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這是《圍城》裡一句對婚姻的詮釋,可是對於寫出這句話的錢鍾書來說,他走進了婚姻這座城,再也沒有想出去。

1932年,22歲的錢鍾書在清華大學遇見了21歲的楊絳。兩個人第一次見面的對話頗有意思,錢鍾書說他沒有訂婚,楊絳則說,我也沒有男朋友。從此兩人相扶相守,共同經歷風風雨雨,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楊絳看到一段描寫理想婚姻的話,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從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她把這段話讀個錢鍾書,錢鍾書毫不猶豫地就說,我和他一樣,楊絳也笑著迴應,我也一樣。

真心相愛的兩人就連表白都是那麼簡單質樸,又飽含深情。但是,婚姻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而不是幾句甜蜜的表白就能一生一世的。說到底,高質量的婚姻考驗的不是愛情,而是兩個人的相處能力。

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1935年的夏天,錢鍾書和楊絳結婚,小夫妻兩人一起去國外留學。他們初到英國,是借住在朋友金家。住在金家雖然有諸多不便,但是一日三餐和日常家務打掃都是有人負責的,錢鍾書的生活能力是欠缺的,而此時的楊絳也不會做飯做家務,住在金家就解決了他們最基本的生活問題,可以專心求學。

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可是後來,金家的伙食質量大不如前,而且錢鍾書也吃不慣英國的飯菜味道,吃得越來越少,人消瘦了很多。楊絳看在眼裡著實心疼,她提出搬出去租房子獨立生活。

錢鍾書知道楊絳不會做飯也不擅長家務,更是心疼妻子不想讓她多為生活瑣事操勞,就勸楊絳克服一下,還是在金家繼續借住吧。可是,楊絳還是決定搬出去住。她找到了一個距離學校近的房子,各方面條件都不錯,在她看來這樣既能方便上學還能解決住在金家的很多不方便的問題。

但是,搬出來獨立生活,也意味著他們要自己做飯料理家務。楊絳既然選擇了搬出來也就接受了這個挑戰,不會做飯她就學。

有一次,錢鍾書想出紅燒肉,楊絳就向其他同學求教,當時在國外能做中國菜的食材也比較少,紅燒肉總算是做出來了,但是無法下口,不僅又鹹又苦還嚼不爛。這第一次做紅燒肉失敗了,楊絳並沒有放棄,而是再買肉再研究,回憶自己母親做菜的程式,總算做成功了。

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看著錢鍾書吃得有滋有味的,楊絳覺得所有的累和辛苦都是值得的。有了這一次的嘗試後,楊絳學會了做很多菜,為了愛的人多付出一點,讓自己改變一點,沒有抱怨和委屈,而是自豪和成就感。

這或許也是一種愛的語言,正是這些瑣碎的生活小事的付出,成為婚姻愛情的潤滑劑,成全高質量的婚姻。

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可能你會說,付出需要對方看見,如果對方看不見付出再多隻能是讓自己受傷害,現實中為愛為婚姻付出的女人還少嗎?但是真正甘之若飴的又有幾人。楊絳是因為遇到的是錢鍾書嗎?

看過《楊絳傳》,才發現上面的問題都太片面和絕對化了,其實愛情婚姻本就是一個雙方相互付出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界限很重要。就像楊絳先生,她剛去英國的時候,是陪錢鍾書留學的,在學校她是旁聽生,並且錢鍾書的生活能力這方面的確“笨拙”,所以她願意為愛的人做出改變和嘗試,願意肩負起為婚姻負重前行。

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但是,她並沒有放棄自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抱負,楊絳去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工作,錢鍾書也是隨行前往。

所以說,高質量的婚姻肯定有付出託底,但是這份付出是有界限的,是有底線的。什麼是界限感?就是知道自己的需要,知道自己付出是為什麼,知道自己付出的邊界在哪裡?只有建立起這份邊界感,不管是愛情還是婚姻相處都會順利很多,也不會讓自己受到傷害。

楊絳和錢鍾書陪伴走過多半個世紀,女兒和丈夫先後離她而去,這樣的打擊讓人不可承受,可是這位老人依然熱愛生活,筆耕不輟,九十多高齡先後出版了四本書。她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被尊稱為先生的女子,看她的一生,讓人看到對生活的豁達,對愛情婚姻的付出,對命運的堅韌。

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錢鍾書對妻子楊絳的評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其實想要擁有高質量的婚姻,想要擁有幸福的生活,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不是經濟獨立就能自立,不是強悍就能應對一切風風雨雨,而來自女性內在最強的力量和智慧,我在《楊絳傳》這本書中都品讀到了,你想了解嗎?這本書值得一讀再讀。

為愛付出是不計回報還是有所保留:界限感成就婚姻的幸福高度

《楊絳傳》

檢視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