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發現,人到晚年幸不幸福,原來早就註定了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才發現,人到晚年幸不幸福,原來早就註定了

一個人眼界有多寬,世界就有多大;一個人心態有多好,生活就有多美。

只可惜,有些人從未重視過自己的眼界和心態,覺得自己一路走來還不錯,就說明自己的一切就沒有錯,於是就開始以智者自居。

凡事都應該講證據,一個人是否是智者,不該自己下定義,別人可以評價你是否是智者,至於你自己,最應該做的不是給自己貼標籤,而是專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比如,

在與人相處的問題上,不能太自我,不能只想著自己想要什麼,還應該認清別人想要什麼,除非你和別人沒有交集也永遠不會有交集,否則就應該尋求一個能讓彼此長期相處的方法,能把這些細節處理好的人,才能稱之為智者

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用周國平寫的一則寓言來說明:有位哲學家愛流浪,而他的妻子愛定居。不過,她更愛丈夫,於是毫無怨言跟著他流浪,每到一處,都會精心佈置臨時住所,彷彿那是一個永久的家。

哲學家不以為然:“住這裡是暫時的,湊合過吧!”妻子只是笑笑,接著繼續忙活,而哲學家此時則舒坦地躺在妻子佈置停當的沙發裡,沉思嚴肅的人生問題。此時有個聲音告訴他:“別想了,湊合過吧!因為你在這世界上的居住也是暫時的!”

縱然他的妻子很愛他,縱然他身為哲學家自認為很偉大,但他算不上智者,因為他只是盲目思考人類的問題,卻忽視了身邊的妻子才是最需要他關愛的人。或許他的高談闊論能唬住別人,但卻騙不過妻子,從而也可以說明他傳達的思想是錯誤的

才發現,人到晚年幸不幸福,原來早就註定了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縱然他們很普通,卻總是自認為了不起,尤其上了年紀之後,恨不得自制一個光環綁在腦袋後面,認為自己看透了一切,認為所有的人尤其是晚輩,都必須聽從自己的調遣。

朋友彤彤說她之前的婆婆就很自以為是,總是以智者自居,總是認為自己對人世間的一切都瞭如指掌,從而就總是對兒子的婚姻指手畫腳。

類似的問題,往往逃不過這樣兩種狀態:

要麼是婆婆看媳婦不順眼,要麼是媳婦看婆婆不順眼,至於到底誰對誰錯,其中必然會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標準。只可惜,有的人往往無視那個標準

就拿彤彤和她婆婆來說,兩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育兒方法也不一樣,彤彤是孩子的母親,她學習的是科學育兒方法,而婆婆用的是自己總結的土方法,雙方不一致的時候,肯定要以那個家的女主人以及孩子的親生母親為準,而她婆婆卻反過來以自己為準,還因此跟彤彤吵架,她當然不會接受。

她婆婆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經在無形中破壞了晚年幸福,因為在跟彤彤鬧矛盾的同時,她還有這樣三種觀念:一是不管兒子怎樣從中調和,她都對兒子的意見從而不聞;二是讓女兒趕緊遠嫁,嫁得越遠越好,省

留在自己身邊礙眼;三是不懂跟她老公和平共處,總是唯我獨尊。

才發現,人到晚年幸不幸福,原來早就註定了

綜合她婆婆的觀念來說,她想要在晚年得到兒子兒媳的善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最終,在她一步步拆散兒子的婚姻以後,在兒媳帶著孩子離開以後,漸漸嚐到了自己釀出的苦酒,沒有人願意跟她一起生活,她甚至連個跟她吵架的人都沒有。

追悔莫及的她,去求彤彤復婚的時候說:“活到六十才明白:兒媳任由婆婆拆散婚姻,是對婆婆最狠的報復,我終於知道自己錯了,我會改,你跟我兒子復婚好不好?”彤彤沒有接受,因為她不相信婆婆會真的做出改變,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她們之間的矛盾太深。

她婆婆的這種結局是一種“註定”,通俗一點來說:

擺在你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幸福,一條通往深淵,如果你堅持走在通往深淵的路上,結局可以說早就註定了

這個道理足以解釋有的人為什麼婚姻不幸福,以及晚年生活不幸福,因為他們一直走在一條通往不幸福的路上。由此,我們不得不重視這樣一個問題:

在活著的過程中,要勤於反思,勤於自省,勤於用客觀理性的態度去看待生活,這樣才能認清我們是否在堅持做對的事。

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考周國平寫的另外兩個人生寓言。

才發現,人到晚年幸不幸福,原來早就註定了

告別遺體的隊伍。

“我站在告別遺體的隊伍裡,胸前彆著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著我的照片,別人也和我一樣,伴隨著單調的哀樂,排著隊走向自己的遺體,同它做最後的告別。

等待的滋味兒最難受,哪怕是等待死亡,人也會失去耐心。於是,女人們開始織毛衣,拉家常;男人互相吹牛,評論隊伍裡的美女;一位畫家打開了畫夾,一位音樂家架起了提琴,似乎忘了他們正在走向死亡。

我沒有忘,但又怎樣呢?生命害怕單調甚於害怕死亡,為了逃避單調,只能豐富自己,不在乎結局是否徒勞。”

這則寓言很有意思,

雖然說人都有一死,但那一天不是馬上就來,在人生的幾十年當中,如果我們啥也不做就專心等死,真的會因為生活太單調而失去耐心。為了逃避單調,我們只能透過做人做事去充實自己的生活,這時候就需要思考意義和價值的問題

同樣是一天,做有意義的事,專心經營自己,跟別人開心相處,比荒廢一天,或者做無意義的事,跟別人鬧矛盾有意義

多。一天是如此,一年也是如此,十年二十年都是如此,所以我們為什麼不堅持做有意義和價值的事呢?為什麼不堅持種下善因讓它結出善果呢?

才發現,人到晚年幸不幸福,原來早就註定了

幸福的西緒弗斯。

“西緒弗斯被罰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頂,巨石就會滾回山腳,他不得不重新開始,聽說他因此沮喪到了極點。可是,有一天我遇見他的時候,卻發現他跟傳聞不一樣,並不沮喪,而是吹著口哨,邁著輕盈的步伐,一臉無憂的深情。還沒等我開口,他舉起手對我喊道:‘喂!你瞧!我逮了一隻多麼漂亮的蝴蝶!’

我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不禁思忖:總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長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細小的事情,在那裡便有了西緒弗斯的幸福。”

人生有時候跟西緒弗斯推巨石上山很相似,我們需要做很多事,而且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不順心的人,時而失敗,時而挫敗,恍若一直在重複徒勞的苦役。但問題是,我們難道只能任由那些不好的事佔滿我們的生活嗎

當時不是!就像西緒弗斯推巨石上山的過程中逮蝴蝶一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發現細節的美好,我們沒必要一天到晚唉聲嘆氣,我們沒必要只盯著失敗,我們沒必要總是把別人想得太壞,我們應該學會讓疲憊的心時而有鬆懈休息的時候,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

一個能堅持“苦中作樂”的人,一定不會任由自己一直做錯的事,因為這樣做會讓生活變得不美好。他們會堅持做有意義的事,哪怕有意義的事很小,也能給他們帶來意義和價值,這種狀態下注定的結局,肯定不會差。

反之,如果只是感慨人生苦短,只是帶著怨氣像西緒弗斯一樣反覆推巨石上山,不理會山間的風景,無視蝴蝶有多美,你的內心會如同你的生活一樣悽苦,到頭來,不會有好結局,甚至連一絲美好的回憶都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