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別趕媽走,媽什麼都願意改”這種母親該原諒嗎?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婆媳相處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性的人物,那就是男人。

男人一方面是兒子,另外一方面是丈夫,

兩個女人是因為這個男人才走到一起,因此,

男人的做法也會影響到婆媳關係。

阿峰跟妻子結婚之後,沒過多久,妻子就懷孕了,得知自己即將成為父親,阿峰也特別興奮,但阿峰的工作比較忙,需要長期出差,自然就無法照料懷孕的妻子。

“兒子,別趕媽走,媽什麼都願意改”這種母親該原諒嗎?

妻子便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阿峰能請一個保姆來家裡照顧自己,順便幫忙做一些家務,但是阿峰卻並不同意。

因為阿峰的母親單獨一個人在鄉下生活,所以阿峰覺得請保姆倒不如讓母親過來照顧。

妻子對阿峰的建議沒有拒絕,因此,阿峰便將母親從鄉下接了出來,母親剛到城裡的時候,對懷孕的兒媳婦也非常照顧,所以相處也比較融洽。

但查出妻子懷的是女兒之後,

重男輕女的母親對兒媳婦的態度大變,在她看來,養女兒就是一件虧本的事,甚至還提出要兒媳婦將孩子打掉,然後養好身體重新懷孕。

婆婆這樣的要求,在妻子看來自然是非常荒唐,因此跟婆婆發生了多次爭執,但是在婆婆對妻子提出這些要求時,阿峰並不在家裡面,而是在外地出差。

“兒子,別趕媽走,媽什麼都願意改”這種母親該原諒嗎?

妻子也曾打電話向阿峰哭訴,但聽到妻子的話之後,阿峰並沒有太在意,只覺得妻子是誇大其詞,還讓妻子多忍讓母親。

聽到此話之後,妻子結束通話了電話,再也沒有聯絡阿峰。阿峰的工作比較忙,沒接到妻子的電話,也並不在意,還以為經過自己的勸導,婆媳之間已經解決了矛盾。

結果沒多久,妻子打來電話告訴阿峰,孩子沒了,自己要跟他離婚。接到妻子的電話,阿峰才感覺事情有些嚴重,立刻請假回了家。

回家之後才知道,妻子跟母親之間的關係比自己想象中更惡劣,因為孩子的問題,兩個人天天爭吵,在一次爭吵後,母親讓妻子滾出去。

“兒子,別趕媽走,媽什麼都願意改”這種母親該原諒嗎?

阿峰妻子一氣之下便跑了出去,結果碰上外面下雨路滑,再加上晚上看不清楚,氣急敗壞的她摔了一跤,胎兒也因此滑落。

阿峰很氣憤,但畢竟是自己的母親,於是只好儘量安撫妻子,希望妻子能原諒母親,還讓母親給妻子道歉。

可阿峰的母親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事,反倒對阿峰說孩子沒了是一件好事,反正是女兒,沒什麼可惜的,以後還可以再懷一個兒子。

母親的這一番話,不僅讓妻子更加氣憤,也讓阿峰覺得心寒,因此直接對母親表示讓她回老家,如果她不願意回去,妻子就要跟他離婚了。

“兒子,別趕媽走,媽什麼都願意改”這種母親該原諒嗎?

聽到阿峰的話,母親著急了,她明白阿峰這次是認真的,態度也軟了下來:“兒子,別趕媽走,媽什麼都願意改。”

阿峰知道母親並不是真的知道錯了,只是因為自己讓她回老家才這樣說,因此並沒有心軟:

“那你賠我女兒。”

最終,母親回到了鄉下,但對阿峰妻子所造成的傷害卻已經存在。事實上,造成這一切也跟阿峰有很大關係,並不僅僅是因為他母親。

作為妻子和母親的中間者,阿峰在一開始就不該縱容母親,在妻子向自己哭訴之後,應該學會理解,去勸說母親,而不是一味要求妻子忍讓。

“兒子,別趕媽走,媽什麼都願意改”這種母親該原諒嗎?

另外,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婆媳的確是應該避免同住,哪怕是關係相處得再好,長期同住都會有一些觀念衝突。

畢竟,婆媳本身的生活習慣以及思考的方式都各不相同,如果同處一室,生活上的摩擦自然不會少,日積月累之下,關係很難好得起來。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參考資料:Heider, F。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Wiley,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