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歲,我和爸媽聊了「性」”

“ 18歲,我和爸媽聊了「性」”

“性,不該成為禁忌。”

Forever Young.

我是不畏青年·理白,點選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個人成長和賺錢乾貨。

我們這一代人,估計大部分都沒有和父母公開地討論過「性」。

就算父母有所叮囑,也多是語焉不詳,既想讓你保護好自己,又不敢說得太直接。

彷彿,「性」話題是一個不可觸碰的禁忌。

可這並不該成為常態。

“ 18歲,我和爸媽聊了「性」”

“避孕套掉出來的時候,我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國慶返校的時候,表弟爸媽幫他一起收拾行李,書包夾層的避孕套毫無徵兆地掉了出來,赤裸裸地出現在了一家三口面前。

“雖然明白自己沒有做錯什麼,但心裡還是充滿了負罪感。”

似乎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接觸性是一件錯事,談論性話題更是會被打上不知廉恥的標籤。

我本以為如此尷尬的場景會被三個人默契地忽略,但事情的後續發展卻富有戲劇性。

表弟父母大大方方地把避孕套放回了原位,並在事後和他聊了一次性話題。

那一刻,我佩服表弟父母的同時,也打心底裡羨慕表弟。

由於小時候父母性教育的缺席,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對於「性」的瞭解,都是來源一些灰色渠道。

那時的自己,一邊沉醉於小電影帶來的感官刺激,一邊被心中的負罪感折磨著,給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直到後來,我接觸了更全面的性知識,才逐漸從困擾中走了出來。

而現在,我覺得:

性話題不該被掩蓋、逃避,而該用恰當的方式大方談論。

“ 18歲,我和爸媽聊了「性」”

首先申明:

談論性話題,並不等於在黃色。

記得上高中時,總能遇見一些同學在班裡談論小電影,興奮時甚至會將女同學假想其中。

生活中,也總能遇見男子在酒桌上打著喝醉的幌子,說一些下流露骨的話。

在這些不端行為的襯托下,談論性話題,似乎和耍流氓劃上了等號。

可真的是這樣嗎?還是說,我們對性話題的理解過於狹隘。

《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中,將性教育區分成了八個板塊,其中包括性別、生理構造、價值、性取向、反侵害等等。

而性行為,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

所以說,性話題的範疇包括性行為卻不限於性行為,而是一個將心理、價值觀等融入其中的知識體系。

日常教育中,性話題也是不可缺少的存在。

就比如進入青春期開始發育的時候,就應學會接受並尊重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之處。

男孩子第一次起生理反應,女孩子第一次來例假的時候,就應該明白這是正常的,不是生病,更不需要因此而害怕。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班裡有位女同學就因生理特徵明顯而被當眾取笑、孤立,最後被迫轉學。

回想起來,如若當時能有人和我們坦然地聊一次性話題,告訴我們歧視是錯的,那位女同學或許不會受到傷害。

溝通性話題的意義,從來都是學會接受「性」,而不是逃避「性」。

“ 18歲,我和爸媽聊了「性」”

性話題的交流,更能避免不規範性行為帶來的傷害。

在表弟複述中,他父親的一番話對年輕人的性行為很有參考意義:

“作為一個男生,發生性行為必須要徵得對方的同意,並做好保護措施。

一方面你們沒有能力承擔懷孕的後果,另一方面這對女生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看起來會讓人難為情的話,卻因為這一刻的直接,變得溫柔且富含哲理。

高中時期,我曾聽聞,有位女同學意外懷孕,到黑診所人流而導致大出血,差點丟了性命。

即使最後她被搶救了回來,也對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喪失了做母親的能力。

如花似玉的年紀,卻因為性認知的錯誤,斷送了往後的幸福。

還曾在大學聽說過,一位男大學生為了尋求刺激,經常與他人濫交,甚至有過多人高危行為,最後被感染了艾滋。

試想,如果當初他們能對性有正確的認識,那這樣的悲劇是不是就能避免?

“ 18歲,我和爸媽聊了「性」”

正確的性觀念,還能讓戀愛更加舒適。

戀愛是人自然而然的情感表達,而性關係則是戀愛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環。

但是,只有合理且正確的性觀念,才能在戀愛關係中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震碎三觀的案例:

一名男子因不滿女方堅持婚前不發生性關係的態度,竟下藥迷姦女友。

當被問起緣由時,他竟然大言不慚地說:

“確定戀愛關係便意味著可以發生性關係,不需要考慮對方意願。”

最後,男子被女方以強姦罪起訴,這段戀愛也在混亂中收尾。

當然,這不是說所有婚前性行為都是錯的,而是說不尊重的對方的性行為是不可取的。

戀愛中的性是美好的,但必須建立在尊重對方意願的基礎上。

把自己毫無保留地交給對方,是因為足夠信任對方、喜歡對方,而不是迫於暴力壓制。

是為愛而做,而不是先做而愛。

“ 18歲,我和爸媽聊了「性」”

古人云:“酒足飯飽思淫慾。”

七情六慾,本就是人之常情。

支援性話題交流,並不是鼓勵大家不分場合地談論性,而是樹立起正確的性價值觀。

近幾年,每當聽到早孕流產、濫交染病的新聞,我的心都像是被揪了一下。

一方面是對那些未曾臨世的生命感到惋惜,另一方面是對那些被不規範性行為傷害的人感到心疼。

這些悲劇,本都可以不發生的。

性,應當是情到深處的愛意表達,而不是造成拒絕性話題交流悲劇的導火索。

每當看到那些青春陽光的笑臉,我就愈發堅定:

性話題溝通是必要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

事後的懊悔改變不了既定的事實,避免悲劇的發生,應該從源頭重視起來。

性話題溝通不該遲到,更不該缺席。END

“ 18歲,我和爸媽聊了「性」”

丫丫 主編

懸溺 責編

是阿晨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