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作者

| James

編輯

| 曉寒

豐田似乎成了自動駕駛時代最焦慮的企業。

如今,自動駕駛幾乎一天一迭代,全球市值第二高、銷量第一的豐田集團,自然也少不了在自動駕駛領域的佈局。

近些年,豐田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公開投資併購超過了16。8億美元(約合107億元人民幣),推出了五代無人車,更有無數的合作與研發投入……在傳統車企中,幾乎找不到第二家像豐田這樣下血本搞自動駕駛的公司。

然而,豐田真正拿得出手的自動駕駛成果卻相對較少。例如,豐田及其旗下品牌中,配備L2自動駕駛系統的車型並不少,但像是指令式變道這樣的L2自動駕駛進階功能,僅有雷克薩斯的兩款車配備。更別提NOA這樣的功能,在日本和美國僅有豐田Mirai Limited、雷克薩斯LS500h兩款頂級車型的頂級配置才能選裝。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L2自動駕駛裝配情況彙總

很顯然,豐田在大量研發投資後,卻少有自動駕駛領域明顯的成果。

而在技術路線上,近期豐田旗下的Woven Planet工程副總裁Michael Benisch在接受採訪時,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想發展純視覺的技術路線。這與豐田已經做了10年的視覺+雷達技術路線形成強烈的反差,更是突出了豐田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焦慮。

那麼,豐田最新的自動駕駛成果都有哪些,為什麼會說豐田有很強的自動駕駛焦慮,豐田到底有多焦慮呢?透過深入的調查研究,車東西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一、砸上百億佈局 中美公司投了個遍

早在2016年前後,豐田就已經開始在全球進行自動駕駛投資,並且幾乎都是初創公司。到了2018年,豐田開啟了自動駕駛的大規模投資與研發。

當年3月,豐田正式成立了自動駕駛研發團隊TRI-AD(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Advanced Development, Inc。豐田自動駕駛研發公司),目標就是為自動駕駛提供軟體,並最終實現人與車輛協同工作,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務。

2018年8月,豐田向Uber投資5億美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並且在自動駕駛領域擴大合作。雙方在合作之中,Uber使用豐田賽那MPV打造L4級自動駕駛車輛,並且整合Uber和豐田各自的自動駕駛演算法控制車輛。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與Uber的合作模式

但是,由於Uber自動駕駛測試時發生了致路人死亡的嚴重交通事故,其自動駕駛測試不得不從2018年暫停。2020年,Uber把自動駕駛業務賣掉之前,也沒能打造出來一輛基於賽那MPV的無人車。

自動駕駛公司Aurora在收購Uber自動駕駛業務後,“復活”了與豐田的合作,2021年9月終於推出了一款基於賽那的無人車。2022年3月,Aurora基於豐田賽那打造的無人車上路測試,計劃在2024年底開啟運營服務。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Aurora基於豐田賽那打造的無人車

而這距離豐田投資Uber自動駕駛已經過去了三年半時間。

看到Uber因為發生事故自動駕駛測試幾乎無法開展之後,豐田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其他自動駕駛公司。

2020年2月,豐田向國內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投資4億美元(約合25億元人民幣),也是當年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之一。

實際上,小馬智行在國內的自動駕駛測試中,就採用了相當數量的雷克薩斯RX450h車型,今年1月釋出的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則是基於豐田賽那打造。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搭載小馬智行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的豐田賽那 Autono-MaaS

可以說,小馬智行與豐田之間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絡。

到了2020年下半年,自動駕駛競爭正變得更加激烈。Waymo拿掉了人類安全員,讓無人車自己上路跑。2021年以來,國內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無人化測試也正逐漸落地。

豐田也沒停下步伐,2020年7月,豐田旗下的TRI-AD在經過2年的發展之後,宣佈進入下一階段發展,併成立控股公司Woven Planet。這家控股公司旗下設有Woven Core、Woven Alpha和Woven Institute三家子公司。

