被懷疑我們的立場,連小編的真實存在都被懷疑了。刪是不會刪的,今天開始按照之前說的,缺一補三。投吧。

從三叔去講三星堆,看輿情的正常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