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張彩虹分享的第

202

個親子教育方案

超級接地氣,上手就有效還能一直用的好方法

在指導孩子提升成績的過程中,會發現這樣的一個現象,孩子們在出錯的問題上改正的太膚淺。大部分情況是,我這道題錯了,答案原來應該是這個,為什麼這個答案正確呢?我得好好看看。

最後孩子在這道錯題上的收穫是:我終於知道這個正確答案為什麼是正確的了!

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等到下次再遇見同類型題,孩子依然會出現同樣的錯誤。因為孩子根本就沒有掌握這道題的解題思路,而僅僅明白了這道題的答案為什麼是正確的。

他腦海裡的解題思路,

依然是那個錯的解題思路。

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經常會告訴孩子一個不等式,那就是:

答案≠計算過程≠解題思路

一、為什麼 “ 答案≠計算過程≠解題思路”呢?

原因1:答案只是告訴我們它正確的邏輯,並沒有告訴我們解題思路

我們看到的答案,實際上本能的在研究答案的邏輯性,它為什麼正確。而解題思路是,我們不知道答案的情況下,怎麼去思考的這道題,在什麼樣的思路下,寫出了自己的答案。

有了正確的解題思路,在正確的計算過程下,才可能出現正確的答案。正確答案本身並沒有告訴我們解題思路。

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所以無論我們把答案記得多清楚,都無法真正的摸到解題思路這個脈絡,碰到同類型的題,依然不懂解題思路,依然會出錯。

原因2:有了解題思路,並不能保證計算過程是對的

很多時候,特別在小學生身上表現的最明顯,孩子也會這道題,但是就是會在計算過程中出現計算錯誤,最終導致這道會的題出錯。

哪怕孩子有了解題思路,也無法保證計算過程的準確性,也無法保證結果的正確性。

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不只是孩子,哪怕是我們成年人,依然陷在知道做不到的魔咒中。有句流行甚廣的一句話:看過很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就是人類的共性。我們知道很多很多的大道理,但是我們依然做不到。孩子亦是,他們知道很多正確的解題思路,但依然會弄錯答案。

知道跟做到之間,有一條巨大的鴻溝,能跨過去的人,少之又少。

二、怎麼做才能真正把錯題弄明白呢?

第一步:拋開答案,摸清解題思路

關注的重點從關注正確答案轉換為關注解題思路。

當出現錯題的時候,先做的不是糾正答案,而是沉下心思考一下:自己當時為什麼會寫出這個錯誤的答案?自己當時怎麼思考的?順著什麼樣的思路得到了這個錯誤答案?

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找到這個錯誤的思路後,才能在正確思路的對比下,察覺自己在哪個岔路口走錯了。

當老師在講解的時候,不是為了理解而去聽,而是先順藤摸瓜,摸到老師講題的思路,也就是路徑。他是怎麼思考的,在什麼樣的路徑下行走的,才得出這個正確的答案。

只有移入這樣的思維模式去高緯度的看待錯題,才能真正的跳出當下,縱觀全域性。

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當然這個解題思路,並不是只有在錯題的時候才能去尋找,在日常的每節課中,也都要去探索的一個思路,也就是在老師每天講新課的時候,孩子在筆記本中要呈現的一個環節,就是老師的解題思路。

當還能在每節課中都探索到老師的講課思路,解題思路,孩子大腦裡就會有無數的思路案例,當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就可以隨意的調動這些思路。

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具備了這樣思路思維的孩子,在出現錯題的時候,就會本能的先去診脈,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而不是僅僅改上正確答案就可以了。

第二步:在正確的解題思路下,把計算過程寫正確

孩子在解題的過程中,知道解題思路但特別容易在計算過程中出錯,很大的原因是,孩子沒有把做題的關鍵三階段走好。

第一階段:展現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第二階段:有邏輯的表述解題思路

第三階段:確保階段性的答案都準確,保證最終答案准確

只有牢牢地抓住這三個階段,才能在正確的解題思路下保證計算全過程的正確性。而這三個階段,同樣的也要經過大量的刻意練習。

張彩虹丨具備這個思維,才不會在同一題上重複出錯

只有按照這樣的流程和思路下來,錯題才能真正的弄懂,孩子才能真正的在錯誤中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