其中Woven Core專門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並探索商業化;Woven Alpha則是探索孵化豐田的新專案,包括智慧原型城市Woven City、自動駕駛軟體Arene、自動測繪平臺AMP等;Woven Institute是一個投資基金,專門在業內投資自動駕駛、AI、機器人等多個產業。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Woven Planet控股公司架構

這是豐田在自動駕駛領域邁出的一大步。

新公司正式註冊兩個月之後的2021年3月,Woven Planet投資了美國自動駕駛公司Nuro,也是新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筆投資。作為Nuro公司C輪融資的一部分,豐田具體投資了多少並沒有對外公佈。

緊接著到2021年4月,豐田收購美國另一家共享出行巨頭Lyft的自動駕駛部門,交易金額為5。5億美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其中,2億美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為預付款,3。5億美元(約合22億元人民幣)豐田將在5年時間內付給Lyft。

2021年,新成立的Woven Planet幾乎每個月都有自動駕駛領域的新動態。除了Nuro和Lyft自動駕駛部門之外,還投資了自動駕駛出行平臺公司Ridecell,收購了高精地圖公司CARMERA,收購汽車作業系統公司Renovo Motors,還投資了風險投資基金UP。Partners,這家基金長年投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可以說,2021年之前的豐田謹慎投資了幾家業內有代表性的自動駕駛公司,2021年以來則是大規模投資、併購了一堆自動駕駛公司。

面對自動駕駛行業的快速迭代,豐田似乎已經慌了。

二、L2基本普及 但依然進不了第一梯隊

豐田集團旗下品牌豐田、雷克薩斯、斯巴魯在國內都有乘用車佈局,車東西統計了豐田旗下車型的L2自動駕駛普及率,發現並不算低。但是,像是NOA、變道輔助等高階L2自動駕駛功能,裝配率就相當低。

整體來看,只要是基於豐田TNGA平臺打造的車型,不買最低配基本都有L2級自動駕駛,沒有L2自動駕駛的車型為跑車以及10萬元以下的車型。

計算發現,豐田集團旗下33個車系中,L2級自動駕駛的裝配率達到了74。5%。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L2自動駕駛裝配情況彙總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裝配了L2級自動駕駛功能的車型基本都是豐田TSS2。0(Toyota Safety Sense 2。0)這套系統,其僅僅具備單車道L2級自動駕駛功能。

如果想要買到一款帶有指令式變道功能的車型,僅有雷克薩斯NX和LS兩個車型的高配才能使用,可以說指令式變道都成為了一個小眾功能。

在海外市場,豐田提供了一套名為Teammate的L2級自動駕駛系統,擁有NOA功能,卻僅有豐田Mirai頂配版Limited和雷克薩斯LS500h才有資格選裝。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搭載Teammate的雷克薩斯LS500h

其實這套Teammate自動駕駛系統的硬體配置非常不錯,擁有前後和左右翼子板共4枚鐳射雷達,2個單目前視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2個後視攝像頭用作L2級自動駕駛。同時還有4個環視攝像頭和12個超聲波雷達用於自動泊車。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Teammate感測器配置

這套系統加上冗餘的計算晶片,其選裝價格為5170美元(約合3。3萬元人民幣),並且擁有10年的自動駕駛軟體訂閱服務。

在功能上,這套系統能夠在高精地圖支援的高速路上實現L2級導航輔助駕駛,也能自動變道超車,此外在單車道內行駛時還允許駕駛員脫手駕駛。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搭載Teammate豐田Mirai

可以說這套系統無論是價格還是功能上都非常強,支援少有車型配備的脫手駕駛,感知計算裝置的選裝價格也不算特別昂貴。

選裝完成後,豐田Mirai Limited的價格達到了7。1萬美元(約合45。5萬元人民幣),雷克薩斯LS500h標配了Teammate,其價格達到了11。3萬美元(約合72。2萬元人民幣)。

按照前文的分析,豐田在研發Teammate自動駕駛系統的時候就基於雷克薩斯LS進行改裝和測試,因此搭載Teammate自動駕駛系統的首批車型就是雷克薩斯LS以及同平臺的豐田Mirai也並不奇怪。

