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之鈞窯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01:03

古人對顏色的理解與現代人有所不同,《荀子 · 勸學》有言,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在古人眼中,青是更加淡雅脫俗之色。天青釉鈞窯,取大地的泥土,燒製天空的顏色,從天地中來,最終 又融入到天空中去,無限契合著中國文人之德,映襯著返璞歸真之理。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之鈞窯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 鈞窯天青釉缽

此器斂口,淺弧壁,平底,胎體厚重,造型敦實,器表施天青釉,厚潤均勻,碗內外壁均自然開片,千姿百態。

天青釉青若藍天,宛如蔚藍色天空,淡雅宜人,賞心悅目。

缽造型古樸厚重、典雅端莊,簡潔大方,線條流暢。

梵語“缽多羅”,意譯為“應量器”【yìng liàng】,缽為佛教用具,曾是僧尼常持道具,代表了清淨,象徵修道者的人格。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之鈞窯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首圖

唐鹹通九年(868)《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首圖描寫佛化緣乞討,所用器物皆為

“缽”

,此為公認世界最古的有確切年代的版畫,現藏於大英圖書館。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浮。

知音若相問,不住涅盤州。

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

若問下生時,不打著鼓笛。

——宋 黃庭堅

黃庭堅《以香燭團茶琉璃獻花碗供布袋和尚頌》描繪的就是僧人“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的雲水生涯。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之鈞窯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 鈞窯天青釉缽

— 缽 的 由 來 —

據佛本行集經略說,佛初成道,北天竺有二商主,奉佛麩酪蜜揣。 世尊思維:往昔諸佛,悉皆受持缽器。我今當以何器受商主食時四天王,疾以金缽奉上,佛不肯受,以出家人不合蓄此。

彼四天王,更將銀缽、玻璃缽、琉璃缽、赤珠缽、瑪瑙缽、硨渠缽相繼奉上,悉皆不受。時以石缽奉上;佛又思維:若受一缽,餘王必怨。我今總受四缽,持作一缽;次第相疊,安左手上,右手按下,合成一缽,邊現四唇。

而說偈言:

“我昔功德諸果滿,以發哀憫清淨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淨牢固施我缽”。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之鈞窯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 鈞窯天青釉缽

鈞瓷的釉色奇幻,是宋金元三代最引人入勝的古陶瓷之一。大部分的鈞瓷外表光素,以厚潤乳濁而深淺不一的藍釉為特色。鈞釉為石灰鹼釉,如其他青釉一樣,部分藍色由少量氧化鐵在還原氣氛中燒成,這卻並非造就鈞釉美感的主要因素,而是歸因於釉內若干現象。

鈞釉的主要藍色為光線折射引起,最重要一點是「二液分相法」,即含高矽的鈞釉中浮懸著微細的玻璃質粒子。鈞釉要產生這種乳劑狀態,必須長時間停留在高溫狀態下,然後慢慢冷卻。中國北方的饅頭窯由於隔熱功能優良,確能成就絕佳的鈞釉效果。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之鈞窯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杭州一色美術館館藏 鈞窯天青釉缽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賦你一顆超凡脫俗之心。

中國人對器型的講究由來已久。缽,將”無我“與器物結合,是文化的融合,取“衣缽傳承”之意,讓缽成為了中國古代陶瓷不可或缺的高段位器型之一。

參考:

1、《玫茵堂藏中國瓷器》第1冊 P220-221,編號383。

2、《龍泉集芳:創業七十週年紀念》上冊 P139,編號410。

拍品:

1、佳士得香港2016秋拍 L3114 北宋鈞窯天青釉大缽,成交價424.8W。

佳士得香港2016秋拍 L3114 北宋鈞窯天青釉大缽,成交價424.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