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我是阿瑞,分享女性情感和成長感悟,點選上方“關注”,和我一起提升自己,努力成長!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冬日的雨天,就喜歡窩在家裡看劇,最近一直在追趙麗穎的新劇《風吹半夏》,有很多感觸。

記得之前看到過一個商業導師張琦說過一句話:

生存模式決定行為模式。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我現在才深刻理解這個道理:一個人的成長是受到生存環境制約的。

就像許半夏為啥那麼拼,那麼愛搞錢。

首先,她媽生她的時候去世了,她爸另娶了,後媽還各種擠兌她,說白了,她其實很渴望親情,但又不斷地在親情裡受到傷害。

所以,她也不會處理親密關係,開頭就能看到她丈夫在家跟人上床,她立刻跟丈夫扭打起來;但被打得很兇的那個人反而是許半夏,連鄰居都說,每次她都是被男人關起門打。

這樣一個女人,在婚姻裡會有兩個選擇,要麼被男人不斷家暴,整個人搞得慘兮兮,要麼離開這個男人,靠自己闖出一條路。

許半夏明顯屬於後者,她也已經習慣了這條路。

她在不斷闖蕩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這也是她安全感的來源。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而相反,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生活在那種很平凡、很普通的家庭,從小到大都接受那種讓他很老實、本分、懂事的教育。

大機率的情況下,這個人也很難叛逆起來,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外界的衝突(別人的傷害和挑釁)。

畢竟他們一直都是透過用老實、本分這個護身盾來應對這種衝突的。

讓一個人去違背自己的生存模式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所以,當我再看《知否》裡的衛小娘護不住自己和孩子,無辜慘死的那一幕,我就不再覺得是她的清高和擰巴所致了(

之前寫過

)。

人都是有認知偏差的,一個人有底氣的根源在於有足夠多的偏愛和安全感。

可衛小娘在盛家,是孤立無援的。

她雖然知道在高於她的階層裡生存很不易,但她並不懂得該如何更好地生存下去。

懂得一個道理和學會靈活變通讓道理為自己所用是兩碼事,這中間需要大量的實踐和高人的指導。

所以,她在盛府的內宅(高於她的階層)裡依然保留了自己在家時的做派——

不給人惹事、只安心過好自己的日子。

但其實,她也是有追求的,她的追求就是像平陽昭公主那樣可以不依靠父兄,自己就能闖出一片天地。

這就是很淺顯的認知了,屬於一種理想主義的追求,活在雲端,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說她清高的原因。

因為現實是:她讀了書,依然只能依靠父親,還因為父親的突然病逝只能困守內宅,只能低頭。

所以,她時常教導明蘭忍氣吞聲,不要冒尖出頭。

她還教導明蘭:你大姐姐同你不一樣……有些痛於你大姐姐只是皮毛之痛,但於你,就是骨血之痛了。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衛小娘的不爭,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圈層的認知壁壘。

從本質上講,貧窮家庭出身的小孩,老實本分、小心翼翼是他們一輩子的生存法則。

萬一因為不小心惹出點事兒,一家人都要絕望了。

孩子在這種教養之下,只會壓抑天性,很恓惶地過日子,大機率的情況下,一輩子都是個老實巴交的人。

所以人們常說苦難是一筆財富,因為這是一種透過變相剝奪生存資源讓你不得不成長起來,你熬過去了,必定能學到點東西;

但是這種成長和高一點階層裡的孩子,在日常生活裡就能習得的知識還是有本質差別的。當然,有成長總比沒有要好。

衛小娘就是在這種教育下長大的,所以她會把希望寄託於那副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

【理想】

中。

她最大程度上的挑戰權威,是為了給小蝶洗清冤屈,想報官,但盛紘不願意,這件事兒就不了了之了。

所以,對於衛小娘沒能呵護住自己和肚子裡的孩子,我到現在,才漸漸理解了根源。

她只不過是受困於眼界和手段,被人害了性命不知道怎麼還手而已。

其實,這一點也很好理解,對比一下盛明蘭的成長曆程,就能明白。

盛明蘭從小在老太太的教導之下長大,她聽過莊學究講課,參與過孔嬤嬤的教導,她還自己管過家,還經歷過兵亂,還幫淑蘭姐姐和離……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每次,她都是和祖母一起復盤自己的成長。

她的眼界和見識是透過經歷的事件,在時間的作用下,慢慢習得的;而她的智慧則更多地是靠祖母的引導和自己【悟】出來的。

所以婚後,盛明蘭鬥得了刁僕、贏得了惡婆婆、還有餘力幫更高的階層分憂……

盛明蘭其實是在一種很高配的教育下長大的。

而衛小娘只在普通之家長大,她哪裡見識過深宅大院裡的勾當。

她當然不知道壞人的害人手段會到何種地步,更不知道會因為多吃點東西就害死了自己和孩子?

所以,我們其實要學會從一個人背後的生存環境去看待她的成長。

但我依然覺得,衛小娘在最後的時刻,依然給了盛明蘭最好的愛和教導,她的一部分教育觀念其實不輸盛祖母。

她在臨死之際對明蘭的囑託是:

凡事,活著最大。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她沒有想讓明蘭給自己報仇,明蘭就不會一直活在仇恨之中;她也沒有想讓明蘭出人頭地,明蘭就不會有沉重的情感負擔……

我覺得,這一刻的她其實是很讓人敬佩的。

為什麼現在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因為我寫了安陵容和甄嬛的劇評時發現,

父母對於孩子的期待其實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是如此。

比如甄嬛的父母在她進宮的時候,只是希望她能舒心快樂,安陵容卻需要靠進宮改變家族的命運。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沉重的壓力讓安陵容最後難以承擔,她覺得死亡才是自己的解脫。

可能有人會說,安陵容難道不能放下那些負擔嗎?

不是這樣的。

一個人從小到大被教育著要遵循某種模式,也潛移默化地把自己往那個方面引導,到了最後,就很難一下子擺脫思維的束縛。

而甄嬛就不一樣了,哪怕後來到了甘露寺,甄遠道依然以很恬淡的心態叮囑甄嬛和浣碧,要安心過好自己的生活。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一個家長能在逆境的時候,還能安撫好自己的心靈,安撫好孩子的心靈,這就需要人生智慧了。

而衛小娘其實就擁有這種智慧。

所以,當我再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就理解了衛小娘的不幸遭遇。

誰的成長不是這樣一點點過來的呢?我們難道就不能接受人性裡的不完美嗎?

寫在最後,我想到了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句話:

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候,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當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就記住,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所以現在,我佩服衛小娘。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幫我

點個贊

吧,謝謝支援!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往期精彩推薦:

《甄嬛傳》:她明明可以躺贏到最後,為何還會欣然赴死?

《甄嬛傳》:孟靜嫻的3個“小心機”,浣碧根本鬥不過

《知否》:祖母是如何幫明蘭扭轉“我不配得”這種心理的?

《知否》:同樣是嫁入豪門,為什麼明蘭比墨蘭更成功?

作者介紹:

手執煙火以謀生,心懷詩意以謀愛。我是阿瑞,一個寫劇評的情感博主。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是阿瑞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