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6

月17日,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在和中國空間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成為空間站首批太空訪客。近30年,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攻堅克難的路子。一艘艘“神舟”接力翱翔浩瀚天宇,向實現航天強國夢想不斷邁進。

“神箭”飛天,神舟起航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點火升空瞬間/陳肖拍攝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航天員在飛船內/央視截圖

“三、二、一,點火!”6月17日上午9點22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點火發射,筆直衝入澄澈霄漢。隨後,飛船和火箭分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將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送入太空。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張志芬宣佈,發射成功!

張志芬:“神舟十二號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火箭翱翔藍天/陳肖拍攝

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素有“神箭”的美譽,專門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研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設計師錢航說,它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錢航:“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由四個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 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多次發射神舟系列飛船,到目前為止,它的發射成功率為100%,安全性和可靠性極高。”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長二F火箭頂部的逃逸塔/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供圖

作為航天員“專列”,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獨有的標誌是頭頂上像避雷針一樣的逃逸塔。它高達8米,相當於三層樓的高度,主要作用是在火箭點火前15分鐘到點火後120秒內為航天員保駕護航。錢航說,緊急情況下,它可以將航天員運送到安全地帶。

錢航:“在這段時間內,如果火箭突發故障,威脅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逃逸塔可以在幾十毫秒內瞬間點火,就像“拔蘿蔔”一樣,在3秒之內把航天員乘坐的軌道艙和返回艙拖拽出來,拽到距離故障火箭1500米以外的地方,著陸到安全地帶。”

神舟天和,萬里相會

經過大約6。5小時,在6月17日下午3點5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和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在太空中“相會”,這是我國載人飛船在太空實施的首次快速交會對接。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交會對接動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對接天和核心艙後,跟之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一起構成三艙組合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專案技術副經理邵立民說,這主要歸功於飛船上的自主控制系統。

邵立民:“這次神舟十二號首次以載人飛行的狀態與空間站實行快速交會對接。相比神舟十一號當時2天的交會對接時間,縮短到6。5小時。這主要是由於將計算的過程和任務交給了飛船上的控制計算機,自動生成軌道控制策略並自主進行控制和執行。”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模擬圖/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神舟十二號研製過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作為航天員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標準最高的載人航天器。它長約9米,總重約8噸,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構成,將在90天后把航天員安全帶回地面。邵立民說,在任務各階段,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都有保護航天員的預案和舉措。

邵立民:“一個是獨立飛行的狀態,有一些壓力應急的保障,比如說艙體出現了洩露,我們有應急增壓的功能,保證航天員的安全,儘快返回地面。還有一個就是組合體期間,如果飛船發生特別緻命的問題,可以發射救援船,以前只能是自己保障自己,現在地面上還有一艘完整的飛船在待命。”

首批訪客,抵達天和

6月17日晚上6點48分,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先後進入天和核心艙,標誌著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們身上。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航天員進駐空間站/央視截圖

執行本次任務的3名航天員中,聶海勝參加過神舟六號、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劉伯明參加過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湯洪波是首次飛行。作為本次任務的指令長,有著23年航天員經歷的聶海勝有很多新期待。

聶海勝:“這次飛行任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第一次載人飛行,我有幸能夠開跑空間站建設的第一棒,我是有很多期待的。這次任務也很多,首先,我們要把空間站、核心艙這個太空家園佈置好,還要開展一系列的關鍵技術的驗證實驗,三個人一起會密切地配合,克服一切困難。我們有底氣,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好這次任務。”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航天員出征前/陳肖拍攝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距離我國上次載人飛行已有近5年時間。進駐天和核心艙後,3名航天員將首次在空間站入駐3個月,開展艙外維修維護、裝置更換、安裝科學載荷等任務,完成空間站初步組裝建設和多項關鍵技術驗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說,這次任務對航天員的訓練要求明顯提高。

黃偉芬:“我們策劃、設計、實施的,有八大類、百餘科目的各項訓練,有心理訓練、體質訓練、航天環境耐力適應性訓練,還有大量的航天專業技術訓練、大型聯合演練、技術理論訓練等。”

駐留空間站期間,航天員還將開展兩次出艙活動及艙外作業,進行艙外工具箱組裝、全景攝像機抬升、擴充套件泵組安裝等工作。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提出,這將提高我國航天員艙外作業的能力。

龐之浩:“貨運飛船給他們運去兩套艙外航天服,在地面都沒法穿,重量達100多公斤,有2米高。他們要把航天服組裝好,再穿進去。太空行走不是那麼容易的,實際上不是用腳走,而是用手走。另外,航天員預計還要體驗如何用機械臂進行艙外作業,熟悉這個技術。”

為保證航天員的飲食起居,空間站內提供配備了3個獨立臥室和1個衛生間,配置了120種航天食品,還有天地通訊裝置、再生式生命保障等系統。但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認為,航天員長期駐留太空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王亞男:“在太空中,儘量做到空間的環境接近地面,比如說我們可以模擬家居的溫度、溼度、氧氣含量,透過生命保障系統來控制,儘量讓航天員覺得舒適。但有一點我們是模擬不了的,那就是地球上的重力。在太空中這個失重環境,長時間都是在空中漂浮,會對身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這次三個月的駐留時間對航天員來講,也是一次挺嚴峻的挑戰。”

探索太空,航天強國

深度 | 神舟翱翔天宇,築夢航天強國

中國空間站模擬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供圖

按照空間站建設計劃,今年和明年,我國還將進行11次飛行任務,預計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進入到應用和發展階段。建成後,中國空間站每年將會有多艘飛船往返運送航天員進駐,進行長期有人照料運營。王亞男說,未來中國空間站的地位將日益凸顯。

王亞男:“中國空間站建成後,如果國際空間站面臨退役的話,那麼中國的空間站很有可能將是人類在地球軌道上在一定時期內唯一的一個空間站,可能在人類的太空研究的這個領域將會變得更加地突出。”

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從1992年確立,目前已邁入“第三步”即空間站階段。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中國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使我國載人航天事業邁向新徵程。龐之浩表示,探索太空將為人類謀福祉。

龐之浩:“空間站階段就是要長期地、大規模地開發太空資源,要利用它的微重力環境做很多實驗,要取得有重大科研價值的研究成果,要取得有重大應用價值的戰略成果。另外還有科普活動、國際合作等。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利用太空資源為人類服務。”

記 者 | 孫    媛

編 輯 | 王琛琛

主 編 | 程    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