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做三事,福氣永相聚”,指的是哪三事?有道理嗎

人由少變老這是自然規律,任何人都不例外。小時候在父母的養育下走進學校接受良好的教育,爾後走上社會,其目的就是振興祖業努力工作讓家人在有生之年過上富裕的生活,同時為社會增添一個亮點,讓社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俗話說“人老做三事,福氣永相聚”,指的是哪三事?有道理嗎

因此,在年輕時要勤奮努力,積極進取,不虛度年華。人生短暫,稍有放縱,幾十年就會匆匆而過步入老年。所以,要在年輕時多攢錢多積德,才能在老年以後過得更加幸福更加有滋有味。一旦步入老年階段,就算實力再強也擋不住生命的衰老,那也就只能用感嘆和回憶來面對人生。

人們對於兒童、青少年、中年這幾個階段幾乎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概念,而對於老年階段似乎不少人都有點模糊,是五十歲以上後就進入了老年階段還是六十歲才進入老年階段呢?

就年齡段而言,古代有“五十而知天命”,六十為一個甲子年,也就是古代紀時方法的天干地支相配的一個迴圈,“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這樣看來六十歲這一個迴圈點應該就是老年階段的開始。按照我國目前現階段的年齡劃分是18-34歲為青年階段,35-59歲為中年階段,60歲以上是老年階段,也就是說,人到了60歲就是正式步入老年階段的起點了。

俗話說“人老做三事,福氣永相聚”,指的是哪三事?有道理嗎

人到了六十多歲的時候,已經經歷了半生的風風雨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家庭,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畢竟六十歲已沒有了拚打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好的心態去觀賞花開花落。

但也有一些人,雖然心有餘而力不足,卻無法平靜下來,常常參與在下一代的生活及工作之中,可由於年齡段的鴻溝,就難免會出現一些紛爭和不愉快,至使自己鬱鬱寡歡,難以幸福地度過晚年。因此,人老了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能做,也只有這樣才能福氣永聚安度晚年。俗話說“人老做三事,福氣永相聚”,這句話所說的“三事”指的是什麼事呢?

俗話說“人老做三事,福氣永相聚”,指的是哪三事?有道理嗎

一、斷掉無意義的社交

社交在很大程度上對事業發展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人們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然而也要以世論事,人老了已進入老年階段,已不能像年輕一樣有精力,如果在做一些無意義的社交就會徒增一些無謂的煩惱。因為自己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斷掉無意義的社交也是斷掉自己無謂的付出,從容地去面對任何人,就是自己的福氣。

二、放下與他人的盲目比較

常言道“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做人攀比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盲目的比較,尤其年齡大了,實現了多少價值,就要滿足於自己的成果,如果盲目的去比較,別人有豪車豪房,自己怨天尤人地一味抱怨,責怪別人。這隻能讓自己徒增一些無謂的煩惱,也許表面看他風光,卻不知他背後有著多大的壓力和付出。知足者常樂,少了與他人盲目的比較之心,就是自己的福氣。

俗話說“人老做三事,福氣永相聚”,指的是哪三事?有道理嗎

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人老了手腳已不像年輕人麻利,但也不能倚老賣老,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該做還是要做的,比如,養養花、帶帶孩子等等,這也都是福報,養花創造一個好環境,家人精神好,也就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財富也自然跟隨而來,帶孩子既減輕了兒女們的負擔,也培養了和下一代的感情,長大後也會孝順自己,看似一些不起眼的小事,都將會聚集福報。

“人老做三事,福氣永相聚”不是沒有道理,斷了無用的社交,少了一份繁瑣的忙碌,放下無謂的攀比多了一份快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減輕了家人的負擔。總之,年老了要常抱一個好心態,不給子女添亂,福氣就會永遠相聚。對於這句俗語您是怎樣看的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