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了解過自己的價值嗎?

最近看了下之前很火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中,第三集講述的是一個孤獨精分的全職媽媽:

她的生活千篇一律:早起把丈夫用過的牙膏捲紙整理好

——給丈夫孩子們做早飯——送完他們後隨意煮個面或者粥就著剩菜吃——然後就是洗盤子、洗衣服、清理房間和打遊戲——萬籟俱寂的時候,一個人獨自在陽臺上失眠。

結婚前有個好朋友對她說:

“你知足吧,你還想要什麼呢?你嫁的已經是模範老公了。你不是想要孩子嗎,結婚就是孩子的製造業啊。如果這真的是你的目標,那你就不要在意你的老公是不是聽《第九交響曲》”。

所有人告訴她應該知足,然而滿足的天花板居然只是擁有一個沒有惡習、準時下班的、一個被外界評價的可靠的人。而那些深層次的情感和溝通需求,居然變成了奢侈品,變成了不配得、不安分的東西。

在她主動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和底線後,所有的人開始理所當然地忽視。她變得沉默、失眠、缺乏外界溝通和充滿對生活的疲倦。

她說:

“我不希望吵醒我老公和孩子,但我也希望被發現”。可即便她在深夜裡大聲喊叫,丈夫和孩子依舊沉睡。

總在被低估的自我價值

你有了解過自己的價值嗎?

和劇中白百何飾演的全職媽媽一樣,很多女性在面臨婚戀市場的抉擇中,總是會有很多聲音告訴你:就這樣可以了,你還想要什麼呢,女孩子能遇到一個好人還不夠嗎,天天折騰。

外界環境向我們灌輸的認知理念,似乎總是在說明一件事:不管在事業上有怎樣成就的女性,在婚姻中只配得到穩定普通的伴侶和生活。

而很多人經歷這種洗腦式的建議後,往往出現兩個結果:一是將婚姻中婦女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在經歷漠視、封閉、溝通困難和疲憊後再洗腦說是為了家庭,她們的付出和忍耐是值得的;

二是嘲諷那些堅持追尋自我突破,兢兢業業打拼的女性,將擁有可靠老實的伴侶以及平常的家庭生活視為一種優越性。

否認女性的個人價值而增加她們的不配得感,似乎就是獲得所謂完美婚姻,從而得到一個賢妻良母的必經之路。

而那些深夜裡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孤獨,則被認為不配提及、大驚小怪,一遍遍將女性磨礪至麻木。

誰在壓抑我們

你有了解過自己的價值嗎?

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網路迅速發展的當下,女性接受教育和啟發式資訊的機會越來越多。有越來越多的人逐漸重視自己的價值,察覺既往那些束縛我們的論調,並且把重心逐漸遷移出家庭。

凡是都有兩面性,積極的結果也可能伴隨一定的消極影響。這樣的思維覺醒,勢必會引發一部分人對於既往婚姻觀念的懷疑和退卻,某種程度上而言,是加重了婚姻的不穩定性。

因此某部分人會希望走捷徑:

維持既往的婚姻舊習而不願意輕易做出改變,透過成功洗腦女性後自然會減少思想上的一些碰撞,更有利於鞏固關係;

同時,

很多人特別是部分親友對婚姻戀愛的理解尚且停留在自我經歷上。沒能發覺到婚姻相處中,除了“男主外女主內”或者“全職母親”外還有更多模式,更遑論探索女性的更多可能。

因而他們不免會信任自己的經驗主義,將自己的理解強加在女性身上;

最後,

女性本身對自己的自我價值認知並不充分。

女性在文化中的刻板印象依舊存在,長期處於這種環境而會影響一部分人對自我能力懷有疑慮,或者使其更加敏感於他人的評頭論足,做出對自己不客觀的評價,降低對自己所獲的期望。

如何逃離洗腦包圍圈

你有了解過自己的價值嗎?

1。正確的自我認知。

人們都有維護自己思想理智、行為正確的需求,因此不免會在意他人對我們的評價。評價是好的方面不會損傷我們,但不好的評論就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當身邊的人都認為你錯了、你不對時,人們可能會採用貶低自己的行為去達到合理解釋“批評”的目的。

但很多時候個人看問題的角度有限,基於經驗做出的結論未必可靠。如果過度依賴於別人的看法,就會失去自我評價的客觀性,喪失認識自己的主動權。

因此聽取別人意見的同時,也要專注自己內心的想法。

綜合他們的意見看待問題的前提是,他們的目的是尊重你的個人存在與社會價值,而不是希望你遵從他們心目中的模板活著。

2。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社會價值。

多年前在《快樂大本營》劉詩詩被人問起是否願意為了你喜歡的物件,而放棄你的事業。當時她說一定要保持有工作,即使不做演員,也可以轉幕後。

這樣的一段話影響了當時還在上初中的我,並且一直記到現在。女孩子平衡個人家庭和工作真的很不容易,但輕易放棄自己的社會價值,就相當於將自己的經濟來源以及社交隔絕在外,你只能依靠自己的丈夫。

一個在經濟上不獨立的人,在家庭地位與溝通交流難免受限。

所以女性無論何時,都不要輕易放棄工作;哪怕是難以離家的情況,能寫文章投稿、剪輯影片,也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肯定和維護。

3。尊重自己的需求。

我很佩服papi醬曾公開分享過自己認為的獨立女性“人生重要排行榜”:1)自己,2)伴侶 ,3)孩子,4)父母。當時很多人對於她的發言有爭論,但不得不說她其實活得很清醒。

我們首先是自己,然後才能是他人的伴侶、孩子的母親、父母的女兒。來世上活一遭當然是為了讓自己過得快樂和滿足的,而不是理所當然成為誰的附屬品和犧牲物件。

所以對於伴侶和工作有要求並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是應該被看到的、鼓勵的。有自己的需求就應該積極地去表達,

這是我們的正常權利。

白百何在劇中的角色曾

麻木地說:“如果目標變了呢,應該怎麼辦啊?”

我很想對她說一句:如果目標變了,那就努力往現在想去的路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