但是,如果要想擴充套件到更多車型,恐怕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甚至在Teammate大規模普及之前,豐田都難以實現純視覺必要的大量資料(例如側方和後方的視覺畫面),讓其自動駕駛迭代變得更加困難。

或許,如何迭代才是豐田自動駕駛焦慮的核心。

三、L4以出車為主 自家車隊沒規模應用

實際上,豐田開始自動駕駛研發時間更早,2013年就推出了無人車,至今已經接近10年。但在這近10年的發展中,可能你見過掛著豐田/雷克薩斯標誌的無人車,但這些車都是豐田提供給自動駕駛公司的車輛,豐田自己的無人車鮮有上路。

1、研發近10年終於有了NOA

在2013年1月的CES展上,豐田展示了一輛基於雷克薩斯LS600hL打造的自動駕駛汽車,這輛車在車頂配備了一個360度鐳射雷達,還有三枚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感知周圍環境,這也是豐田自動駕駛研發的開端。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第一代無人車

經過4年的研發,豐田在2017年3月推出了其第二代自動駕駛測試車Platform 2。0。並且豐田在這代車型上明確了自動駕駛的研發路線,除了要研發L4之外(Chauffeur),還要基於同平臺研發L2(Guardian)。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Platform 2。0

很快,豐田在2017年9月推出了Platform 2。1平臺,感測器佈局基本沒有變化,但車內從一個方向盤變成了兩個。豐田指出,兩個方向盤能夠測試人類駕駛員接管自動駕駛車輛的方法。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Platform 2。0

2018年1月的CES上,豐田推出了迭代後的Platform 3。0自動駕駛測試車,這一款車的感測器佈局就是奔著量產而去的。

可以看到Platform 3。0在前後以及左右側翼子板上各有一顆短距離鐳射雷達,車頂有4個長距離鐳射雷達以及8個毫米波雷達,和現在的4鐳射雷達量產產品有比較高的相似度。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Platform 3。0感測器佈局

一年之後的2019年CES上,豐田推出了Platform 4。0。這一車型有了兩個重大升級,其一是車型從第四代雷克薩斯LS升級到了第五代車型,這款車採用了豐田的TNGA-L平臺打造;第二則是自動駕駛系統的供電來自混合動力系統的動力電池,而非12V小電瓶。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Platform 4。0

這兩個升級,讓Platform 4。0越來越接近量產。

果然,2021年豐田在日本推出的雷克薩斯LS500h和豐田Mirai(與兩雷克薩斯LS同平臺)兩款車型上量產了Teammate自動駕駛系統,無論是感測器佈局,還是電子電氣架構,都和Platform 4。0有比較高的相似之處。

2、L4乘用車至今還沒落地

然而,在L4自動駕駛領域,豐田的成果更少。

2019年東京車展上,豐田曾推出一款名為e-Palette的純電小巴,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20輛e-Palette就用作奧運村內的擺渡車。

不過,即便是在奧運村這樣的封閉園區內執行,e-Palette還是出了一次事故,撞上了一位視障運動員,結果導致這名運動員遺憾退賽。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豐田e-Palette概念車

事故發生之後,豐田停止在奧運村內運營e-Palette。

今年,豐田也將e-Palette帶到了中國。根據國內媒體報道,今年1月~3月,豐田e-Palette在首鋼園進行了載人實驗。期間,e-Palette共運營了15天,共搭載乘客超過1。3萬名。

然而,除了這一款e-Palette之外,豐田還沒有面向公眾的L4乘用車型。

與此同時,根據美國加州車管局(DMV)釋出的資料,豐田在加州的自動駕駛測試測試也不算積極,全年測試總里程在整車企業中排名第三,排在通用Cruise、賓士之後;如果加上其他自動駕駛公司,豐田測試總里程排名第13,並且只有4臺車在路上跑。

而考驗自動駕駛能力的MPD值,豐田的排名更靠後,達到了20名,每33。32英里就需要駕駛員接管一次,這個成績確實算不上好。並且,相對前一名賓士,豐田的差距還有很大。

