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輩,那一代人的記憶

文 | 果凍

我的父輩,那一代人的記憶

兒子今天開學了,國慶放假這幾天連續下雨,氣溫驟降,早上起床冷風嗖嗖的,真有點不想出被窩的念頭。

上學是大事,一刻也耽誤不得。

起床,收拾,做飯,然後送他上學。

秋雨霏霏,下了一夜的綿綿細雨還在繼續,濛濛的雨絲被冰冷的風颳得到處亂飛。街上行人都忙得趕路,有的打著傘,有的彎著腰,頂著風急走著。

回來時我到菜市場買點菜,準備下這兩天兒子的生活。

人到中年,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一是要照顧年邁的父母,還有正在讀書的兒子,再有就是自己的工作,有些時候真是忙得焦頭爛額,總感覺時間飛快,而完全忘卻了自己。

中午給兒子做的土豆燉雞塊,燒冬瓜。

等吃好飯,我看親愛一家人的群裡發了兒子和外甥小時候的照片,小妹還附加了一句話:

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孩子的成長。

這一句直接戳痛了我。

是啊,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孩子小的時候,需要我們陪伴的日子,真的不多,而我總是後悔這一點,做為父親,我是不稱職的。

我的父輩,那一代人的記憶

有時候就想,這狗日的人生,真能重新來過多好。

1、少年

我出生在魏縣德政,小時候因條件艱難,家裡孩子又多,父母吃了不少的苦,唯一的手藝就是靠磨豆腐來維持著全家人的生計。

從我記事起,條件已經慢慢好起來了,吃穿問題基本上不用再發愁。

我從小學習就很用功,印象深刻的是,那時候寫字用的本都是家長買一大張黃草紙,然後切割成小塊,再用針線縫好,這就是本子了。

就這樣的本子也沒有,我都是雙面寫,一面是光的,另一面寫字就特別澀。

現在看到兒子用得這麼高階的本子,白白的紙,還有橫線和方格,真是羨慕啊!

有時候看到有的本子寫了幾頁,或者剩餘幾頁就不用了,還真是心疼。

雖然條件已經今非昔比,但是勤儉節約的良好傳統和珍惜美好生活的家風不能丟啊。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我的父輩,那一代人的記憶

2、求學

小學時學校離家一牆之隔,我所在的教室距離家不到50米,每次放學我在教室讀書晚回去了,到飯點我媽就會喊我的名字。

現在回想起來都是記憶深刻,歷歷在目,猶如昨日一般。

初中時的德政中學原來也是赫赫有名的,在當時全縣的升學率數一數二,原因是有兩個清華北大的老師任教。

我上學時,周邊幾十裡的學生都要跑到我們村的這所初中來讀書。

那個年代,升學率是很低的,多數人的夢想就是考上中專,回來國家負責分配,也就端上了鐵飯碗。

很少有人去讀高中。

回想過去,那時的求學之路是異常艱辛。

我是沒有辦法選擇了高中,這也是我第一次離家求學。

魏縣一中在縣城,我不像有的學生初中時就開始跑讀,每天騎個腳踏車學校和家裡來回奔走,路遠的就已經開始住校了。

我到高中時才有了第一次住校的經歷,很不習慣,想家,難受……

那時的物價便宜,我記得吃一頓飯只需要5毛錢,一毛錢的粥,二毛錢的饅頭,二毛錢的菜。

每次放學大批的學生都跑到學校門口的小店裡去吃飯。

高中三年,我印象裡幾乎沒在食堂吃過飯,班裡路遠的同學有的回家一次帶糧食過來,然後到食堂去換飯票,我記得有的同學一次帶一週的饅頭,有時候,饅頭都長了毛,有時候饅頭硬的咬不動……

當時,很多學生的條件都是很苦的。

我的父輩,那一代人的記憶

我最幸福的是隔幾天父親就給我送餃子,所以直到現在,我對餃子仍然情有獨鍾。

我家不在縣城,學校離家也有十多里地,父親每次在家包好餃子,算好我的放學時間,下的第一鍋餃子就趕緊用保溫桶包好,騎行十多里趕到學校。

特別是高三那一年,父親堅持如此,樂此不疲。

我也終究沒有辜負爹孃對我的希望,寒窗苦讀十年換來了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

直到今天,條件好了,我們圍坐在爹孃身邊,一起聊天時,我的小妹有時還提意見,說她那時候也在縣城讀書,可父親一次也沒有去送過飯。

說實話,雖然我是家裡的唯一男孩,但我自己從來沒有因此而要求特殊對待過,或者另外特別的優待。

直到現在,我從未有此想法。

回憶過去,主要還是條件艱苦,可即便如此,爹孃仍然供我們五個讀書求學,五個孩子讀書啊!我到現在都無法想象父母的壓力該有多大。

在印象深處,只有爹孃起早貪黑勞作的身影,就是靠他們的勤勞和節儉,善良和堅毅,才贏得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