經過近10年的研發之後,豐田拿出的成果平平,L2級NOA剛剛在日本和美國市場交付,L4自動駕駛領域還鮮有成果。

而這些成果還是豐田鉅額投資、長期研發的結果。這不得不讓人認為,豐田自動駕駛確實遇到了相當的瓶頸。

四、發展路徑不清晰 豐田自動駕駛駛向何方

縱觀豐田近10年的自動駕駛發展之路,可以發現當L2、L4開始大規模落地之時,豐田的自動駕駛發展之路仍不清晰。

從研發和投資層面來看,豐田並沒有找到發展的重點。

一方面,豐田自研了四代自動駕駛測試車,想要自研自動駕駛技術;另一方面卻又投資了大量自動駕駛公司。並且,豐田在研發、投資並舉的前提下,取得的成果並不多。

從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發現,豐田無論是自研的L2還是L4成果,在業內都並非頭部領先,或者搶先落地,因此成果上相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頭部公司還有相當的距離。

在投資方面,豐田拿出了超過了16。8億美元(約合107億元人民幣)投資自動駕駛。但豐田與各家自動駕駛公司的關係並不明晰,基本以提供車輛為主,更深入的運營、量產合作現在還沒有公佈。

相比之下,同樣是全球頭部車企的通用汽車,同為日系車企的本田,這兩家企業的自動駕駛路線就相對更加明確。

尤其是通用汽車,一方面在業內率先量產了可脫手的L2級自動駕駛,另一方面旗下自動駕駛公司Cruise已經在美國實現了載人運營、無人化測試,與自動駕駛領域的“老大”Waymo處於同一水平線上。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Cruise Origin無人車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通用汽車可以推進Cruise無人車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同時將L4技術下放至量產乘用車中。

而本田在2021年成為全球首家量產L3級自動駕駛的車企,雖然產量有限,也沒走出日本,但“首家量產L3”的意義相當重大。很顯然,本田透過自動駕駛自研,將從L2逐步過渡至L3,再過渡至L4,同樣有著清晰的路線。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本田Legend為全球首款量產的L3自動駕駛車

除了在研發投資層面沒有重點和明確路線之外,豐田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也面臨著更迭。

就在不久前,豐田旗下的Woven Planet工程副總裁Michael Benisch在接受採訪時說,測試過程中使用鐳射雷達等元器件成本非常高昂,並且難以拓展。同時他還表示,豐田自動駕駛研發需要大量的資料。

這段話被認為豐田要押注純視覺自動駕駛了。

很顯然,Woven Planet工程副總裁Michael Benisch的描述與特斯拉的純視覺路線有比較高的路線重合。

搞自動駕駛,豐田太焦慮

▲特斯拉採用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

不過,純視覺與豐田近10年的鐳射雷達+攝像頭的感測器組合並不相同。如果從現在開始換感測器方案,可能豐田還會浪費幾年的時間。

幾年後,自動駕駛行業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實際上,自動駕駛的技術路線並無對錯之分,而是在現有技術路線之下,將整套系統做得更加可靠。如果在一條技術路線上研發多年後,推倒重啟新的技術路線,會相當耗時費力。

如果從量產角度看,豐田的量產自動駕駛系統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例如通用汽車、大眾集團等頭部傳統車企已經宣佈了L2、L4的量產時間表,並根據量產時間表推進各項技術的量產時間點。

這無論對於行業還是普通消費者來說,都相對更加透明。然而豐田少有宣佈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量產進度,這可能也是豐田在自動駕駛領域焦慮的又一寫照。

結語:豐田自動駕駛還有不少焦慮

隨著傳統車企們不斷加快電氣化和智慧化轉型步伐,未來的賽道競爭會更加激烈,更多優質產品也會輪番推出。

在各大車企硬體基礎和軟體調校的水平越來越高今天,智慧駕駛系統正在減輕駕駛者負擔,提升行車安全。但是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有更多的L2自動駕駛功能,或者能提供與其他車企差異化的產品,就能贏得消費者喜愛。

很顯然,豐田的自動駕駛還有相當長遠的路要走,在自動駕駛發展中焦慮也將一直伴隨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